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夢——全國小學教育名師課堂轉型的方向與策略教學研討活動,在巍峨的泰山腳下如期舉行。向名師學習,該向名師學習什么呢?學習名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學習名師精湛的教學水平,學習名師深厚的文化底蘊。結合自己參加這次研討學習的經歷,談一談我個人的切身感受。我很激動能夠參加這次學習,因為我從沒有走出新泰市到外地學習過,從沒有看到日照、青島的老師會趕到我們泰安市參加活動,從沒有想到剛入職的小姑娘、年近60的老教師都會來學習。所以我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我到底向教育名師學習了什么呢?
一、示范課節(jié)節(jié)精彩,受益匪淺
朱德江、房昔梅、顧亞龍、吳正憲、劉德武、劉松六位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扎實細膩的示范課,大氣而不失細膩,輕松而富有智慧,孩子們在名師的引領下主動探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頭腦風暴,同時感受著學習數學的樂趣。
1.朱德江老師給五年級小學生上了一堂以《看圖找關系》為題的數學課。朱老師根據五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展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讓孩子知道學習知識和遺忘曲線的聯(lián)系,合作、討論、交流圖形各部分代表的含義,讓學生理解圖形中包含線的變化、怎樣變化,之后結合典型例題突出本節(jié)課的難點—分析圖形,使學生在認知上逐步提升。
2.房昔梅老師執(zhí)教五年級《因數和倍數》,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阿拉丁和魔法師的比賽,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了因數和倍數,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顧亞龍老師給三年級年級小學生帶來了一堂以《年月日》為題的數學課。顧老師根據三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展示2005—2008年每年各個月的天數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總結,最后得出大月、小月、平年、閏年以及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4.吳正憲教師執(zhí)教六年級教材《比的意義》,學生在系統(tǒng)的歸納中對比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體會了比的必要性,認識“比”更深層次的關系。
5.劉德武老師幫二年級學生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練習課,展現(xiàn)了教師在設計練習題的層次感和思維性。
6.劉松老師幫五年級學生學習了《翻轉三角形》,引導學生通過翻轉三角形,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空間的關系,知道許多立體空間可以從平面圖形找到答案。
以上名師的精彩課堂,使我認識到:課堂上學生始終是第一位,舉手投足都體現(xiàn)出老師相信每位學生、尊重每位學生、發(fā)展每位學生的核心理念,學生在一系列的探索實踐活動中,不僅僅親身經歷了知識形成過程,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天性得到釋放,智慧得到啟迪!
二、名師講座,前沿而又接地氣
1.來自浙江省嘉興市的朱德江教授,由具體的學生測試調研引發(fā)思考,為我們解讀了學為中心背景下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策略與關鍵技術。朱教授首先指明“深度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探究式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使我們清楚認識到“深度學習”的四個特征:積極參與、深刻思考、深度理解和靈活應用,并且交給我們具體的實現(xiàn)策略:(1)少教多學,學導融合,學會學習;(2)豐富學習,變學為教,深度對話,驅動學生“卷入學習”;(3)把握學習內容的核心,建構多元的學教方式,讓學生愛上數學,改變一點點,一點點改變。
2.房昔梅教授,來自臺灣省臺北市,她向我們介紹了臺灣小學的現(xiàn)狀:由于少子化,學生人數減少,每班只有20---30人,低中高年級每周分別有三、四、五堂課,實行包班制;2017年大學錄取率為96.92%,2019年將全面實施12年義務教育;單位招聘不看學歷,只看能力,所以“核心素養(yǎng)”尤為重要,“核心素養(yǎng)”要彰顯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強調“終身學習”的意義。
3.顧亞龍教授,來自上海市徐匯區(qū),他向我們介紹了把握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六個度,緣起當下教學設計停留在“經驗”上,“跟著感覺走”,展開了理性思考,即邏輯的力度、思維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生活的寬度、生命的溫度和知識的通透度。
4.來自北京的吳正憲教授,是國家督學,我們很期待她的講座。但是遺憾的是,吳教授另有其他工作要做,沒來得及給我們做報告,“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掩面”。
5.同樣來自北京的劉德武教授,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首先講授練習課:解決問題,訓練相當有層次和梯度,“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然后自己說課,并解讀了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即練習要有三維目標:知識性、思維性、情感性,所以練習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分層次。
6.劉松教授,來自杭州文海教育集團。作為民營機構,他向我們介紹了核心素養(yǎng)下教學變革的堅守與突破,我們要堅守的是學會學習,教是為了不教;我們要突破的是低效學習、被動學習和統(tǒng)一學習。劉校長旁證博引,用實力說話,力談美麗課堂的構建,雖然歸心似箭,可我們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作為教育教學一線的普通一員,到底該向教育名師學習什么呢?
蕩盡鉛華,從源頭探尋名師的成長之路,思考從平凡到偉大的過程,才發(fā)現(xiàn)漫漫長路上灑滿了一個個不畏艱辛化蛹為蝶的動人故事:善思考,重實踐,敢創(chuàng)新,懂謙虛,肯獻身!我幡然醒悟:那平凡中的默默積淀,那黑暗中的苦苦堅守,那黎明前的奮力跨越才是我們真正該學習的!我們要學習名師對教育信仰的堅守,對教育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我們要學習名師對教育懷著宗教般的虔誠,對兒童有著發(fā)自內心深處的由衷喜愛;我們要學習名師走不尋常路,敢于與眾不同,做最好的自己。
山東省新泰市岳家莊鄉(xiāng)東峪聯(lián)辦小學?仇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