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此時眾生》一書是勤于奔走傳播美學(xué)的蔣勛先生橫亙二十四節(jié)氣書寫的五十篇散文的集子,對世俗符號的熏習(xí)敬重和對常民生活的細膩體察,養(yǎng)護了他一顆溫?zé)岫舾械男?,使他的文字更易喚醒眾生低眉垂睫、沉啞暗滅之美?/p>
作者寫桐花,“落下的都是雄花,雌花留在樹上,要結(jié)成果實。也許花朵的落下或留在樹上,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于是知道徒自驚恐哀傷,只是自己執(zhí)迷;作者寫魚肆,“我看見碼頭上被遺忘的一條魚,在烈日下暴曬,發(fā)出了腐爛臭味,但它的頭腦里似乎還有一個美麗的夢,要努力游回大?!保谑侵罋馕独镉幸环N強烈的欲望,甚至在死亡之后還要堅持活著;作者寫螢火,“螢火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疏疏落落,在闃暗的山谷里閃閃爍爍,它閃爍的頻率像手機上訊號的光,間隔幾秒鐘的停頓,好像尋找,好像等待”,于是知道人類的心中倘還有一點閃亮的螢火,便可以傳遞最幽微的心事,解脫“無明”的恐懼;作者寫夕陽、寫瀑布、寫秋水、寫月升,竟至無言以對,因為“美使我們沉默,使我們謙卑,使我們知道生命同時存在辛苦與甘甜,艱難與莊嚴”。
掩卷長思。大自然的鳥語花香、風(fēng)霜雨雪、寒林野溪等蕓蕓眾生皆可以成為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感悟“天地之間有大美”的源泉。這些美往往不是物質(zhì),沒有實際利益,但是,情動于中,留在記憶深處,令人久久不能忘卻。
有一年夏天,我和友人去青島旅行,第一站是嶗山。嶗山一千多米的海拔雖不能和五岳相比,但海上名山、神窟仙宅、洞天福地的傳說總使人若有所盼。我的體力太差,才爬了一半的山路,便挪不動步子,只想坐在大石上聽山風(fēng)吹起的松濤??粗巧降娜艘粨芤粨芎髞砭由?,竟嫉妒他們可以到達山的高處,細觀左右兩邊的華嚴寺和太清宮,天寬地闊,可以這樣指點江山。友人像孩子般上躥下跳,想要將漫山遍野盡收眼底。一會兒又從樹上摘了好幾個榛子,用石磚拍開,堅殼里的肉瞬間便呈現(xiàn)在面前。這果肉白嫩得讓人憐愛,細嘗之下,比成熟的榛子更添了清甜的味道。在回旅館的路上,我們途經(jīng)了好幾處海水浴場,青島人稱之為第一浴場、第二浴場、石老人浴場……這座城市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徹底地作了一番詮釋——肉身疊嶂,在夕陽的掩映下釋放著生命的活力。
我記得這樣一個盛夏的午后。我記得山巒在蒼茫云海間若隱若現(xiàn);我記得站在那塊蟠桃狀的圓石前和友人爭辯上面寫的究竟是“桃仙”抑或“仙桃”;我記得海邊那個滿面滄桑的男子專注地用顏料在畫布上渲染海岸線的曲折。貪婪的我想記憶生活里的每一寸光陰,每一片色彩,每一段聲音,每一種氣味……然而,我又有多大的記憶容量可以收藏這世間浩大的一切呢?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