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夢瑤
內容摘要:文藝復興時期涌現(xiàn)了大量才華卓著的人文主義者,通常認為他們復興了古典時期的藝術和文化,成為黑暗中世紀之后的再次閃光。然而,在這些光亮的背后,總有一些區(qū)別于過去的新東西,它們被復興的光芒所遮蔽,卻為現(xiàn)代思想帶來了古典和中世紀世界都不曾有過的星火。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就是這樣一部雅努斯式的作品。托馬斯·莫爾是近代社會主義的始祖,他通過《烏托邦》一書第一次向人類展示了一幅有關社會主義的完整思想體系。本文從女性在烏托邦這個理想社會中的政治,社會和家庭三個方面闡釋了托馬斯·莫爾《烏托邦》中的女性觀。研究發(fā)現(xiàn),托馬斯·莫爾的女性觀具有前衛(wèi)性,對后來的女性主義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托馬斯·莫爾 烏托邦 女性觀
一.引論
在西方的古典世界,女性的地位不高,特別是中世紀的西方女性。中世紀早期女性社會地位的根本性并未改變,而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即公元14-18世紀初期)是西方社會的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民族國家逐步形成,社會處于激烈的動蕩之中,其中既發(fā)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革命性事件,如地理大發(fā)現(xiàn)、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技革命等極具影響力的惡性事件,如獵巫運動等,可見,西方社會的轉型并非像以前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充滿著美好與希望,同時也有一些不和諧之音。在這一時期,西方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都面臨著一種重新的構建,性別關系的重構當然也在所難免。但即使在這一過程中,女性的地位和狀況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而在文藝復興時期對女性觀的研究可以從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尋找到“端倪”。國內外大都是研究托馬斯·莫爾《烏托邦》中所體現(xiàn)的幸福觀,勞動觀,很少有人研究過其中對于女性地位的闡述和看法。本文從女性在烏托幫這個理想社會中的政治,社會和家庭三個方面闡釋了托馬斯·莫爾《烏托邦》中的女性觀。并且通過比較女性主義和女性觀來突出托馬斯·莫爾思想的前衛(wèi)性。烏托邦中對女性的論述體現(xiàn)了莫爾想象的社會中女性地位的提高,對后面女性主義的發(fā)展產生了影響。
二.托馬斯·莫爾及其《烏托邦》
托馬斯·莫爾,生于1478年,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人文主義者,由于據(jù)說在1535年,他在宗教問題上違抗英王亨利八世,被判處死刑而不得不走上斷頭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大都思想比較先進,他們反對中世紀的禁欲觀念和神權主義,堅持以人為本位的理論,相信人的力量。托馬斯·莫爾也是其中一份子。但是由于多數(shù)人文主義者畢竟主要地是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不可能在利益上和人民大眾取得更大程度的一致。莫爾之所以超出同輩,直到今天還享有盛名,同時其作品還未喪失現(xiàn)實意義,恰在于他能高度關心人民大眾的生活。他在《烏托邦》這部不朽的著作中,為當時英國廣大勞苦群眾所遭受的水深火熱的痛苦,慷慨陳詞,大聲疾呼。
莫爾在大學讀書時代,已經對希臘拉丁古典文學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詣,頭角崢嶸,受到一些前輩學者的器重。以后他又和歐洲大陸上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 Desiderious Erasmus〔約1466- 1536〕)成為莫逆之交,反復商量問題,切磋學問。莫爾在1516年寫成《烏托邦》,采取了非常嚴肅的態(tài)度,使用的是當時學術界通行的拉丁語,但是書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專名,都是杜撰?!盀跬邪睢保║topia)這個詞本身就是據(jù)古希臘語虛造出來的,六個字母中有四個元音,讀起來很響,指的卻是“無何有之鄉(xiāng)”,不存在于客觀世界。很明顯,莫爾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他寫作的動機是積極的,是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理想的。然而烏托邦社會主義卻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同義詞,烏托邦在后代被人們和空想等同起來。這也許非莫爾始料所及。他的時代是地理發(fā)現(xiàn)的大時代。新的航路,新的陸地,新的人民,一齊涌現(xiàn)出來,使歐洲人眼界頓開,打破了成見,解放了思想在這樣的氣氛中,莫爾從一位航海家口里敘出一個烏托邦來,的確真假難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原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談到一個不合理的社會,熟悉英國這個時期歷史的人一望而知,這指的是莫爾置身其中的英國社會。這一部分抨擊了英國政治和社會的種種黑暗,然而作者點染巧妙,隱約其詞,運用虛實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強固執(zhí)的英王也無從問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繪烏托邦這個理想國,它同第一部分的內容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關于未來的完美社會的全部設想都包含在這一部分。接下來我們就書中所涉及對女性在政治、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描寫來闡釋托馬斯·莫爾的女性觀。
三.托馬斯·莫爾《烏托邦》中的女性觀
對于女性的研究我們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理想國》。這本書第一次正式確立女性的獨立學術研究對象,實現(xiàn)了從神話人物到史詩角色再到學術形象的跨越式發(fā)展。其次,這本書第一個提出并形成一整 套系統(tǒng)的理想國家女性政治學說。最后,這本書中對女性的描述和研究第一個開創(chuàng)了西方女性主義研究的先河,建立在生物基因遺傳理論、教育學理論、社會分工理論、政治學理論基礎上,其研究范式在理論、方法、價值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他的女性觀在當時是很偉大的:從哲學的角度,認識城邦女性社會價值;從政治學的高度,提出女性政治地位邊緣化的問題;從倫理學的維度,闡述男女平等教育訓練的設計。突破社會主流思想的框架,“有資格的女子也可以做統(tǒng)治者,男女平等” “除非把母犬當成弱者,否則它們應當承擔與公犬天性相同的工作?!保ò乩瓐D138)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確實具有驚世駭俗的震撼性作用,為后來的婦女運動指明了方向。而當西方進入中世紀時期盡管出現(xiàn)了對男女平等等呼聲,但是婦女的地位并未發(fā)生根本性變化。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對古希臘羅馬典文化復興的需要,在文藝復興時期對女性的看法又開始發(fā)生了大變化。我們可以在托馬斯·莫爾寫的《烏托邦》中找到線索。在《烏托邦》中談及職業(yè)問題的時候有提及“烏托邦人不論男女都以務農為業(yè),他們無不從小學農,部分是在學校接受理論,部分是到城市附近農民莊上做實習旅行,除了制裁衣服而外,其他的手藝都是每人學一種,男生的如此,女的也如此。婦女體力較弱,因而做輕易的工作,一般是毛織和麻紡,男人擔任其余較繁重的活計。他們每天照例在黎明前舉行公共演講,無分男女,成群結隊來聽講?!保?5)這個體現(xiàn)了男女在工作分工上的平等,不論男女都得工作。在談及女性社交生活上,“女子成年結婚后,到丈夫家居住。年紀最老的人當家,妻子伺候丈夫,兒女服侍父母,母親哺育自己的嬰兒。(61)談及婚姻和配偶問題時說到“女子到十八歲才結婚,男子要大四歲。男女婚前如證明犯來私通罪,受重處罰。在選擇配偶時,女方不管是處女抑嬬婦,需赤身露體,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已婚老婦人帶去求婚男子前亮相,同樣男方也是如此。(87)此處雖然提及男女雙方都是在平等的狀態(tài)下交流,也體現(xiàn)了在婚前對男女雙方是否對對方坦誠,但是也體現(xiàn)了對人體的不尊重,在如今的社會是一種不尊重人權的行為。同時在烏托邦社會遵從一夫一妻制原則,如果妻子無任何非議,烏托邦人不允許男子違反她的意志而強行和她分離。對于烏托邦人來說,背信棄義的行為侍殘酷不仁的。但他們又尊重夫妻自身的意愿,如何雙方性情不合,在雙方自愿的情況下經過議會的批準方可尋他人進婚嫁。破壞夫妻關系的人罰充最苦的奴隸。在戰(zhàn)爭中妻子有權決定是否隨丈夫出征,這不但不會被禁錮,還事實上受到鼓勵和贊揚。她們被安置在自己丈夫身邊,彼此非常緊密地團結,互相支援。(99)這些就有效保證了夫妻關系的和諧性,保護了妻子和丈夫的權益,保護了家庭的和睦不被分散。但如果仔細品讀托馬斯·莫爾寫的《烏托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一些對于女性的看法還存在歷史局限性,有些觀點比如社交,婚姻等方面雖說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女性的權益但是在國家層面的比如政治生活領域還沒有女性的涉及,女性還沒有實質的權利來領導社會。而且在參加戰(zhàn)爭這件事上,在烏托邦中男女在固定的日子里刻苦的參加軍訓,鍛煉自己,唯恐不能出戰(zhàn)。這并沒有完全認識到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忽視女性的特殊性,存在將女性男性化的狹隘性。
四.女性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
早期的婦女解放運動,是婦女就自身在教育、職業(yè)、家庭和性等方面呼喚自己應有的平等權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和戰(zhàn)后是西方婦女解放運動發(fā)展的高潮,由于西方知識界的女性學者開始認識到知識層的男性與國家政府對待女性的態(tài)度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她們開始從人文主義陣營脫離出來。波伏娃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這一著名論斷,標志著西方女性主義運動進入到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女權主義運動的一大特色就是特別注重理論武器,力圖從改造人的思想入手爭取女性的徹底解放和平等。女性主義理論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影響,一個重要原因是與20世紀以來的主要思潮和理論流派緊密結合,既有所借重,又展開精辟入里的反思:一方面對社會現(xiàn)實和理論系譜中的男性中心主義進行徹底清理,另一方面喚起女性的主體意識。20世紀60年代后期,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就是在這種女性主義社會思潮下形成的,成為很快盛行于歐美并蔓延于世界的一種批評理論。
幾個世紀以來,女性主義一直處于動蕩之中。百科全書給出了我們的定義:即社會和政治運動理論。女性主義包含了幾個關于性別不公平和女性不平等權利的社會運動、文化和政治、理論以及道德哲學?!芭灾髁x”一詞源于法國的“女性主義”一詞,這是由空想社會主義者查爾斯·傅立葉創(chuàng)造的。19世紀90年代,在婦女爭取平等政治和法律權利的運動中它被第一次使用在英語這門語言中。女性主義地理學、女性主義史、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等學科都來自女性主義。由于女性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西方社會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女性政治活動家們表現(xiàn)出對個人自由、政治權利、社會自治和金融獨立、女權、出生權、就業(yè)權和受教育權等關懷;他們甚至結束了家庭暴力、性別歧視、和調情等行為。這些政治活動提出了性別歧視并且加強對婦女權利、利益和問題的說明。
五.結語
托馬斯·莫爾《烏托邦》中的女性觀給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帶來了影響。他的女性觀在當時是很偉大的:從哲學的角度,認識女性社會價值;從政治學的高度,提出女性政治地位邊緣化的問題;從倫理學的維度,闡述男女平等教育訓練的設計。突破社會主流思想的框架,“有資格的女子在社會生活上也可以做統(tǒng)治者,男女平等”“除了制裁衣服而外,其他的手藝都是每人學一種,男生的如此,女的也如此。”(148)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確實具有驚世駭俗的震撼性作用,為后來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和婦女運動指明了方向。比如在19世紀,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一步深化,各種解放的思潮和改革運動開始逐漸在社會中流行,產生了女性主義。女性主義(Feminism)的興起首先是與作為社會運動的婦女解放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般來說,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是婦女思想解放的肇端,當“人人平等”的口號提出之后,變革男女之間的威權關系自然就開始納入人們的思考范圍。1729年,瑪麗·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發(fā)表《女性與權力》,標志著女權斗爭開始出現(xiàn),但直到19世紀,爭取女性解放的行動才逐漸擺脫分散和零星狀態(tài),開始出現(xiàn)有組織的運動。但是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烏托邦思想存在的歷史局限性:嚴重脫離實際,寄托于未來,典型的理想主義思想;回避矛盾,不能用回避矛盾的方式解決矛盾,有逃避主義思想傾向;強調男女之間無差別的平等,忽視女性的特殊性。
參考文獻
[1]柏拉圖:《理想國》.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
[2]Plato: The Republic. Beijing: Democracy and Construction Press, 2017.
[3]鮑曉蘭:《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北京:三聯(lián)書店,l995.
[4]Bao Xiaolan: A Review of Western Feminist Studies. Beijing: Joint Publishing House, l995.
[5]瑪麗·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女性與權力》,劉漪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6]Craft Mary : Women and Power. Trans.? Liu yi. Tianjin: Tianji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8.
[7]瑪麗·伊格爾頓:《女權主義文化理論》,胡敏等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
[8]Eagleton Mary : The Theory of Feminist Culture. Trans.Humin. Changsha: Hunan Literature and Art Press,1998.
[9]孫紹先:“女權主義”.《外國文學》(5)2004:第49頁.
[10]Sun Shaoxian :"Feminism". Foreign Literature (5)2004: 49.
[11]托馬斯·莫爾.《烏托邦》,戴鎦齡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
[12]More Thomas: Utopia. Trans.? Dai Yuling. Beijing: Business Press, 2020.
[13]沃特金斯( Watkins,S.A.) :《女性主義》.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
[14]Watkins (Watkins,S.A.):Feminism. Guangzhou: Guangzhou Press ,1998.
[15]勒內·韋勒克,奧斯丁·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等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第306頁.
[16]Renervillek, Austin Warren:Literary Theory. Trans. Liu Xiangyu et al. Beijing: Joint Publishing House 1984.306.
[17]勒內·韋勒克:《文學思潮和文學運動的概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第254頁.
[18]Renervillek: The Concept of Literary Thought and Literary Movement.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1989. 254.
[19]楊莉馨:《西方女性主義文論研究》.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
[20]Yang Lixin: A Study of Western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Changsha: Huna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2002.
[21]趙樹勤:《女性文化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2]Zhao Shuqin: Female Culture. 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6.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