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靈
歐洲金融中心爭奪戰(zhàn)的大戲,才剛剛開始。
英國人民在議會廣場慶?!懊摎W”
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2021年1月份的每日交易量為92億歐元,超過了倫敦當月86億歐元的交易量。而2020年,倫敦的平均每日交易量為175億歐元,為歐洲之首,阿姆斯特丹僅僅以26億歐元的交易量排名歐洲第六。
然而現在阿姆斯特丹超越倫敦成為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
事情仿佛悄悄起了變化。
一切還是要從脫歐說起。自從脫歐協(xié)議通過之后,盡管英國國內普遍認為這份協(xié)議是英國的勝利,但是這份協(xié)議主要涉及的漁業(yè)、交通運輸、教育等產業(yè),占據了英國總附加值80%的服務業(yè),卻被排除在外,留待以后商討。
這對于金融服務業(yè)來說,意味著不確定性和風險。而因為歐盟堅持以歐元計價的股票必須在歐盟內部交易,所以相當一批的金融交易從倫敦遷移到歐洲大陸,已經不可避免。
阿姆斯特丹成為了承接英國流出交易額的大贏家,并不是偶然的。而倫敦和阿姆斯特丹之間的此消彼長,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從歷史上來說,在那還是“飛翔的荷蘭人”意氣風發(fā)的16世紀末,阿姆斯特丹早于倫敦,也曾經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是第一個擁有股票交易所進行現代金融貿易的。而當時的英國,還處在和西班牙戰(zhàn)爭的泥潭中,無暇他顧。
但是先行者總是要因為制度的不完善而付出探索的代價。荷蘭人沒有想到的是,一場“郁金香泡沫”,拉開了阿姆斯特丹作為金融中心盛極必衰的大幕。
隨著英國的崛起,荷蘭和英國開始了對海上霸權的爭奪。在歐洲大陸上,法國路易十四國王雄心勃勃地想要稱霸歐洲,于是聯合英王查理二世,同時從海上和陸上對荷蘭宣戰(zhàn)。荷蘭在英法兩個大國夾縫之間左支右絀,雖然沒有亡國,但是戰(zhàn)亂帶來的傷害讓荷蘭的經濟和金融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歐洲的金融中心,從那時起,就漸漸進入了倫敦時代。而倫敦也利用這個契機逐漸擺脫了對英國國內經濟循環(huán)的依賴,更加地國際化,成為了全球的金融中心。
經歷了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金融中心已經從歐洲大陸轉移到了美洲。阿姆斯特丹和倫敦又站在了同一水平線上。而此時,又有一個契機出現了。
隨著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確立,很多國家,比如蘇聯、東歐等國為了規(guī)避政治風險,就有了在第三國儲蓄和交易美元的需求,這被稱為“歐洲美元市場”。倫敦果斷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于是,潮水般的美元紛紛向倫敦涌來,大量的資本輸入,奠定了二戰(zhàn)之后倫敦作為金融中心再次崛起的基礎。
而現在,脫歐帶來了新的變數。
脫歐之后的倫敦丟失了歐盟護照,意味著過渡期之后所有的金融服務業(yè)有可能需要重新獲得在歐盟的資格。與此同時,歐盟和英國之間的硬邊界也讓金融從業(yè)者往返于歐洲大陸和英國本土變得不那么方便了。
所以隨著脫歐進程的不斷加速,從去年開始,很多銀行和金融公司就已經開始在歐洲大陸設立分部,來減少脫歐帶來的業(yè)務影響。這必然會讓一部分金融業(yè)務轉移到歐洲大陸。
這時阿姆斯特丹的優(yōu)勢又出現了。它是荷蘭的首都,既是大港口,也是重要的航空樞紐,一直以來也是歐洲的投資門戶和金融中心,相對于巴黎而言更加開放,社會更加有序;而相對于法蘭克福而言又占據了國家資源集中的優(yōu)勢。故而在英國脫歐之后,成為了承接英國股票交易外流業(yè)務的大贏家。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在英國脫歐之后,阿姆斯特丹必然會在歐盟的金融版圖上,占據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盡管阿姆斯特丹目前占據天時和地利,看起來優(yōu)勢很大,但是倫敦也有自己的大招還沒有放出來。脫歐之后的英國,雖然面臨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等歐洲大陸金融中心的競爭,但是同時也掙開了歐盟的監(jiān)管鎖鏈,很可能實行比歐洲大陸更加寬松的金融監(jiān)管政策,來吸引國際熱錢和游資,以期重現輝煌,再次反超。
歐洲金融中心爭奪戰(zhàn)的大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