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拓郁孤臺法帖》及其審美價值

      2021-06-13 11:28:38曹衛(wèi)民李中玉
      書法賞評 2021年1期
      關鍵詞:法帖草書蘇軾

      曹衛(wèi)民 李中玉

      引言

      在中國書法文化發(fā)展史上,宋代法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法帖這種形式并不是從宋代才開始出現(xiàn)的,但作為學書范本被廣泛傳播,應該是從北宋時期興起的。這對于書法名家書跡的留存、書法教育的普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這種形式對推動書法文化的發(fā)展進步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也反映出宋代書法家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追求?!端瓮赜艄屡_法帖》不但是宋人詩文、法書,而且是宋代刻本、拓本的四“宋”本。其收錄作品皆能代表宋代法帖藝術的較高水平,本文欲從書法藝術角度來分析帖中作品的風格特色。

      一、《宋拓郁孤臺法帖》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

      (1)宋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

      自宋朝建國以來,歷代統(tǒng)治者便極力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所記載宋太宗云:“上(太祖)因謂近臣曰: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nèi)患。[1]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nèi)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盵2]宋太祖此舉,必是為了鞏固政權統(tǒng)治。宋倡導以文治國,大力扶持文臣和文化事業(yè)。宋代重視文化教育,方大琮《鐵庵方公文集》所載:“工農(nóng)商各教子讀,雖牡兒溘婦,亦能口誦故人言?!盵3]呂祖謙《宋文鑒》中曰:“雖荒服郡縣必有學?!盵4]書院和民間私學的興起,使得大眾文化教育空前普及,平民文化的整體素養(yǎng)較高。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其《金明館叢稿二編》中這樣評價:“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年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時世?!盵5]可見宋代文化繁盛至極。

      由于宋代商品經(jīng)濟繁榮昌盛,書法作品也逐漸商品化。與此同時,雕版印刷業(yè)的發(fā)達,書院和民間藏書的大量增加,以及書畫鑒賞收藏之風也隨之極為盛行,藏書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亦是大勢所趨。因此對名家書跡墨寶的需求空前興盛。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真跡尤為稀缺,法帖作為原跡次之的拓本,也因此成為收藏之首選來替代真跡。宋代帝王們十分喜愛書法藝術,他們大量收集了前代名家書法墨跡,并組織輯刻各種刻帖,對于促進宋代書法文化的繁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清代學者孫承澤在《閑者軒帖考》中說:“漢之碑、宋之帖可以只立千古?!盵6]清《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館臣梁詩正跋云:“唐貞觀初始匯輯鐘、王書跡,至宋遂有諸法帖之刻。厥后重刊續(xù)補,流布益多?!盵7]刻帖之風由此從趙宋王朝開啟,并發(fā)展繁盛。

      (2)宋代贛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

      《宋史》所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盵8]宋代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也使得南方的文化更加繁榮。宋人洪邁在其《容齋四筆》中記載:“古者江南不能與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后七閩二浙與江之東西,冠帶《詩》《書》,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而饒人喜事,又甲于江南?!盵9]可見江西饒州的文化之繁榮,且江西其他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也同樣鼎盛。贛州處于江西的南部,也是南方的中心位置,在當時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上都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被打造為江南經(jīng)濟文化政治的中心,被譽為全國34 座名城之一。寶慶三年,聶子述上任贛州知府,在其任職期間勵精圖治,建設贛州,并重建郁孤臺。聶子述在其所作《上梁文》所云:“展名畫于四壁,列怪石于兩廂,暴法帖則多漫字之碑,蓄古琴則學無弦之譜。”[10]“歸裝滿載,由是田宅浸廣,寶玩充牣?!盵11]可見其收藏之富庶。于次年,也就是1228 年輯刻《法帖》以郁孤臺命名。

      郁孤臺位于贛州市北部的賀蘭山頂,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墨客都對郁孤臺吟誦不斷,“與風月之無盡藏,壓西江而獨尊,騷人墨客相繼吟哦,車轍馬跡,爭先登覽”。[12]留下不少流傳千古的詩詞,現(xiàn)如今郁孤臺儼然成為贛州文化的象征,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蘇軾曾在短暫停留虔州時作《過虔州登郁孤臺》:“八境見圖畫,郁孤如舊游。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丹青未變?nèi)~,鱗甲欲生洲。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市樓。煙云侵嶺路,草木半炎洲。故國千峰處,高臺十日留。他年三宿處,準擬系以舟?!盵13]明《贛州府志》有載:“郁孤即賀蘭山府治宣明樓右,坤維百武,郁然孤立,為章貢中流之砥柱,一名文筆,謂一郡人才之盛衰系焉。”[14]由此可知,明代的郁孤臺已為章貢之中流砥柱。

      二、《宋拓郁孤臺法帖》的基本情況

      (1)法帖的流轉

      《宋拓郁孤臺法帖》這部殘?zhí)紫仁乔迦怂?,而后又相繼經(jīng)過李葆恂、龔心釗等收藏,在民國二十四年時重新裝裱。清代詩人李葆恂在其《三邕翠墨簃題跋》云:“余家藏《郁孤臺帖》,宋拓刻本不見各家著錄。近人宜都楊惺吾守敬所見碑帖至多,亦未見此帖,未聞其名,真海內(nèi)孤本矣。帖中多宋代書,山谷草書十余版尤入妙?!盵15]在其《舊學庵筆記》中又云:“宋拓郁孤臺帖孤本,自藏。其中山谷書圣多,各家均未著錄,楊惺吾定是宋拓孤本。”[16]由于未見其著錄,也未有全本傳世,原帖共有多少卷,所錄內(nèi)容都為宋代刻帖,還是為歷代叢帖,所刻書卷是否均為聶子述藏品,目前無從考證,由此為其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2)法帖的內(nèi)容

      此帖輾轉流傳歷經(jīng)近八百年,唯存的殘帙二函現(xiàn)為上海圖書館藏,是其鎮(zhèn)館之寶,屬國家一級文物。上冊收錄蘇軾行書詩文十九首,蔡襄大字楷書書杜牧詩三首及“挹神移天”等九個大字,□越行草一篇,佚名行草書六首。下冊除趙佶草書千字文一篇和佚名草書兩首外,剩余二十七首行草書均出自黃庭堅。帖中所記載的詩文雖有殘損,且與現(xiàn)存的詩集、文集互有出入,或是現(xiàn)有文集未收,但對于唐宋詩文、史事考證而言,亦是提供了珍貴的史料補充。此帖版心縱長39.5厘米,橫22.7 厘米,版心之大為歷代法帖中罕有。帖中收錄了不少宋代鮮為人知的書法墨跡,為后人更加全面研究宋代書法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法帖的摹刻過程,高度遵照原貼的藝術精神來摹刻,碑帖鑒定大家仲威曾評價:“其書法藝術價值已遠遠高于其自身的文物價值、學術價值,加之其刻拓精絕,紙墨俱佳,使之倍添藝術風采?!盵17]其捶拓細致,微妙傳神,可稱“天下真跡一等”。

      (3)同為宋代孤本的《鳳墅帖》

      還有一部同為孤本的宋代刻帖,《鳳墅帖》刻于宋嘉熙、淳祐年間,歷時七年而成。目前所見雖為宋拓殘帙,但也保存了近百的宋人書跡,孫啟治在《鳳墅帖殘帙》中評:“《鳳墅帖》是宋人刻的宋匯帖,蒐羅既廣,又多據(jù)真跡,刻工亦精,其價值迥非那些翻本刻帖所能比擬。”[18]兩部刻工精善的孤本刻帖,很好的留存了宋人書跡,豐富后人的書學范本。

      三、《宋拓郁孤臺法帖》書法審美價值

      法帖作為一門藝術,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有著它特有的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古代的法帖,評判其優(yōu)劣的標準則是要看其摹刻水平是否和原底跡保持一致?!端瓮赜艄屡_法帖》為南宋刻石,其摹刻精善,因以原書作上石,與后世翻刻較之優(yōu)劣明顯,且為孤本,逐漸顯其獨特的價值,也為后世留下了一個刻帖的經(jīng)典范例。

      總體來看,《宋拓郁孤臺法帖》具有豐富的書法藝術價值,整體表現(xiàn)多元奇崛的美學特征,有楷書之雄強,行書之氣韻生動,草書之豪放,具體到每幅作品,各盡其態(tài)。以下,按書體來分類,選擇其具代表者分述之:

      (1)楷書——渾厚靜穆之美

      帖中楷書作品只有五篇,其中一篇為蘇軾自作詩詞,剩余四篇為蔡襄書杜牧詩及“挹神移天臺二大乘寺”九個大字。

      蘇軾的書跡就占了上冊三分之二的篇幅,蘇軾書法被列為宋四家之首,是尚意書風的杰出代表。法帖收錄其作品共十九件,有八件為《蘇軾文集》未錄。十八件為小行書,只有《九月十五日觀月聽琴示坐客詩》為大字楷書,為其元祐六年所寫。蘇軾的傳世作品大多為行書,此帖更顯得尤為珍貴。蔡襄傳世作品也多為草書,帖中所書杜牧詩三首及“挹神移天臺二大乘寺”九個大字均為大字楷書。

      帖中每個字的直徑十一厘米至十二厘米左右,猶成年人手掌大小,字形方正規(guī)整。從結體上來看,蘇書筆畫厚重,方正有骨力。如“來”字,結體緊峭,中宮收緊,撇捺向外張開呈放射狀,給人以寬博開張的視覺感受。蔡襄所書體勢寬博,頗有氣勢。結體外拓,字內(nèi)空間較大,宏偉寬博,端莊嚴謹。宋人劉勛在晚年所作《隱居通議》中評:“所書字如掌大,亦甚端重。”[19]

      從用筆上看,二者皆藏鋒起筆,發(fā)筆處有存筋藏骨,中鋒行筆,用筆勁健,筆畫渾厚舒展,用墨豐腴,每個字都有很強的體量感。通篇橫畫較細,豎畫結構更為厚重,有所不同的是蔡襄所書轉折處更為圓潤,蘇軾所書則更為方折而有骨力。從起收筆的提按和勾挑的寫法來看,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受顏體的影響,皆具顏體書神韻。筆力渾厚,整體風格沉著痛快,氣勢奪人。

      在章法上,《聽琴帖》行與行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列與列、字和字之間空間較小,更為緊湊。如落款處東坡的“東”字,最后一捺畫渾厚有力,與旁邊一列的“琴”字的撇畫相互穿插避讓,使列于列之間相互呼應。使整個空間布白更為和諧,彰顯出整體氣勢的雄渾之美?!抖拍寥肷躺皆姟穭t把行與行的距離拉大,列與列之間挨得稍為緊密。無論是字內(nèi)空間還是字與字的空間架構,都顯得更為疏朗通透,視覺上給人以氣象雍裕,端莊典雅之感。

      《杜牧入商山詩》

      《九月十五日觀月聽琴示坐客詩》又名《潁州聽琴帖》,是蘇軾五十六歲被外放任潁州太守時所作,為其晚年的作品。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仕途上的命蹇時乖之后,心境早已超然物外。通篇觀之,筆力遒勁,每一筆一畫都不激不厲地靜靜寫來,筆力遒勁渾厚而不失法度,有著氣勢恢宏的莊嚴之美。蔡襄所書則通篇看來有一種“端莊而不刻,溫厚而不犯”的雍容嫻靜之美。正如前人所評其書為“禮法之士”“端人之士”。周必大在其《平園集》中稱“公大字端重沉著,宜為本朝書法第一”。[20]

      《九月十五日觀月聽琴示坐客詩》

      (2)行書——自然從容之美

      法帖中有近一半的內(nèi)容為行書作品。其中蘇軾的作品占大部分,還有黃庭堅的題跋,李建中的信札。

      蘇軾作為引領了宋代書法的“尚意”之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把這種自然天放的“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21]傾注在筆情墨趣之中。如《忽復歲晚帖》為其寫給友人的信札,再如小行書《真一酒詩帖》,為蘇軾在海南島儋州時所作,表現(xiàn)了其以詩酒自娛的生活情趣。李建中作為宋朝初期書法文化的重要代表書家,同時也是由唐朝轉入宋朝書法史上的關鍵樞紐人物,對于宋代書法藝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李建中的書跡《寵書韋至帖》為小行書。帖中黃庭堅的題跋《云頂山僧德敷詩十首跋尾》為大字行書,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評其:“宋人之書,吾尤愛山谷,雖昂藏郁拔,而神閑意稱,入門自媚。若其筆法,瘦勁婉通,則自篆隸?!盵22]

      從用筆上看,蘇軾所書流暢自如,筆畫粗細對比明顯,自然流暢,富有節(jié)奏。西臺此書有晉人之韻的古拙之氣,清麗圓潤,用筆優(yōu)雅從容,雖筆畫豐腴,粗細對比不昭著,但神氣清秀,有篆籀之筆意。雖然整體的用筆提按變化不大,用筆遒勁淳厚,中鋒用筆具有渾樸古雅之氣,筆畫圓轉飛動給人以秀潤豐腴之感,看似沉穩(wěn)卻又流動,正如《論書》所云:“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盵23]其樸厚自然的書風與此相得益彰。黃庭堅在題跋中品評李建中書法為“法師參禪”,可見李建中是追求清凈無為的理性境地。山谷詩文雖只殘存了十九個字,用筆勁健沉著,用筆多提按,長橫一波三折,產(chǎn)生跌宕起伏的走勢。長撇大捺,中宮收緊,四周放開,給人以險峻自如的感覺。如“步”字的長撇畫,延伸至下一個字的中端,蒼勁有力,用筆老辣形成飛白的效果。

      從章法上觀之,《忽復歲晚帖》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都有較大的空隙,字體大小欹正配合,疏密有度,結體扁平,體勢寬博,姿態(tài)橫生,筆畫厚重圓勁而富有韻味,情隨筆韻,情感隨筆勢自然流出。把書法作為抒寫性靈,追求自我表現(xiàn)的天然情趣放在了第一位?!墩嬉痪圃娞氛路ㄉ闲芯嗬酶_闊,灑脫勁挺,節(jié)奏輕松自然,單字和筆畫線條中表現(xiàn)出從容之美,將情感、意蘊等內(nèi)在的感想轉化為外在的自然,如同“風行水上,自如成文”。體現(xiàn)出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生活化,藝術與生活的融合成為宋代的審美風尚。《寵書韋至帖》在結字上更加用心,加強字與字的對應關系,結體取縱式,字勢向下延伸,章法疏朗,字距較小,行距較大。文征明稱其書法作品“結體遒媚,行筆醇古,存風骨與肥厚之內(nèi)”。整體看來氣韻嫻雅,從容不迫,毫不矯揉造作,字里行間盡顯流暢自然之態(tài)。《云頂山僧德敷詩十首跋尾》單看字勢險絕,整體觀之章法上在斜勢中求得穩(wěn)健,通篇自然天成化為一體。

      《忽復歲晚帖》

      《真一酒詩帖》

      《寵書韋至帖》

      《云頂山僧德敷詩十首跋尾》

      (3)草書——豪放不羈之美

      帖中有一半的作品為草書,大多為黃庭堅所作。黃庭堅的作品收錄于下冊,前有“山谷先生”四字題名。今存周越的作品有兩件,皆為草書,其鮮有作品傳世,大多在為他人所書題跋之中,這兩件作品顯得尤為珍貴。宋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也收錄其中。還有幾篇未見署名的草書作品,書韓愈詩也是精彩紛呈,如《桃林夜賀晉公》。

      《草書千字文》

      從用筆上看,《杜甫別李義詩》筆法精妙、純熟,連綿不絕,行筆飛動,注重筆法腕法,線條沉著老辣,筆力遒健,線條以中鋒為主,輔以側峰趨勢,筆勢飛動舒展注重線條的質感和韻律,一氣呵成,線條連貫飛動,挺勁俊利?!杜c登州行者》用筆則更為有特點,前半部分厚重有力,后半部分牽絲映帶,氣勢豁達開張。周越所書大草落筆剛勁,婉媚遒勁,流暢生動,線條回還繚繞富有張力,如盤結的藤蔓,蜿蜒流轉,酣暢淋漓。趙佶所書草書風格一如其創(chuàng)立的“瘦金體”一脈相承,筆畫瘦勁爽利,筆勢挺勁飄逸、圓轉流暢,牽絲映帶,極富情感意趣。韓愈詩《桃林夜賀晉公》中如“西來騎火”四字,筆畫厚重雄強奔放,使轉剛勁有力,后面轉而字形變小,筆畫粗細有致,有著豐富的節(jié)奏感。

      從章法上觀之,黃庭堅所書《杜甫別李義詩》章法錯落有致,十分強調節(jié)奏韻律,跌宕起伏,富有生命的張力,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的書法語言形式。體現(xiàn)出一種無拘無束,率真的性情,恣意縱橫的筆墨效果,所書詩文內(nèi)容,浩然氣概,氣勢豪放?!杜c登州行者》為行書和草書相結合的一件作品,前兩列為行書,之后隨著情感的變化可以感受到越來越快的書寫速度,章法上前半段緊密,后半段疏朗,體現(xiàn)了書寫者情感的自然流露?!顿R秘監(jiān)賦》字勢的正斜大小更加的明顯,有些列之間密不透風,有些列之間疏可走馬,變化頗多,整體風格顯得更為動勢,恣肆激蕩。匿名所書《桃林夜賀晉公》章法上大小錯落有致,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天真浪漫的詩意情調和豪放不羈之感。

      《杜甫別李義詩》

      《杜甫別李義詩》

      《與登州行者》

      《賀秘監(jiān)賦》

      《桃林夜賀晉公》

      縱觀全帖,通篇各體面目繁多,個性鮮明,奇崛多元。作品中體現(xiàn)的氣韻、風骨、靈性都表現(xiàn)出北宋書法家在書寫過程中追求自我的意志情趣,看重書法本身創(chuàng)作過程中揮灑的痛快與愜意,展現(xiàn)人性的自由和書寫的樂趣,借助書法作品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體現(xiàn)文人自由意趣的書寫。本不求工而自工,無意于新而新意自出,揮灑自如,尚情重趣,開創(chuàng)了宋代“尚意”的書風。

      注釋

      [1](宋)李燾著;(清)黃以周等輯補.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02.

      [2](宋)李燾著;(清)黃以周等輯補.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02.

      [3](宋)方大琮撰.宋忠惠鐵庵方公文集 [M].

      [4](清)呂祖謙編.宋文鑒 [M].江蘇書局,1886.

      [5]陳寅格著.金明館叢稿二編[M].古籍出版社,1981.03.

      [6](清)孫承澤述.閑者軒帖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清)梁詩正編.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2.04.

      [8](宋) 宋史[M].

      [9](宋)洪邁撰.容齋四筆[M].

      [10]轉引自(元)劉塤起潛著.隱居通義 [M].卷二十三.海山仙館叢書 .

      [11]轉引自(元)劉塤起潛著.隱居通義 [M].卷二十三.海山仙館叢書.

      [12]轉引自(元)劉塤起潛著.隱居通義 [M].卷二十二.海山仙館叢書.

      [13](唐)李白等著.中國古代名家詩文集 蘇軾集 卷1[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01.

      [14](明)康河、董天錫等修.贛州府志[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15](清)李葆恂撰.三邕翠墨簃題跋[M].義州李放,民國11.

      [16](民國)鳧道人撰.舊學庵筆記[M].義州李放,民國5.

      [17]轉引自 杏林著.中國法帖史 上[M].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

      [18]轉引自 杏林著.中國法帖史 上[M].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

      [19](元)劉塤起潛著.隱居通義 [M].海山仙館叢書.

      [20](宋)周必大撰.平園集補鈔[M].北京:商務印書館,民國4.

      [21]傅如明編著.中國古代書論選讀[M].陜西: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

      [22](清)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3.03.

      [23]傅如明編著.中國古代書論選讀[M].陜西: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法帖草書蘇軾
      漢 蔡琰 草書我生帖
      中國書法(2023年3期)2023-08-23 13:02:08
      煙云盡態(tài)
      ——湖南省博物館藏《三希堂法帖》展
      中華書畫家(2021年3期)2021-12-01 14:07:35
      《寶賢堂集古法帖》研究綜述
      藝術品鑒(2021年12期)2021-05-25 16:31:36
      從善如流
      康里巎巎草書謫龍說卷
      紫禁城(2020年2期)2020-05-25 08:02:12
      蘇軾“吞并六菜”
      從《寶賢堂集古法帖》窺探明代中葉帖學的興盛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50
      蘇軾吟詩赴宴
      《陽泉 草書賦》
      中華詩詞(2017年4期)2017-11-10 02:18:49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工布江达县| 本溪市| 苍山县| 呼图壁县| 阳谷县| 南昌市| 华坪县| 平利县| 托克托县| 英超| 泸水县| 太和县| 揭西县| 福鼎市| 光泽县| 象山县| 德保县| 高州市| 厦门市| 二连浩特市| 宜昌市| 馆陶县| 额敏县| 昌宁县| 平远县| 玉龙| 泾阳县| 阳春市| 丰顺县| 甘洛县| 无棣县| 若羌县| 陕西省| 阳山县| 株洲县| 临夏市| 惠州市| 崇阳县| 麻城市| 德化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