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艷 王 偉 郭瑋瑋
(大連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集團),遼寧 大連 116012)
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具有固定方便以及安全迅速等特點,能夠減少反復穿刺降低穿刺痛苦,在兒科門診輸液中有著廣泛應用[1]。在門診外周靜脈留置針護理工作中,由于患兒年齡普遍較小,活潑好動并且患兒血管較細,在外周靜脈穿刺過程中難度較大,重復穿刺非常容易增加患兒的痛苦。并且外周靜脈留置針需要多次使用,如果在其使用過程中沒有對患兒做好護理工作,就容易引發(fā)多種不良事件,對患兒順利治療造成不利影響?;诖耍酝庵莒o脈留置針患兒為研究對象,探析風險管理護理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符合我院入組條件病例數(shù)共88例,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診。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2.50~7.20歲,平均(4.95±1.29)歲;觀察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齡2.50~7.80歲,平均(4.16±1.34)歲;兩組患兒信息接近(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仔細觀察患兒體表,選擇合適血管穿刺,囑咐家屬在輸液過程中加強看護。觀察組在上述方法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風險管理護理,內容如下[2]。①成立風險管理護理小組,對風險因素進行收集,同時制定出風險護理措施。小組內部每周定期召開例會,對留置針使用以及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且考察護理人員對有關問題的掌握程度和處理方法。②對風險管理護理小組人員進行專業(yè)考察,提升其穿刺過程中的熟練度。督促護理人員做到準、快、靜、慎、牢[3-4]。③對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流程和方法進行科學普及,促使護理人員能夠做到規(guī)范化實施,如穿刺前先取出留置針,排出氣體,維持患兒舒適體位。開始靜脈滴注后應該保持輸液通常,仔細詢問并且觀察患兒是否出現(xiàn)不適感。④患兒年齡較小缺乏保護意識,在輸液過程中活潑好動,在看護不及時的情況下容易導致留置針的移位甚至脫落,因此采取固定措施尤為關鍵。針對一些躁動不安的患兒,護理人員還需要加強接觸,減少患兒哭鬧和躁動不安的表現(xiàn),對外周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必要時可以利用自黏繃帶以及夾板進行固定[5]。⑤在患兒輸液過程中需要加強巡視,對患兒輸液情況進行書面記錄。對一些輸液故障及時處理,發(fā)現(xiàn)液體外滲應及時對癥處理。警惕留置針堵塞和感染[6]。⑥對患兒家屬進行留置針有關健康知識宣傳,對一些留置針的應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兒家屬在日常生活中洗浴、洗漱、進餐時對患兒進行姿勢擺正,盡可能保護留置針。同時在留置針留置期間應該避免患兒劇烈運動,避免留置針穿刺部位出現(xiàn)滲出。⑦了解靜脈輸液過程中有關藥物的配伍禁忌,操作過程中保持動作輕柔,避免對靜脈壁產生損傷,對留置針定期進行更換,避免使用時間過長[7]。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并且記錄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以留置針脫落、非計劃拔管、靜脈炎以及堵管為研究分析指標。記錄患兒留置針使用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1 兩組不良事件對比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事件對比[n(%)]
2.2 留置針時間對比 觀察組留置針使用時間(4.51±1.01)d長于對照組的(3.47±1.11)d,差異明顯(t=4.597,P=0.000)。
門診靜脈輸液是常規(guī)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患兒家屬對留置針的使用缺乏了解,對治療和護理工作不能做好有效配合,就會對有關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了較大限制,同時也會增加醫(yī)療負擔[8]。因此在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前,需要先對患兒家屬展開有關知識的科普,對留置針的優(yōu)勢以及具體結構進行講解,需要讓患兒家屬了解,由于患兒未發(fā)育完全,其血管還比較細,對護理人員的穿刺水平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靜脈留置針可供患兒多次使用,能夠避免患兒因為輸液需求進行反復穿刺,對患兒輸液有著積極意義。但患兒在使用留置針過程中,普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一些使用風險不能做好自我規(guī)避。因此應該對患兒加強風險防范,減少患兒使用留置針過程中靜脈炎、局部炎癥以及滲液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頻率,更有利于患兒輸液質量的提高。
風險管理護理是現(xiàn)代護理理念下新型護理模式,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系統(tǒng)化以及全面化的特點。其主要是針對患兒開展有計劃有目標的長期護理,減少患兒醫(yī)療時間,加快患兒恢復。有臨床研究表明,在患兒外周靜脈留置針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護理,能夠為患兒提供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服務,和患兒家屬的護理做好配合,讓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的出現(xiàn)頻率明顯降低,同時盡可能的延長使用留置針的時間[9]。此次研究中給予患兒不同護理模式,觀察組患兒在應用風險管理護理以后,相較于使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兒,其靜脈留置針不良事件更少,同時使用時間更長,兩組數(shù)據對比有著較大區(qū)別(P<0.05)。提示風險管理護理能夠幫助患兒避免堵管、滲液以及非計劃拔管,使其在體內的留置時間有著明顯延長,患兒能夠避免反復穿刺所帶來的治療痛苦。在這一護理過程中,和常規(guī)護理模式相對照來看,風險管理有著較為明顯的應用優(yōu)勢,具體內容如下。①風險管理能夠讓具體護理措施變得規(guī)范并且專業(yè),在例會召開過程中,可以對護理中具體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確保護理措施的科學性。并且采用風險管理能夠對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進行考核,提升護理人員風險防范能力和防范意識,減少護理過程中差錯出現(xiàn)頻率[10]。②護理人員只有通過考核才能參與到風險管理中,促使整體門診穿刺水平提升,保證患兒醫(yī)療安全的同時提高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③對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方法進行改進,對留置針進行有效固定,為患兒提供更加合適并且安全的穿刺方式將抓脫穿刺針的發(fā)生概率降到最低。④對護理不良事件做好防范準備,對各種風險高危因素進行預防處理,避免護理差錯。⑤風險管理中護理人員會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讓患兒及其家屬都能充分了解留置針的相關問題,在使用中能夠做好防護,警惕各種注意事項,和護理人員留置針護理工作做好配合,能夠有效延長留置針在患兒體內的使用時間,避免患兒反復穿刺[11]。
綜上,風險管理能夠讓護理人員對留置針的風險防范意識得到顯著增強,優(yōu)化護理人員的各項護理操作,降低患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延長使用留置針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