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全登 馮紅寅 楊凱鋒
位于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的蒲坂大地,襟山帶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景如畫的永濟三中坐落在永濟市城區(qū)西南邊,吸引著無數(shù)人的目光。走進永濟三中,亭閣依山、池水映月,碧草青青、綠樹成林,處處傳遞著昂揚的勃勃生機?!霸撔W畲蟮霓k學特色,就是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入校園建設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達到其校訓的目標,即做最好的自己?!边@是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施建雄副院長對永濟三中的評價。
永濟三中建校于2007年,短短7年,就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全國名優(yōu)學?!薄?4年來,學校吸引著全國教育界的目光,先后有來自天南海北的50多個教育團體慕名前來交流學習。
是什么力量使一所普通高級中學在短短14年間實現(xiàn)快速發(fā)展,躋身全國名優(yōu)學校之列呢?因為永濟三中始終秉承著“五種精神”:迎難而上、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上下同心、團結拼搏的精神,志向遠大、追求卓越的精神,懷揣夢想、奮力前行的精神,薪火相傳、不斷超越的精神。
短短幾年,昔日荒蕪之地化身為一所風景秀麗的校園。因為這里的每一個建設者都具有一種勃勃向上、牢記使命、迎難而上、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
永濟三中前身為千軍中學,處在中條山北麓的山坡石灘,占地13.3萬平方米,孤零零聳立著僅有的幾座教學樓,沒有圍墻。白天,目光所及皆是撂野荒灘;夜晚,黑魆魆的中條山近在咫尺。
2007年,永濟三中建校之初,如何激活這所學校,使其盡快走出困境,成為全校上下再三研究的問題。最終,他們決定打出兩張牌———一是環(huán)境立校,二是文化立校。二者融為一體,最終把學校打造成了“綠色文化名?!?。就當時而言,這一決策無疑具有前瞻性。
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睂W校實施環(huán)境立校,充分利用寬廣的校園,變劣勢為優(yōu)勢,乘勢而為。學校多次召開校委會和全體師生大會,發(fā)動廣大師生投入到改變環(huán)境的戰(zhàn)役中。師生們流血流汗,勠力改造環(huán)境,自己動手鏟除肆意生長的野草,填平校內的深坑,捐出自家的優(yōu)良樹種。
在此過程中,學校有意識地激勵學生,讓學生參加勞動。學校認為“勞動不是教育,勞動是一門課程”,堅持把“重要的素質課程化,重要的課程節(jié)日化”。他們十多年前的思想與當今的教育精神竟出奇地一致,讓學生親手栽下一棵樹,將勞動進行升華,使學生感到勞動是一種快樂。
每年植樹節(jié),優(yōu)秀學生與樹結對子“種樹認植”,讓學生與樹木一同成長。學生適時澆水、施肥、剪枝,親身體驗勞動的過程,感知生命成長的喜悅。學生還成立了綠色家園協(xié)會,班班有責任區(qū),人人有責任苗。師生認植,建立了“師生樹木養(yǎng)護成長檔案”,讓生命和生命嫁接。大量的活動,提升了學生的愛心、責任感和勞動技能。
2014年,學校先后建成了六大園林、四大亭臺和卓越廣場。校園綠化面積達到4.62萬平方米,綠化率43.7豫。綠色文化建設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文化內涵,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精神載體。正如管子所言:“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2010年,永濟三中被山西省政府破格授予“省級第八批綠色學?!薄?h3>融合
原先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三班人馬聚集一堂,短短一年,他們完全匯聚在“永濟三中”這面旗幟之下,成為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團隊。這一切緣于一種上下同心、團結拼搏的精神。
建校初期,永濟三中的教師來自中國北車集團永濟電機廠高中、虞鄉(xiāng)高中和千軍中學,單單電機高中的教師又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多個省份。同時,永濟三中并存著城市底色和鄉(xiāng)土背景的兩股師資力量。如何在短時間內凝聚人心,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高中教育團隊,這一難題擺在了校委會面前。經(jīng)過再三斟酌,他們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讓教師盡快融合為一體。校委會有意識地組織教師在運城境內考察學習,組織各類比賽,通過活動讓教師們廣泛接觸,拉近距離,貼近感情。當時千軍中學的教師多是大學剛畢業(yè)的小青年,沒有結婚,居住在學校的單身宿舍,條件極為簡陋。為了改變他們的住宿條件,校委會一班人深入附近電機廠居民區(qū),尋找合適房源,一一將青年教師安排妥當。搬家時,校領導班子全部出動,青年教師眼含熱淚,幸福地喜遷新居。
學校領導班子之間、領導與教師之間相互接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通過近一年的努力,教師們完全融為一體,親如一家,非常和諧,而且緊緊聚攏在“永濟三中”這面旗下,成為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高中教育團隊。
14年的發(fā)展歷程,永濟三中一直秉持校訓“做最好的自己”。堅持以品牌立校,做靈魂高貴的三中人。激活學生和教師,改革課堂,實施特色亮校。校園始終傳承著一種志向遠大、追求卓越的精神。
激活學生,走素質教育之路。永濟三中的學生有三個特點:一是入學時分數(shù)較低,二是都來自周邊普通家庭,三是殘疾學生較多。為此學校的核心精神是倡導學生“做一個高貴的三中人”。所謂“高貴的人”,是具有一種思想境界,一種人生追求,一種遠大的理想與信念。如果不從內心激發(fā)學生自立自強的拼搏精神,學生難免會在自卑中沉淪。學校樹立正面的目標和方向引領學生塑造品格:在家要孝敬父母,在校要尊敬老師,在社會要關愛他人。學校的辦學宗旨、育人目標、校旗、校訓、校歌等無一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高貴的三中人”。
高位殘疾的女生瑩是爺爺背著入學的。三年求學期間,永濟三中110班5位女同學組成了“愛心團隊”,從吃飯、入教室、上廁所、洗腳等給予瑩全方位的幫助。學校給予她們持續(xù)性的鼓勵,在學校舉辦的演講會上,其事跡催人淚下。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瑩幸福地度過了三年高中時光。三中學生用自己的行動演繹了一段人間大愛,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永濟三中歷來重視塑造特色,現(xiàn)有舞蹈協(xié)會、百人合唱協(xié)會、繪畫興趣小組、書法愛好者協(xié)會等25個學生社團。學校每學期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社團活動為校園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興趣需求,也給每一位三中學子搭建起施展才華的平臺,提供了鍛煉成長的機會,為他們以后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校在楹聯(lián)、詩詞、做人、素養(yǎng)、法制及品德教育方面獨樹一幟,先后榮獲“運城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校”“全國楹聯(lián)教育基地”“中華詩教先進單位”“全國名優(yōu)學?!钡?0多項榮譽。學校還被破格晉升為“運城市示范高中”。
實現(xiàn)名校需要三個支撐:人才支撐、管理支撐和硬件支撐。硬件支撐一直是永濟三中的短板。建校初期,學校沒有電腦室和實驗室,連教學儀器也極度缺乏。學校一直不遺余力完善硬件設施。永濟市委、市政府在不同時期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但辦學八年后,實驗樓和圖書樓還是空缺,成為學校領導和師生的一塊心病。
2015年,學校領導不等不靠,幾經(jīng)輾轉,終于獲得2100萬元國家教育扶持資金,啟動實驗樓和圖書樓的建設計劃。2017年,一座實驗樓、一座圖書樓在風景秀麗的永濟三中校園拔地而起,實現(xiàn)了永濟三中師生多年的夙愿,為永濟三中進軍名校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學校如一艘船,永濟三中一路劈波斬浪,同舟共濟,因為永濟三中始終堅守著懷揣夢想、奮力前行的精神。
永濟三中秉承“為學生準備未來”的辦學理念,提出“心靈高貴,志向遠大,素質全面,特長突出”的育人目標,堅持“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訓。“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的成長,教育的本質就是育人?!庇罎胁粓D功利,從民族的高度、戰(zhàn)略的高度為學生長久發(fā)展奠基?!敖虒W生三年,想學生三十年,想國家三百年”,是三中人的教育追求。把學生培養(yǎng)成高尚的人、大寫的人、報效祖國的人,他們的人生格局就會超凡脫俗,昂揚向上。
學校為學生建立檔案。學生畢業(yè)前夕,讓學生為20年后的自己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心愿,學校一一建檔,妥善保管。學生相約20年后再回母校,共同打開當年的信件,讓悠悠時光見證:誰,是真正的英雄!
學校希望莘莘學子們以后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銘記“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訓,帶著自信、堅毅、責任和追求,勇敢地走向未來。
2018年,永濟三中的接力棒交到了新一屆領導班子手中,他們帶領全體師生賡續(xù)傳統(tǒng)、勇于進取、敢于超越。學校的發(fā)展迎來了新的契機,校園上下彰顯著薪火相傳、不斷超越的精神。
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學校呈現(xiàn)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喜人景象,來自陜西、福建、山東、湖北等地的優(yōu)秀教師加盟永濟三中。年輕教師嶄露頭角,各有作為?!肚屣L芳華》是永濟三中師生的原創(chuàng)微電影,講述了一名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他用一顆愛心,堅守在辛勞而平凡的崗位上;用最柔軟溫厚的仁愛之心,呵護孩子們純潔的心靈,燃燒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點亮孩子成長路上的燈塔?!肚屣L芳華》原創(chuàng)微電影經(jīng)網(wǎng)絡傳播,迅速躥紅,好評如潮,被推送至“學習強國”平臺。該片獲得省委宣傳部優(yōu)秀獎。
時光無聲,歲月留痕。永濟三中,一座普通的高級中學,鐫刻著“童年”時的孕育艱辛、分娩陣痛,“青年”時的奮力拼搏、迅猛崛起,成熟時的穩(wěn)健進取、光芒四射。三中人一路前行,一路奮斗。而今,永濟三中又肩負起新的使命,昂首闊步,踏歌而行,朝著山西省優(yōu)質學校和全國知名品牌學校宏偉目標奮力邁進。我們堅信,三中人一定能譜寫更加壯麗的教育新篇章!
(作者單位:永濟市教育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