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林
摘要:利用氣球等生活中常見材料,設計具有“產(chǎn)氣、儲氣、排氣”用途的一體化實驗裝置,適合應用于制作簡易供氧器、簡易滅火器、空氣質(zhì)量檢測站等初中化學實踐活動。新設計的實驗裝置結構簡潔但功能多樣,與常規(guī)裝置相比具有不易漏氣、占用空間小、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
關鍵詞:氣球;一體化實驗裝置;實驗探究
文章編號:10056629(2023)06007204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以立德樹人、素養(yǎng)立意為指導,要求“在學科教學中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lián),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读x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了實施跨學科實踐活動的要求[1],并提供了“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和“微型空氣質(zhì)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等10個推薦項目。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動手完成這些跨學科實踐的實驗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涉及氣體的實驗,有的學生照搬實驗室裝置的設計,不考慮是否適合家用,脫離了生活情境;有的設計理念尚可,但很難從生活中找到實現(xiàn)所需功能的材料;還有的雖然嘗試采用生活中常見材料制作作品,但極容易出現(xiàn)漏氣的情況,導致實驗失敗。
本文利用氣球等生活中常見材料,設計制作了一款能夠實現(xiàn)“產(chǎn)氣、儲氣、排氣”的多功能裝置。該裝置可用于完成新課標中的“簡易供氧器”和“空氣質(zhì)量檢測站”跨學科實踐活動,還可用于“簡易滅火器”等其他經(jīng)典的化學基礎實驗。
1 裝置的設計
如圖1所示,該裝置的主體是一個橡膠材質(zhì)的透明氣球,利用擴口鉗可以將氣球口撐大,放入反應物。粉末、顆粒等固體反應物直接放入,液體反應物封在自封袋內(nèi)后放入。然后撤去擴口鉗,連接一個氣球吹嘴(如有內(nèi)置閥門可用剪刀去除),氣球吹嘴中內(nèi)置導管,氣球吹嘴和導管之間用堵漏王密封,軟質(zhì)的導管上帶有一個止水夾。堵漏王是一種類似水泥但可在3min內(nèi)快速凝固的防水材料。
2 實驗裝置
當裝置處于未啟用的狀態(tài)時,氣球是癟的,占用空間很小,而且可以長期存放。啟用后,根據(jù)需要,可以用于“產(chǎn)氣、儲氣或排氣”。
2.1 產(chǎn)氣
需要生產(chǎn)氣體時,只需要用手捏破自封袋,讓袋內(nèi)的液體流出,反應物混合后充分接觸,就能生成所需氣體。如表1所示,根據(jù)需要生產(chǎn)的氣體不同,僅需在氣球內(nèi)放入不同的反應物。
2.2 儲氣
氣球還可以充當儲氣裝置,因為氣球口部的導管裝有止水夾,關閉時,生成的氣體就無法排出。隨著氣體的生成,氣球逐漸變大。反應結束后,只要不打開止水夾,氣體就可以被長時間地儲存在氣球內(nèi)。
2.3 排氣
氣球自身具有收縮力,所以還有自動排氣的功能。使用時,只要打開氣球口部的止水夾,就能讓氣體排出,通過導管輸送到指定部位。還可以把止水夾換成流速調(diào)節(jié)器,就能以需要的流速排氣。在特殊情況下(如自制滅火器時)還可以刺破氣球,瞬間排氣。
3 裝置的應用案例
該裝置具有一體化、多功能的特點,將其應用于“制作簡易供氧器”“制作簡易滅火器”和“制作空氣質(zhì)量檢測站”三個實踐活動的案例如下。
3.1 制作簡易供氧器
3.1.1 實驗用品
10%~20% H2O2溶液、MnO2粉末;乳膠氣球、擴口鉗、自封袋、氣球吹嘴、堵漏王、鼻氧管、流速調(diào)節(jié)器、磁鐵
3.1.2 實驗裝置
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無需夾持裝置,使用時手持即可。
3.1.3 制作方法
(1) 把3 g MnO2粉末與10 g堵漏王混合均勻,加少量水攪拌成糊狀,然后用其包裹一塊磁鐵,搓成小塊。等待3min凝固后就形成了表面負載MnO2、內(nèi)部包裹磁鐵的堵漏王小球。如果不需要隨時關停,可以省略這一步。
(2) 在自封袋中裝入30mL 10%~20% H2O2溶液。用擴口鉗將氣球口撐開,向氣球中放入自封袋和堵漏王小球或二氧化錳粉末。
(3) 在鼻氧管上套一個流速調(diào)節(jié)器。把鼻氧管的一端插入氣球吹嘴中,用堵漏王把兩者結合、密封。把氣球吹嘴套在氣球口,關閉流速調(diào)節(jié)器。
(4) 制氧氣時,捏破自封袋,使H2O2溶液從自封袋口流出,與堵漏王小球表面的MnO2接觸并產(chǎn)生氧氣。待到制得足夠氧氣或氣球漲大過快需要停止反應時,用另一塊磁鐵吸引堵漏王小球內(nèi)的磁鐵,使堵漏王小球脫離H2O2液面,反應停止。
(5) 需要吸氧時,打開流速調(diào)節(jié)器,調(diào)節(jié)排出氧氣的流速到合適大小,通過鼻氧管吸氧。
(6) 氧氣不足時,重新用磁鐵把堵漏王小球吸引到H2O2液面下,又可以重新制取氧氣,隨時啟用或停止。
3.1.4 裝置優(yōu)點
(1) 常規(guī)的供氧器一般用碳酸飲料瓶等硬殼容器來制作,但這樣就需要產(chǎn)氣(氧氣發(fā)生裝置)、儲氣(儲存氧氣裝置)、排氣(把氧氣導入鼻腔的動力裝置)三部分裝置,至少需要2~3個硬殼容器,裝置復雜,且占用很大空間。本裝置在使用前只是一個癟的氣球,占用空間極小,便于攜帶。使用時用氣球實現(xiàn)產(chǎn)氣、儲氣、排氣一體化,不僅操作簡單,還避免了多次導氣帶來的漏氣問題。
(2) 采用表面負載MnO2、內(nèi)部包裹磁鐵的堵漏王小球,用外部磁鐵控制該小球是否與H2O2溶液接觸,實現(xiàn)了低成本的隨開隨用,非常方便。
3.2 制作簡易滅火器
3.2.1 實驗用品
30%白醋、NaHCO3粉末、純凈水;8英寸乳膠氣球、擴口鉗、自封袋、氣球吹嘴、堵漏王
3.2.2 實驗裝置
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無需夾持裝置,使用時手持即可。
3.2.3 制作方法
(1) 如圖3,在一個自封袋中裝入30mL 30%白醋,另一個自封袋中裝入20g純凈水和10g NaHCO3粉末。
(2) 用擴口鉗將氣球口撐開,向氣球中放入2個自封袋。
(3) 用堵漏王把氣球吹嘴填實,把氣球吹嘴套在氣球口,充當塞子。
(4) 需要制取二氧化碳時,捏破2個自封袋,使白醋與碳酸氫鈉溶液接觸,迅速發(fā)生反應,使氣球迅速撐大。
(5) 需要滅火時,先判斷火勢大小,如果是小面積、可接近的火源,可把實心吹嘴拔出,用氣球口對準火源根部噴氣。如果是小面積但不易靠近的火源,可以直接把氣球投擲到火源根部,氣球遇熱爆炸,二氧化碳氣流和溶液都能起到滅火的作用。教師應提醒學生此實驗以模擬體驗為主,因為本裝置只能撲滅可控狀態(tài)下的小面積火源,遇到緊急情況仍然應該使用專業(yè)滅火器或撤離現(xiàn)場。
3.2.4 裝置優(yōu)點
(1) 常規(guī)的自制滅火器裝置大多借鑒了“套管實驗”裝置,能夠很快地使2種溶液混合,但平時也存在誤觸混合、水分蒸發(fā)等問題,不易長期保存。本裝置把2種溶液分裝在自封袋內(nèi),在同樣能保證立刻生成二氧化碳的前提下,還具有不易誤觸、免產(chǎn)氣保存的優(yōu)勢。
(2) 本裝置巧妙地利用了氣球的兩種特性:一是收縮性,使本裝置可以像常規(guī)的“套管實驗”裝置那樣噴射二氧化碳;二是易爆性,如果直接投擲到火源中,可以用爆炸產(chǎn)生的氣流滅火。這樣豐富了裝置的功能性。
3.3 制作空氣檢測站
3.3.1 實驗用品
空氣質(zhì)量檢測指示劑:本文以甲醛檢測為例,可以網(wǎng)購“甲醛檢測試劑盒”,內(nèi)含現(xiàn)成的“甲醛檢測液”和“標準比色卡”。也可以按GB/T 18204.262000提供的步驟,用酚試劑和硫酸鐵銨的配方自制,然后從網(wǎng)絡中下載標準比色卡圖片。國標建議每5mL檢測液需要吸收10L空氣中的甲醛。
其他實驗用品為:10L透明氣球(約10英寸)、注射器、氣球吹嘴、導管、堵漏王、打氣筒、止水夾
3.3.2 實驗裝置
設計的實驗裝置見圖4所示。需用木架夾持氣球吹嘴處。
3.3.3 制作方法
(1) 把透明氣球的氣球口朝上,用注射器加入5mL甲醛檢測液。
(2) 把導管的一端插入氣球吹嘴中,用堵漏王把兩者結合、密封。把氣球吹嘴套在氣球口,然后把氣球倒置(氣球口朝下)。
(3) 用打氣筒把周圍空氣鼓入氣球中,使氣體與甲醛檢測液充分接觸,同時氣球變大。
(4) 當氣球變大到10L后,停止鼓入空氣,用止水夾夾住導管(也可以直接用手捏緊氣球口),然后用力晃動氣球內(nèi)的溶液,再次確??諝馀c溶液混合均勻。
(5) 把變色后的甲醛檢測液與標準比色卡比對,測出空氣中的甲醛含量。
3.3.4 裝置優(yōu)點
(1) 空氣質(zhì)量檢測準確的關鍵,在于樣品空氣與指示劑溶液的充分混合。本裝置一方面在注入空氣時,氣體流過液體(類似洗氣),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用力振蕩,進一步讓空氣與指示劑充分混合,提高準確性。
(2) 常規(guī)的方法是把指示劑溶液放在小碟中與空氣接觸,但容易受到氣流速度等諸多因素干擾。本實驗可以通過測量氣球直徑來控制注入空氣的量,確保每次測定的空氣的量是恒定的。
(3) 采用透明氣球,可以直接觀察指示劑顏色的變化,直觀且方便。
初中化學實驗進行創(chuàng)新改進的目的就是化繁為簡,突出實驗的簡約性和實用性[2]。本裝置“一球多用”,雖簡潔卻方便,充分說明“簡約不簡單”的哲理[3]。
4 結束語
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種簡潔的裝置由于省去了許多連接導管和夾持裝置,避免了漏氣或粘合松開的問題,提高了成功率。一線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還可對這個氣球裝置做更多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使它應用到更多的實驗和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助力學生順利完成更多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占小紅.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變化、特征及啟示[J]. 化學教學,2022,(8): 9~13.
[2]李德前. 例談初中化學實驗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法[J]. 化學教學,2013,(3): 65~68.
[3]劉瑤,李德前,李為為. 巧用直角玻璃管改進初中化學實驗[J]. 化學教學,2019,(4):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