何意
20世紀80年代,雀巢進入中國,成為咖啡的代名詞,國人飲用咖啡的習慣幾乎是雀巢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
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此后,中國消費市場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次咖啡浪潮興起。一度站在潮流前端的三合一速溶咖啡,被忙著消費升級的人們打上“廉價”標簽,無情地拋至腦后。
2019年雙11,精品速溶咖啡品牌三頓半銷量一舉超越“老大哥”雀巢,登頂天貓咖啡類目榜首,2020年雙11蟬聯(lián)冠軍,銷售額超過1億元。咖啡液類目第一的永璞,2020年雙11的銷售額是上一年同期的10倍。
前浪被后浪拍在沙灘上的故事,不出意外地發(fā)生在了速溶咖啡領域。
事實上,精品速溶咖啡的銷量暴漲只是冰山一角,萬億級市場和暗藏潛力的龐大數(shù)據(jù)背后,伺機而動的企業(yè)比比皆是,競爭者眾。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指出,精品速溶咖啡并不是一個寬廣的賽道,支撐不了多個高估值的品牌。
在這一市場,初期由于同類產(chǎn)品少、進入門檻低,容易打造出爆品。但這在品牌成長期可能就成為了劣勢,因為技術上并不存在壁壘,產(chǎn)品優(yōu)勢很容易被模仿,隨著大量競爭者的闖入,產(chǎn)品及場景的同質化會隨之變得更為嚴重。同時,這些具有互聯(lián)網(wǎng)基因的新品牌,目前的銷售渠道基本都集中于線上,少有線下渠道的布局,而雀巢、星巴克等老牌咖啡巨頭已經(jīng)在商超、便利店等各種線下渠道深耕多年。
另一方面,國內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不止體現(xiàn)在增量上,還在于對咖啡品質的追求。對于咖啡新品牌來說,如果不能保證產(chǎn)品的質量和穩(wěn)定性,就無法獲取足夠高的復購率和用戶忠誠度,也就無力承受越來越高的流量成本。
與此同時,由于主力消費群體是年輕人,他們的天性就是喜歡嘗鮮,喜好捉摸不定,對新品的愛就像龍卷風,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擊中年輕人消費興奮點的產(chǎn)品起量容易,守住難。一旦推陳出新跟不上,就很可能被消費者拋棄。
而且,消費者也在不斷成長,不見得會一直追隨某個品牌,新消費品牌的迭代周期越來越短。幾年前通過淘寶天貓爆紅的品牌,也曾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卻在各種榜單中難覓蹤影。
對比全球,中國咖啡市場仍是一個高度增長的市場,增量和存量都有可以挖掘的機會。如何鞏固已經(jīng)打下的江山,在下半場的競爭中持續(xù)領跑?這些咖啡新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