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基于學生需求視角開展教學的必要性,以廣西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教學團隊的實踐為例,從學生需求視角出發(fā),提出高職教學優(yōu)化措施:綜合分析具體學情,明確學生需求;科學研判學生學情,分層管理及輔導;基于學生多樣化需求,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結合實際崗位特點,優(yōu)化實訓內涵建設;根據(jù)具體崗位職責,實現(xiàn)綜合性評價。
【關鍵詞】學生需求 學情 優(yōu)化措施 崗位技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3-0059-03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教育逐漸從“以教師為主體”的舊模式轉變?yōu)椤耙陨鸀楸尽钡男履J?,以培養(yǎng)德技并修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基于學生需求視角分析學情,改變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需求視角指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關心什么、對學生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學生怎么樣才能更快地學會知識、學生未來工作崗位需要什么能力等問題,這是教學工作的新起點?;趯W生需求視角出發(fā)開展教學,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多樣化、人性化、個性化,更好地提升高職教學效果。
一、基于學生需求視角開展教學的必要性
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之后,這些學生成長于我國互聯(lián)網絡快速發(fā)展的年代,受到互聯(lián)網、手機的影響較大。他們有遠大的理想,目的性較強,學習期望值較高,人際交往能力較強,但過于依賴網絡,自控能力較弱,主動意識較差。面對學生的這些特點,高職院校應“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常態(tài)出發(fā),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特點、心理特點、知識能力特點和行為特點進行分析,基于學生需求進行培養(yǎng),啟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基于學生需求視角開展教學,是把促進學生發(fā)展看成學校發(fā)展之本,從體力、智力、能力、道德品質及個性特長等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其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東北師范大學倡導“尊重的教育”,即尊重教育規(guī)律、尊重人才成長規(guī)律、尊重教育對象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尊重教育對象的人格人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提供自由的空間和良好的氛圍。南京大學提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積極探索并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強調尊重學生意愿,注重因材施教。這實際上就是倡導基于學生需求視角開展教學。
總的來說,基于學生需求視角開展教學,是“以生為本”,使學生獲得體力、智力、能力、道德品質及個性特長等的全面發(fā)展,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二、基于學生需求視角優(yōu)化高職教學的措施
本文以廣西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教學團隊(以下簡稱教學團隊)的實踐為例,從學生需求視角出發(fā),探索高職教學優(yōu)化措施。
(一)綜合分析具體學情,明確學生需求
基于學生需求的教學,就是指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特點,關心每一名學生的需求。教學團隊利用“問卷星”、師生座談等形式對廣西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調研,重點調查學生的價值導向、人生規(guī)劃、綜合能力三方面情況,以明確學生的需求。
1.價值觀方面
調查發(fā)現(xiàn),21.1%的學生認真關注國家和專業(yè)的時事要聞,其中男生普遍關注社會熱點和游戲,女生則喜歡娛樂和電影等休閑項目。在問到“是否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時,35%的學生表示“非常期望加入”,另有43%的學生表示“如果有需要,會加入”。由此看來,被調查的學生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務實性,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人生規(guī)劃方面
調查發(fā)現(xiàn),面對未來的人生規(guī)劃,大部分學生感到焦慮,38.1%的學生有緊迫感,34.8%的學生有具體的階段性規(guī)劃。43%的學生對未來有遠大的理想,期望成為行業(yè)精英;47%的學生安于現(xiàn)狀,只想成為踏實工作的普通人。68%的學生愿意努力工作,盡自己最大努力,安心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方向較為多元,可以考慮對應不同的崗位進行培養(yǎng)。
3.綜合能力方面
調查發(fā)現(xiàn),在人際交往上,81.26%的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強,58.3%的學生在學習壓力面前會自我調適;28.6%的學生積極參加團體活動,其他學生則隨意性比較強。在自律性方面,學生對手機等電子產品依賴嚴重,49%的學生每天玩手機6小時以上,28.3%的學生在面對學習、游戲等多重選擇時自控能力較強。此外,23%的學生對“專升本”有興趣,11%的學生對“獲取獎學金”有強烈的意愿,38.4%的學生表示會在課后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由此看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強,三分之一的學生學習意愿高漲,但興趣愛好不多,手機等電子產品占用了學生絕大多數(shù)的課余時間,需要進行科學引導。
(二)科學研判學生學情,分層管理及輔導
在分析學生學情基礎上,教師首先要端正教育觀念,做到有教無類,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意愿,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照顧不同類型的學生,在進行大班授課之后,再進行分層、分組輔導。
1.分層管理
教學團隊基于所開展的調研分析,把學生從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學習熱情的角度大致分成三個類型,一是自主學習型,占25%,這類學生最常見的表現(xiàn)是坐在教室的前排,他們往往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適合參加各類競賽;二是積極好動型,占45%,這類學生性格活躍,適應能力強,善于溝通、交際,愿意嘗試新事物,能帶動課堂氛圍,但缺乏耐久性,學習成績有好有壞;三是隨波逐流型,占30%,這類學生學習目的性、能動性不強,對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也是“隨波逐流”,需要著重啟發(fā),挖掘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這三類學生沒有明確的分界,會因為不同課程不同學習階段略有變動,因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動態(tài)地看待學生的特點。
2.分組輔導
利用團隊協(xié)作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分組輔導。常見的學生分組方式有兩種,一是以宿舍為單位的就近分組,在這樣的組合里的學生,本就有相同的話題、相似的學習習慣,更利于溝通;二是教師人為干涉,把以上三種類型的學生進行組合,但這種分組方式難以做到公平公正,因此,建議以學號進行“等距”抽樣,用隨機的方式分組,打散常有的分組搭配,使重新組合的成員能夠做到打開心扉,接納新事物,相互影響,縮小差距,共同進步。
(三)依據(jù)崗位技能需求,合理定位教學目標
“學習”是為達到“學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發(fā)揮每一名學生的潛能,不以成績限定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在進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定位時,應以學生能準確掌握崗位技能的需求為最終目標,強調技能掌握程度、知識應用能力與崗位素質養(yǎng)成。以表1所示的建筑裝飾施技術課程實操任務為例,該課程的任務是教授學生掌握建筑裝飾施工工藝流程,根據(jù)相關考核內容,可以將課程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愛崗敬業(yè)、節(jié)約環(huán)保、按時守紀、工完場清等崗位素養(yǎng)。
(四)基于學生多樣化需求,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單一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應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1.以任務式選題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興趣
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教學案例、課程任務,在學生群體中引起話題,鼓勵學生自建QQ討論組或PBL學習小組,共同完成話題任務。以家具設計課程中“模塊二:家具在室內空間環(huán)境的作用”為例,以學生喜歡看、喜歡討論的內容為切入點,把線下任務設計成“電視劇影評分析”。第一步,教師先進行輔導,提出話題,引起學生共鳴后,讓學生以PBL學習小組的形式搜集資料,開展討論。第二步,教師單獨指導表達能力強、邏輯思維清晰的個別學生,從專業(yè)角度分析某部電視劇的內涵設計(見表2)。由于每一名學生的觀察力、思維特點、表達方式不同,所呈現(xiàn)出來的PPT匯報異彩紛呈。匯報的過程中,學生用更貼近同齡人的語言,以更符合學習者的視角分析電視劇中的知識點,其他同學也在不自覺中融入學習任務,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通過課前輔導、課堂把控、話題引導、“課程思政”等方式達到了教學目標。
2.賦予師生雙重身份,調整教學順序
常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和學生“學”,教師通過作業(yè)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教學團隊運用逆向思維給師生賦予雙重身份:學生課前和課中是學習者,課后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加入“助教團隊”,通過“內化學習—自行出題—審閱教師的答題—打分點評”掌握知識點;而教師在課前和課中是教授者,課后以“新學生”身份,申請進入網絡學習平臺,在“完成答題—查看評語”中檢查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由此,教學順序也有所調整。
通過圖1、圖2對比傳統(tǒng)教學順序和新的教學順序可以看出,基于學生需求的課后教學模糊了教學順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由“出題、點評”倒逼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學習主動性更強。同時,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拉近了距離,相互尊重和信任,逐漸形成群體歸屬感,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引導學生設計考題,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
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期初對學習的熱情高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學難度的不斷增加,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低迷、失落、逃避的情況,此時人心渙散,行動力不足。針對班級出現(xiàn)的這些情況,在學期中期,教師可引導中上成績的學生每人設計一道題,由學委匯總成題庫,形成期末試卷。由于每個人出的題目不盡相同,學生想要通過期末測評,就必須主動聯(lián)系班上的其他同學,了解考題的易錯點、得分點。由此,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知識,在相互提醒中增進情感,在相互輔導中共同進步,容易達到“集體通關”的效果。
4.鼓勵“學生助教”輔導,形成榜樣效應
教學團隊根據(jù)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每學期定期招募“學生助教”,鼓勵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高年級學生擔任低年級課程的實訓助教,并制訂相應的考核標準、課酬發(fā)放標準、學分對換標準?!皩W生助教”往往有較高的責任意識,一旦接受實訓教學任務,會自覺復習已學知識,認真?zhèn)湔n;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從“學”的角度解釋、指導實操中的任務點、重難點,低年級的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學生助教”的學習經驗?!皩W生助教”在自學的過程中,會不斷警醒自身,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助教”的過程中,由于輔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極大地增強了自信。這樣,在專業(yè)內、校園內逐漸形成“你追我趕”的榜樣效應,不但實現(xiàn)了“學生助教”的“教”“學”相長,也緩解了實訓教學的壓力。
(五)結合實際崗位特點,優(yōu)化實訓內涵建設
把握行業(yè)動態(tài),以學生將來需求的崗位能力為標準,確保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將實際崗位流程、真實工作案例、真實工作環(huán)境引入課堂,讓學生更容易將現(xiàn)階段所學知識與未來職業(yè)崗位相聯(lián)系。以居室空間設計課程為例,在“任務三:談單簽單”的項目化教學中,鼓勵學生3人一組,以“業(yè)主、設計師、設計師助理”的角色共同演繹“談單簽單”場景,在培養(yǎng)學生溝通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以“同理心”換位思考問題。教師對學生的臨場發(fā)揮進行歸納、總結,用“職場人”的代入感提升學生的崗位意識,并引導學生在設計中以優(yōu)質的產品、體貼的服務共建“和諧、平等”的社會環(huán)境。
(六)根據(jù)具體崗位職責,實現(xiàn)綜合性評價
高職教育的教學已經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轉為“復合型專業(yè)技能人才培養(yǎng)”,實施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出企業(yè)“用得上、用得好、有發(fā)展”的人才。因此,高職教育的重點不是教授學生記住某一個理論或是公式,而是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應用、如何為人處世,等等。由此,應打破“唯分數(shù)”定能力、“唯考試”定標準的傳統(tǒng)思想,根據(jù)具體的崗位職責,結合相關證書要求和競賽評分標準確定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等,進行過程性考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流、反思,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觀察,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心態(tài)變化等進行綜合評價。即更多地考慮隱性指標在考核中的百分比,如崗位安全意識、工作過程的參與度、團隊協(xié)助程度、技能熟練程度、工作流程完整程度等,對學生進行多維度的綜合評價,評分指標參見表1。
綜上所述,在高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基于學生需求視角,在學情分析、教學管理、教學目標定位、教學方式選擇、實訓內涵建設、教學評價等各方面都以學生為主體,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做到真正解決學生需求,為社會培養(yǎng)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紀妹.“0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調查報告:以南通大學為例[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6).
[2]李晉馥.“人才培養(yǎng)目標”篇:“創(chuàng)新精神”:融入天津大學血脈里的基因[EB/OL].(2020-11-19)[2021-08-25]. http://news.tju.edu.cn/info/1003/53978.htm.
[3]肖玉華.東北師大倡導“尊重的教育”新理念[EB/OL].(2000-11-24)[2021-08-25].https://www.gmw.cn/01gmrb/2000-11/24/GB/11%5E18614%5E0%5EGMA3-208.htm.
[4]馮致光.全面培養(yǎng)強化基礎因材施教增強活力:南京大學教學改革的方向[J].中國高教研究,1985(2).
[5]董澤芳.“以生為本”是大學辦學的第一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02(12).
[6]歐陽河.幫學課堂:從“跟我學”到“幫你學”的課堂革命[J].職教論壇,2021(1).
注:廣西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改科研項目“現(xiàn)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工匠精神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與研究”(2020zd02)
【作者簡介】李文娟(1984— ),女,湖南常寧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古民居。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