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
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想提高作文水平,要借鑒課本,向課本學習寫作技巧,讓學生輕松寫作、快樂寫作。
學生的認知活動主要是從模仿開始的,但學生缺少生活經(jīng)驗,沒有對生活形成深刻的認識。所以,教師要把重心轉(zhuǎn)移到教材上。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值得學生學習,比如好詞好句、寫作手法以及篇章結構。
一、積累素材
眾所周知,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可以將文章的內(nèi)容積累成寫作素材,充實作文內(nèi)容。素材是寫作的基礎,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積累素材的方法主要是反復閱讀、摘抄和背誦,只有積極積累,才能將所學貯存于腦海中,并內(nèi)化為深層次的知識,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運用,讓作文充滿生機和活力,寫出真情實感。教師要逐漸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對于一些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可以讓學生整篇都背誦下來,這對積累作文素材特別重要。還要讓學生樹立寫作意識,學會從多方面、多角度積累素材,并在積累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這會更有底氣布局謀篇,從而說實話,抒真情,寫出好文章。
例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教師要引導學生,讓他們邊閱讀邊思考,根據(jù)文章描寫的景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要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感受北大荒的秋天天高云淡、河水清清、金黃色的麥田等美麗風景。掌握描寫秋天景物的技巧和組織材料的方法,這些都值得教師深入思考。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天空非常美,既有迷人的風景,還有農(nóng)民豐收的喜悅。黑龍江的有些地區(qū)一片荒涼,因此才被稱為“北大荒”,本文將北大荒和現(xiàn)在豐收的情景對比,展示出北大荒的優(yōu)美景色。學生可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巧妙取材,以豐富文章的內(nèi)涵。
二、掌握寫作技巧
老舍說:“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精煉的文字?!币棺?、詞精煉、準確,首先應該認真琢磨、反復推敲,以便用最貼切的語言表達特定的內(nèi)容。學生的語言積累比較少,想寫出精煉的書面語言非常困難。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呢?事實證明,一定要熟讀課文,將好詞好句摘抄在筆記本上,在課后或空閑時間拿出來看,加深記憶。學生的作文枯燥無味的原因是書面語言非常少,作文就像流水賬一樣。所以,要讓學生熟讀課文,在閱讀的時候積累書面語言,掌握作者運用精煉的語言描寫事物的技巧。
例如,教學《狐假虎威》,有學生文“扯著嗓子問”是什么意思、狐貍扯著嗓子問的原因是什么。原來是狐貍假裝特別兇,嚇唬老虎,老虎才不會吃了它。學生幫助狐貍嚇唬老虎,看誰能嚇住老虎。“老虎一愣”,老虎為什么“一愣”?就是老虎感覺非常奇怪。狐貍看見老虎一愣,然后,狐貍說了什么?有哪些詞語用得比較好?原來狐貍是假裝老天爺說話,不讓老虎違抗自己的命令。這篇文章中不僅有精彩的對話,還有精煉的詞語,讀起來活靈活現(xiàn),能讓學生學習到知識。要把文章寫生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方法就是多觀察、多閱讀、多感悟、多練筆。
三、借鑒文本結構
結構是指文章的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即布局謀篇,是文章的框架。開頭:開篇點題、設置懸念、引起下文、總領全文、為下文做鋪墊。中間:承上啟下、照應開頭、做鋪墊、埋伏筆、對比。結尾: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嚴謹完整、照應前文、總領全文。其實,每篇文章都有結構,學生不知道怎樣讓文章更有條理,根本原因是學生積累少,缺少閱讀和借鑒。寫完作文,要仔細閱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要怎樣修改、怎樣才能讓文章的結構分明。事實證明,課文是學生學習謀篇布局的最好范本。
例如,《陶校長的演講》的結構有個特點,即陶校長的“每天四問”里的四個疑問都要先提出問題,其次解釋這么問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再說明白要如何做。這種層次清晰的表達方法非常值得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仿寫,模仿這種先提問再解答的模式,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和課文結合,讓學生在課本中尋找寫作素材,把好詞好句摘抄到素材本上,背誦重要的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以便日后寫作時運用;要指導學生借鑒課本中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課文的謀篇布局方法,不斷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