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新苓
摘 要:新《課標》從學科育人價值的角度,提煉了四個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出新的課程結構,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綱,以學生的話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妒竦离y》這首古體詩是語文課堂上極為理想的授課載體,本課的教學設計能將這四個核心素養(yǎng)充分體現(xiàn)出來。
關鍵詞:語文學習任務群 《蜀道難》 設計與反思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1.048
一、教學設想
新《課標》提出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課堂教學。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nèi)容的一種教學形式。開展教與學活動之前,首先要思考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這一目標?;谛隆墩n標》的教育指導思想,教師在講《蜀道難》之前可以選取一系列最能體現(xiàn)李白人生心路歷程的詩作讓學生閱讀,幫助學生從詩歌中去探究李白,結合李白的生平去把握李白,熟悉李白,走進李白。
新《課標》從學科育人價值的角度,凝練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課程結構,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蜀道難》這首古體詩是語文課堂上極為理想的授課載體,本課的教學設計要充分將這四個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出來。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學習任務群出發(fā),語文教學設計的最基本單位應該是單元。這里的“單元”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單元,而是基于課程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由教師結合教材意圖設計的高度整合的語言文字問題解決情境,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學習進程。結合不同語文學習內(nèi)容的特點,單元的設置可以是主題,可以是典型語用現(xiàn)象、典型文學現(xiàn)象,可以是融合了重要學科知識的任務。在最基本的教學單位設計基礎上,才能進行一堂課、一篇文章、一個知識點的教學設計。李白是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的高峰,用他的詩歌作任務群,再讓學生學習《蜀道難》,一定會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
(一)課前學習
印發(fā)《李白作者介紹及其代表詩作》《李白的身世之謎》《李白作品序列表》《詩仙李白和他人生中的幾個重要時期》《賀知章金龜換酒為李白》,李白的相關評價鏈接《獨特的詩人氣質(zhì):“外星人”李白》《李白作者介紹及其代表詩作練習》和有關《蜀道難》的背景資料,等等,讓學生自主學習,熟悉李白。完成任務群的相關作業(yè)。最后,在完成預習案相關練習的基礎上,對本課基礎知識字音及誦讀方法等有所掌握,并利用早自習時間自己加以練習。
附練習:
1.《南陵別兒童入京》這首詩創(chuàng)作在《蜀道難》之前還是之后,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閱讀印發(fā)的相關資料,結合詩人經(jīng)歷談談你的看法。
2.結合上面提供的李白相關詩歌閱讀理解,完成包含“時期、作品及寫作年齡、相關名句與體現(xiàn)的情感”的表格。
3.請為李白寫一段評語。
4.請寫一組排比句描述一下你所認識的李白。
(二)課堂學習
1.通過播放配樂詩朗誦余光中的《尋李白》,導入新課
誦讀是詩歌學習的最有效方法,配樂誦讀展示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為后面的課堂推進做了很好的鋪墊。
2.鑒賞詩歌,品味詩文之奇
我的詩歌教學緊緊圍繞著《蜀道難》中三個重章復唱的詩句展開。從詩歌的三句詠嘆入手,反復誦讀,理清詩歌行文脈絡,品味詩文之奇,探究詩歌主旨。對詩文的討論、賞析與理解提升了學生的誦讀水平,融注情感的誦讀又增加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板書設計成“山”形,從形態(tài)上突出蜀道的“險”,同時貼合詩歌“蜀道難”的主題,凸顯一個“奇”字。
3.探究與實踐
我理解的有效課堂不是只注重討論氛圍的課堂,而是讓學生有切實收獲的課堂。探究題設計為:面對蜀道難,詩中的李白最終選擇了逃避退縮,是不是顯得過于消沉?結合之前的李白生平及詩歌任務群學習收獲加以分析。學生的學習在不斷地思辨與探討中進行,學習課本不止于課本,切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調(diào)解人生中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
(三)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設計兼顧詩歌《蜀道難》的學習與李白詩歌任務群學習,從讀詩入手讓學生動筆寫,在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四位大作家中進行選擇:“如果要你選一個人做你的人生導師,你更愿意選誰呢?”要求對四位大文豪做出比較后進行選擇,注意結合時代大背景說明理由,寫成一篇文章。探究性寫作的設計,讓學生必須要研究唐詩宋詞,大量查閱資料。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詩詞文化素養(yǎng),提升了他們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更能在了解文化歷史名人大家的人生經(jīng)歷之后,產(chǎn)生獨特而深刻的人生體悟。
二、教學反思
(一)課堂設計是關鍵,做好課堂引領者
教育部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修訂組核心成員鄭桂華說:在“新教學”的三個追求“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中,我想大單元是核心。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應該是由零散走向關聯(lián),由淺表走向深入,由遠離生活需要走向?qū)嶋H問題的解決。
準備一堂課,首先要求老師有足夠的相關知識儲備。在這堂課中,由李白的系列詩歌任務群學習入手,在深入了解了李白及其詩作后,再學習《蜀道難》,同時不止步于《蜀道難》,廣泛涉獵逐層深入,在不斷地認知與探討中讓學生深入思考人生路上的困難應該怎么面對。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課堂的生成性
在詩歌鑒賞過程中,教師不要越俎代庖,因為詩歌鑒賞能力是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得到的,所以,課堂上教師要放開手,讓學生讀,讓學生說,讓學生寫,同時要多肯定學生。通過對詩歌的誦讀鑒賞,切實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與審美素養(yǎng),在學習詩歌的路上自信堅定地走下去,不僅愛讀詩歌,更愛創(chuàng)作詩歌。努力去做到這一點,充分體現(xiàn)課堂的生成性。
(三)落筆生花深入探究,素養(yǎng)根植傳統(tǒng)文化
詩歌學習跟進寫作探究。要求學生在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四位大文豪中選出自己的人生導師,并說明理由。探究性寫作的設計,讓學生必須要查閱大量的唐詩宋詞,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其詩詞文化素養(yǎng),增強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
每個同學都認真完成了作業(yè)。最后一節(jié)課的展示辯論精彩紛呈,學生獲益匪淺。其中高二、四班48人,有5人選了歸隱田園的陶淵明,11人選擇了豪放飄逸的李白,3人選了憂國憂民的杜甫,29人選了樂觀放達的蘇軾,最后大家評選出的獲勝小組是選擇杜甫做人生導師的這一組。面對多樣化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的觀點激烈碰撞,在思想認識的“對抗”中,我看到了他們?nèi)松^與價值觀的重新建構,這個作業(yè)設計的完成過程也引導著學生對“如何立世”這一哲學問題做出了最符合當下的正確判斷與選擇。
本節(jié)課以任務群學習為導引,讓學生的思維在思辨中向更深處發(fā)展,從單一篇目的學習轉向?qū)σ粋€詩人不同時期詩歌風格的深入解讀,幫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人生導師選擇的過程中,選擇陶淵明和杜甫的學生很少,但發(fā)言卻相當深刻。更為可貴的是學生在互相的辯論與探討中,對人物的認識更加立體,對自己的認知也更加深刻,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得到了切實提升。
(四)多媒體信息技術助力語文課堂,任務群學習考驗教師閱讀量
網(wǎng)絡查閱,多媒體、iPad的同步使用極大地增加了課堂的容量,為學生就某一問題深入鉆研探討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
盡管“點面結合”式的任務群學習模式,讓老師的工作量與學生的閱讀量倍增,但學生卻樂在其中,帶給老師很多驚喜。給學生一個支點,他能撬動地球!這個作業(yè)的設計增加了語文學習的深度,更讓我看到了學生身上無限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王寧、巢宗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