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化,其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語文學習方法,注重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文學習體驗,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目的。為了達到上述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從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為學生指引語文學習方法,以及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三個角度,進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授課,旨在真正讓學生獲得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生;小學語文;學習能力;教學策略
在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過程中,部分教師雖然可以轉(zhuǎn)變原有的授課方式,但是在具體執(zhí)行的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趕教學進度上,從而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被嚴重削弱,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便成為“紙上談兵”的事情了。針對這種狀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及時改正個人的教學理念,并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學生 實際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指導,結(jié)合本校的教學實際,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目的。
一、構(gòu)建合作性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眾所周知,學生的年齡小不具有較強的思考能力。針對這種狀況,部分語文教師常常采用“捏碎”的方式,為學生講解相應的知識,并不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感。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轉(zhuǎn)變原有的授課方式,嘗試從合作教學的角度,進行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真正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闡釋個人的觀點,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最終達到構(gòu)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落花生》這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結(jié)合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地交流,并鼓勵學生之間嘗試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問題,真正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也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花生品質(zhì)的認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注重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教師讓學生整體閱讀文章,并勾畫展示花生品質(zhì)的句子。第二點,注重分組的科學性。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交流熱情,教師讓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小組,并保證不同小組之間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均衡性。第三點,開展交流。教師鼓勵學生之間積極交流,并在此過程中,充分闡釋個人的觀點,并積極吸納他人的觀點。通過運用合作教學的方式,教師真正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入解讀文本,獲得語文學習的成績感,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學習興趣。
二、構(gòu)建互動性課堂,增強語文教學方向性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年齡下,語文基礎(chǔ)薄弱,不具備較強的語文學習能力。針對這種狀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互動教學的方式,構(gòu)建雙向性的語文授課模式,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反映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引導,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增強語文教學方向性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日出”這部分內(nèi)容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生字掌握能力,讓學生真正從生字的本質(zhì)上,掌握 生字的不同,運用互動教學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并結(jié)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引導,從而讓學生的生字學習更具有方向性,也讓學生逐步掌握生字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請辨別出“辨認”這“爭辯”的不同。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教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兩個詞匯的不同。為此,教師對學生做出如下的引導:請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并做出其中的不同。小嬋積極地舉手說:“第一個字是兩撇,第二個字是言字。”與此同時,教師適時地對學生說:“言字是代表需要交流,而……”通過運用互動教學的方式,教師讓學生積極地投入相應的語文學習中,并結(jié)合他們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引導,讓學生的生字學習更具有方向性。
三、構(gòu)建微課式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學生年齡太小,不具有較強的語文學習意識。為此,教師往往牢牢把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權(quán),并在此過程中,運用個人的理解,取代學生的思考,導致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依賴感。針對這種狀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微課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自主權(quán),并結(jié)合他們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指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獲得良好的微課教學效果。
例如,在開展《守株待兔》這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運用微課教學的方式授課,并注重微課教學的指導性和分享性,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自主性的目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提供學習空間。教師提前一個星期,開展此部分問題的發(fā)布,并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此部分問題的探究。第二點,提供交流時機。在此問題發(fā)布三天后,教師運用現(xiàn)代通訊工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第三帶你,注重內(nèi)容的分享性。教師鼓勵學生在課上分享個人的學習成果,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總而言之,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入手,并注重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構(gòu)建最為接近學生認知的授課模式,調(diào)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的語文學習潛能。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才智的舞臺,讓學生展示個人的語文學習思路,學習收獲,學習困惑。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指導,真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增強語文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周麗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J].中華少年.2019(03)
[2]張秀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
[3]黃悅.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J].課外語文.2018(19)
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高升小學校 63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