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驊
我家門口的鞋柜上有一口方形小魚缸,里面養(yǎng)了大小不一的五條魚。其中最特殊的,是那條最小的小紅魚。
小紅魚的身體只有小拇指前端一截那么長。它看起來特別弱,尾部向下彎曲,似乎沒有力氣保持身體平直,游動起來像個不倒翁,搖來搖去特別別扭。在另外四條魚靈活自如的姿態(tài)襯托下,小紅魚愈發(fā)顯得笨拙。剛來時,它病懨懨地沉在水底一動不動。魚缸的四位“原住民”好奇地圍過來,膽大的還用嘴去嘬了它一口。
我很希望能為它做點什么。比如教訓(xùn)一下欺負它的那四條魚,或者找魚醫(yī)生開一劑藥方,讓它立馬強壯起來。但我真正能做的,無非只是喂食時,在那四條魚搶得不亦樂乎時,悄悄為它丟一小撮魚食碎屑。就是靠著這一點碎屑,小紅魚堅強地活了下來,在魚缸里安了家。
看著它,思緒回到了一年前。那時我教初二,新接手一個班,小紅魚的故事就要從這里說起。
最初,那個班的狀況非常令人頭疼。成績出了名的差,上課紀律也是無比糟糕。每次,我都得連哄帶騙,才能讓那群“小猴子”在凳子上坐足一節(jié)課。
漸漸地,我對幾張臉有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一位小女孩——Y君,圓臉盤、大眼睛,看起來怯怯的、木木的,接受知識很慢,眼里總是很空洞,成績在班級排倒數(shù)。
臨近生地會考時,年級組把每個班的潛能生都列了出來,Y君自然位列其中。
怎么辦呢?如果放棄,他們肯定無法在會考中合格;而要奮力補救,難度很大,而且對結(jié)果毫無把握。我想了想,還是決定盡力幫他們補弱,這樣至少自己會心安。
那段時間,我把課余時間基本全投入其中,使出渾身解數(shù),反復(fù)講解、練習,每天像個陀螺般不停地旋轉(zhuǎn)。
最初,并未見效。這些潛能生學(xué)得很慢,效率很低。但隨著時間推移,我漸漸察覺到了變化。尤其是Y君,雖仍怯怯的,但眼神明顯沒那么空洞了。
一個多月的補弱,除了提問與回答外,我與Y君沒有多余的交流,她也從未表現(xiàn)出任何情緒變化。
終于到了生地會考的那天,我走進教室進行最后一次答疑。結(jié)果,Y君毫無征兆地哭了起來。我第一反應(yīng)是她心理壓力大、臨陣怯場了,于是與班主任一起到教室外安慰了一番,鼓勵了她幾句。她一直在抽泣,沒有回應(yīng)。
很快,會考結(jié)束,成績揭曉。潛能生們基本都合格了,其中就有Y君。我興奮地跑去和班主任分享這喜人的成績。這時,我才得知,當時Y君哭泣的原因根本不是壓力大,而是舍不得與我分離。我非常感動,也相當意外。
時光匆匆,短暫的暑假結(jié)束,我接手了新的班級。在教師節(jié),久未見面的Y君找到我。我第一次看到她怯怯的臉上露出喜悅與感激,眼里閃著光芒,與初次見到時完全不同了。她送給我一只小小的塑料盒子,里面就裝著那條小紅魚。
轉(zhuǎn)眼到現(xiàn)在,小紅魚已在魚缸中生活了大半年,Y君也即將進入緊張的初三沖刺階段。雖同在一個校園里,可我極少見到她,也不知她近況如何。但我每天都能看到小紅魚,一搖一擺地游著,努力將尾部抬起,從未放棄暢游江海的夢想。
學(xué)校何嘗不似這小小魚缸呢?學(xué)生千差萬別,有的生來強健,有的天生弱小。若沒有額外丟下的那一小撮碎屑,小紅魚不可能活下來;若沒有正常教學(xué)工作外的針對性補弱,那些潛能生也不可能合格。
我不禁思考起為人師者的使命與意義。雖然即便我們付出很多,小紅魚也不可能長成強壯的大錦鯉。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座燈塔,以溫柔、篤定的姿態(tài)釋放一縷光芒,給孩子們留下一絲溫暖的回憶。這樣,當他們未來身處黑暗時,就能從回望中獲得一絲鼓舞和前行的力量。
親愛的小紅魚,請繼續(xù)努力游動吧!期望我的祝福能伴隨你勇敢地游向繁星點綴下的浩瀚海洋。
(作者系長沙市雅禮雨花中學(xué)教師、全國名師工作室聯(lián)盟理事單位陳菊英工作室成員)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