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奕瑋
學校:河南省開封市集慧中學八年級(4)班
社名:黃河文學社
有的人盼望自己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不被父母約束。我卻不這么認為,少年的我總渴盼回到童年,因為我的童年生活里,有太多美好的回憶,哪怕是摔摔泥巴也是幸福的。
我的童年是沒有手機可玩的,那怎么辦呢?很容易,田野里總能盛得下我們無處安放的活力。
春天風景怡人,輕柔的春風里夾雜著各種好聞的味道,有花香味,有青草味、有泥土味……我和幾個小伙伴一匯合,就開始了我們的周末之旅。不需要任何工具,有一雙手,帶上力氣就可以了。
小河的南岸,那是爸媽辛苦勞作的地方,田野里,三三兩兩的大人正在田里勞作,綠油油的麥苗瘋狂地生長著,似乎能聽見小麥拔節(jié)的聲音。
我們幫不上大人的忙,就挖泥巴、摔皮皮窩玩。玩皮皮窩是離不開膠泥的,膠泥的黏性比較好,可以捏成各種形狀的東西。爺爺告訴我,我們用的碗和盆就是用膠泥燒制出來的。我們在小河邊挖來最好的膠泥。只有沒雜質的膠泥,做出來的皮皮窩才最好玩兒,最容易摔爛。我們先把大塊膠泥和軟了,就像揉面團一樣,反復揉搓,揉好的膠泥就像面團一樣軟且彈,然后做成一個小碗大小的皮皮窩。做皮皮窩是有技巧的,最好是邊緣厚,底子薄,薄到可以將底部抹得透明而不爛掉。這樣往地上猛地一摔,啪的一聲響,皮皮窩底部的泥巴沖向天空。這時,皮皮窩底部朝上,摔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窟窿。摔皮皮窩也是講究技巧的,力量不能大也不能小,摔的方向也不能偏,最好是直上直下。這樣就會摔出一個特大的窟窿,窟窿是需要用對方的膠泥補上的,直到把對方的膠泥贏完就算是勝利了。聽著容易,其實難度挺大,如果膠泥的質量不好或者摔的技術不行,這個皮皮窩就會縮成一個疙瘩,就摔不出窟窿。別看我是一個女孩兒,摔皮皮窩可比男孩子要玩得好。媽媽經(jīng)常說我是個泥丫頭。也難怪,我們臉上滿是小泥點,兩只手上都是膠泥,像只小花貓。
玩摔皮窩窩好像不太過癮,我們就直接開始打泥仗。把剛才做好的皮皮窩毀掉,搓成一個個小圓泥球,分好幫派,開始戰(zhàn)斗,其實就是互相投砸,誰中彈少誰就勝利。最痛快的是我們脫了鞋襪踩泥巴玩,一只只胖胖的小腳丫跳進泥地里,反復踩踏。泥土比較濕潤,且有很多膠泥,沒多大會兒,地面就軟乎乎的,好像是踩不爛的豆腐塊,又好像是海綿,好玩兒極了。
如今回想起童年玩泥巴的時光,還是意猶未盡,媽媽說我總是長不大,總想著玩,可為什么要長大呢?童年有那么多簡單的幸福!
(指導教師:王小惠)
童年記趣:
童年總是樂趣無窮。小孩子總是能從最簡單的玩耍中找到快樂,玩泥巴,摔皮皮窩,打泥仗……這些看似臟兮兮的玩法,卻能讓人感受到童年的無限樂趣。和現(xiàn)在玩手機相比,玩泥巴的確有些低級,但卻充滿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