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繼翠
長期以來,大部分語文教師僅僅注重將課文知識講解給學生,并沒有過多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感到語文課枯燥乏味,不愿意主動閱讀課文,最后甚至變成了被動學習。從本質(zhì)上而言,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關(guān)鍵時期?;诖耍Z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批注的內(nèi)容不應(yīng)僅限于評價性內(nèi)容或知識點,同樣也可以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想。教師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對文本作批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夏天里的成長》一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對課文中能夠引發(fā)自己情感共鳴的描寫進行標注,在文本空白處寫下自己的觀點,從而更深切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人要把握時間,“盡量地用力地長”。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是相互促進,互為表里的。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適時作批注,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方法,同時,學生要自覺地將這種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活動中。
比如,在學習《蟋蟀的住宅》一文時,有的學生作出這樣的批注:“為什么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會唱歌,還由于它的住宅?我要看看它的住宅是什么樣的?”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時,有的學生作出了這樣的批注:“當魏校長問大家為什么而讀書時,周恩來的回答為什么能做到與眾不同,是什么讓他有這么遠大的理想?”在學習《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一文時,有的學生作出了這樣的批注:“老虎不是很威風嗎?文章的題目卻說這是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這只大老虎指的是誰呢?為什么說它窩囊呢?”諸如此類的閱讀批注,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提高閱讀的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通過角色情境的再現(xiàn),促使學生迅速切入文本的主題?;诖?,教師可借助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主題。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皇帝的新裝”這個主題展開寫作時,為幫助學生對寫作主題、題意加以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大臣、騙子及皇帝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加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在教師引導下完成角色扮演活動后,學生便能理解文中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寫作的主題。
為提升教學效果,夯實學習成果,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教師通過營造“回味無窮、意味深遠”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在課后復習中回味、思考所學內(nèi)容。
以《出塞》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手段,營造出塞打仗的真實情境,帶領(lǐng)學生逐字逐句分析當時的歷史背景,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同時,教師可以從歷史、地理、語文等角度出發(fā),提出相應(yīng)的問題,促進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理解全詩的內(nèi)容。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手段,創(chuàng)設(shè)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植入問題,在問題中設(shè)置情境,使學生的思維意識從局部到整體、從未知到已知,從而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懸念設(shè)置、閱讀引導以及情境創(chuàng)設(shè)等方式,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