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旅融合下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思考*

      2021-06-22 19:06丁文娟
      新世紀圖書館 2021年5期
      關鍵詞:資源庫特色圖書館

      摘 要 在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庫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可以成為旅游文化資源,為旅游服務,特別是在特色旅游、主題旅游、研學等方面滿足公眾個性化旅游的需求。文章從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現狀出發(fā),分析了地方特色資源庫與旅游融合發(fā)展的意義,以及如何為旅游服務。同時,文章從加強旅游文化資源整合、創(chuàng)新資源庫建設形式、拓寬服務方式、在省級區(qū)域內實現共建共享等方面闡述了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思考。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 地方特色資源庫 文旅融合

      分類號 G2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5.004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Bank in Public Library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Ding Wenjuan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pool of public library ushered in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t can also be a tourism resource and serve for tourism,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 tourism, theme tourism and tourism lear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ized tourism.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ban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bank and tourism and how to serve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base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novating the construction form of resource base, broadening the service mode, and realizing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in the provincial region.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Local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bank.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組建,標志著我國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和旅游業(yè)進入高速融合發(fā)展時期,各地開啟了文旅融合發(fā)展的新篇章。面對如此機遇,公共圖書館如何發(fā)揮優(yōu)勢與旅游融合、為旅游服務是當前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庫以地方特色資源為主題,反映區(qū)域內人文地理、風土民情和歷史風貌,與旅游關系最為密切,可以成為公共圖書館與旅游融合發(fā)展服務的重點內容。

      1 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庫

      地方特色資源庫是國家公共數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項目的重點建設內容。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與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計劃同為國家三大文化惠民工程[1],是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三部曲。地方特色資源庫以地方文獻為依托,展現了區(qū)域內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現狀和歷史變化,最大限度地保存和還原了當地的人文地理、風土民情和歷史風貌[2],是珍貴的文化資源,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是公共圖書館行使保存人類文化遺產職能的重要體現,也是圖書館吸引用戶、提高社會影響力的核心資源,地方特色資源庫具有實用性和共享性的特點[3]。

      從公共圖書館已建地方特色資源庫現狀來看,其內容主要集中于名勝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文化、民俗、戲曲和傳統(tǒng)技藝、特產等方面。本文選取了國內各個地區(qū)自建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中較有代表性的九家省級公共圖書館,發(fā)現其自建資源庫的內容大多屬于旅游文化資源,與旅游關系密切。具體數量如表1所示。比如:黑龍江省圖書館發(fā)布有33個專題特色資源庫,與旅游文化相關的數據庫有17個;首都圖書館的北京歷史文化資源性網站“北京記憶”里建有9個特色專題庫和10個非遺傳承庫,9個特色庫包含古都文化、胡同文化、戲劇文化和民俗文化四大分類,非遺傳承庫里有10個分類273個子項;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數字文化網站下的地方資源庫里發(fā)布有15個地方特色專題資源庫,其中8個資源庫與旅游文化相關。

      筆者又訪問了南京圖書館官網友情鏈接的19家江蘇省內圖書館網站,查看特色資源庫發(fā)布情況。統(tǒng)計發(fā)現,截至2020年5月,連云港圖書館、南通圖書館和張家港圖書館網頁無法打開,昆山市圖書館、無錫市圖書館和儀征市圖書館網站未找到自建特色數據庫發(fā)布,其余13家公共圖書館發(fā)布的地方特色資源庫大多與旅游文化相關,內容依然集中于風景名勝古跡、非遺、民俗、戲曲、傳統(tǒng)技藝特產、地方名人、地方文化等方面。江蘇省內13家公共圖書館發(fā)布的與旅游文化相關特色資源庫在全部自建特色資源庫中占比情況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大多數圖書館已發(fā)布的自建特色數據庫中旅游文化相關資源庫占比較大,因此地方特色資源庫可以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旅游的重要內容。

      2 地方特色資源庫與旅游融合發(fā)展的意義

      2.1 有助于滿足游客文化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精神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認為“文化滿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通過旅游實現的”。旅游不再停留在看山看水注重風景的初級階段,而是更注重旅游過程中的體驗感,尤其是對文化的體驗。換言之,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有了文化需求。

      地方特色資源庫的內容大都屬于人文資源,從旅游的供需關系來看,可以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從表1中可見,在統(tǒng)計的九家省級公共圖書館中全都建有名勝古跡庫和民俗庫,有六家圖書館建有戲曲庫,五家圖書館建有傳統(tǒng)技藝特產庫。由此看出,名勝古跡、民俗、傳統(tǒng)技藝特產、非遺等是地方特色資源庫的主要內容,也是游客在旅行過程中比較關注和感興趣的人文資源,屬于旅游文化資源。此外,旅游文化資源庫也是公共圖書館建設特色資源庫的重要內容之一。如表1中九家圖書館中有六家圖書館共建設了9個旅游文化資源庫。比如,南京圖書館的“江蘇文化數據庫”包含旅游資源庫、文化民俗庫、土特產品庫、文物庫和人物庫等,均可實現互聯網訪問。浙江省圖書館的“風景浙江”資源庫以城市分類,分別介紹了各個城市的旅游概況、旅游景點、民俗、特產、名人名家以及旅游服務和推薦線路等內容,均可實現互聯網訪問。旅游文化資源庫是地方特色資源庫服務旅游的最直接證據,可以幫助游客一站式了解當地的旅游文化資源,滿足旅游文化需求。

      2.2 有助于推動文化旅游快速發(fā)展

      文化與旅游的關系眾說紛紜。比如,“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庇秩?,“文化和旅游是詩和遠方的關系。”再如,“文化是時間,連起古今,旅游是空間,縱橫天下?!薄傊?,文化與旅游不應該是割裂的。但是長期以來旅游行為中一直削弱了文化的影響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在旅游活動中對人文資源的熱衷度也在不斷提高。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旅游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清明和五一小長假期間游客對文化旅游產品的熱度增高,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技館和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游客比例明顯高于往年。因此,旅游事業(yè)、旅游產業(yè)也應快速反應,加強與文化融合,走文化旅游之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是推動旅游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之路。文化旅游簡稱文旅,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筑、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 [4]。地方特色資源庫以歷史遺跡、建筑、民俗、民族藝術等人文資源為主,反映一個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風俗、歷史、自然資源等情況,記錄現在,回憶過去,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地方特色資源庫與旅游融合,以文化資源帶動旅游產品開發(fā),提高旅游產品的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以文化提升旅游質量,推進文化旅游的進程。兩者融合,有助于將旅游事業(yè)推向文化旅游新臺階。

      2.3 有助于宣傳推廣地方特色文化

      地方特色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長期的地理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民俗宗教、生活習性和人文歷史等,與當地群眾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息息相關,具有特色鮮明的地域特征和獨特性[5]。公共圖書館將收集、整理的地方民俗、特產、傳統(tǒng)技藝、飲食等文化資源建成地方特色資源庫,其目的是保護、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但是,當下地方特色資源庫一直面臨重建設輕服務的困境。雖然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推動下,圖書館開始重視地方特色資源庫的服務推廣,但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服務推廣渠道。文旅融合,給地方特色資源庫的服務推廣帶來了機遇。通常來說,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往往是區(qū)域內常駐人口,由于本地文化已深入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除了部分學生和研究者外,大部分人對圖書館的地方特色資源庫并不是很感興趣。而游客來自于五湖四海,他們對獨特的地方特色文化擁有濃厚的興趣,將地方特色資源庫用于旅游活動有助于地方特色文化廣泛迅速傳播。因此說,地方特色資源庫服務于旅游是實現地方文化高效能傳播的重要途徑。

      2.4 有助于挖掘和保護散落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

      很多珍貴的文物、古跡、遺跡等因為各種原因散落在城市、鄉(xiāng)村的各個角落。公共圖書館借助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項目,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財力,以尋訪專家、收集資料、實地拍攝等方式整理散落在各地的古跡、遺跡等文化資源。例如,南京圖書館“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數據庫”里的很多文物遺跡就散落在各地,它們有的散落在居民生活區(qū)、有的遺落在偏遠鄉(xiāng)村。這些散落的文物、古跡、遺跡大多沒有被保護,長期遭受暴曬、雨淋或人為磨損,面臨風化、腐蝕,甚至消失的可能。如果將這些資源以搶救性保護為目的開發(fā)成旅游景點,將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旅游資源,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散落各地的珍貴文化資源得到社會關注,增加大眾保護意識。旅游收益又可用于特色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fā),形成地方特色資源“保護—利用—保護”的良性循環(huán)。

      當然,有些零星散落的特色文化資源,可能不具有很大的開發(fā)價值。但地方特色資源庫是以專題形式而建設,將某一區(qū)域內相同主題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如果據此以主題游的形式設計旅游路線,這些零星散落特色文化資源就有了旅游開發(fā)價值。例如,“江蘇不可移動文物數據庫”以城市為一級分類,每個城市下面設有相同主題的二級分級,分別是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類別六個分類。如果以此開發(fā)旅游產品,既可以在某一城市內以古文物遺址為主題開發(fā)旅游線路,又可以在多個城市間分別以古遺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某一主題開發(fā)旅游線路。

      3 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庫如何為旅游服務

      3.1 為智慧旅游充實虛擬資源

      關于智慧旅游的概念眾說紛紜,大多認為智慧旅游是以游客為中心,以應用“互聯網+”技術為手段,以計算機、移動設備、智能終端等為工具,以智慧服務、智慧營銷、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務為主要表現形式,以全面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服務需要為基本出發(fā)點的一種旅游運行新模式[6]。目前智慧旅游服務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建設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通過訪問現有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發(fā)現,地方特色資源庫可以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補充虛擬旅游資源。

      以南京雨花臺景區(qū)為例,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上就有關于雨花臺景區(qū)的詳細文字介紹和唯美清晰的圖片資源,還有VR街景實地體驗及景點視頻;南京圖書館網站的江蘇文化數據庫下設的旅游資源庫里也有雨花臺景區(qū)資源。與前者不同的是,南京圖書館的旅游資源庫除了有雨花臺景區(qū)的基本介紹,還有雨花臺景區(qū)的“相關事件”和“相關作品”介紹,賦予其更多的歷史文化內容。相信兩者相結合后,可以使雨花臺景區(qū)虛擬資源變得多維、立體。再如,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文化南京專題下設“非遺名錄”,呈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稱列表,目前并不能直接看到具體內容。而南京圖書館建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片數據庫對江蘇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視頻形式進行了詳細介紹,恰好可以成為其內容的補充。若兩者結合可以方便游客全面、深入地了解非遺文化。

      地方特色資源庫與虛擬旅游資源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共性在于文化的底蘊,可以滿足游客在游玩過程中的文化需求。差異主要體現在虛擬旅游資源偏重于視覺、聽覺感官,圖片唯美、文字精簡,部分網站實現了景點VR實景體驗,給人以直觀的視覺、聽覺享受;而地方特色資源庫更具文化內涵,內容全面,專題性較強,可共享。兩者的共性和差異性決定它們可以互相融合,互為補充。

      3.2 為主題旅游服務

      主題旅游是指對某項專題或某一目的地進行深入的了解與體驗。主題旅游是傳統(tǒng)旅游的一種升級形式,是根據游客的身份、需求、獨特體驗和消費心理,量身訂制的旅游線路[7]。例如茶文化體驗、親子旅游、徒步旅游、自駕旅游、漂流、美食、滑雪等主題活動旅游。當下,主題游正成為旅游服務機構、旅行社等爭相開發(fā)的領域。比如,南京智慧旅游服務平臺上列有“跟著非遺游南京”“跟著名著游南京”“跟著考古游南京”等主題游活動;蘇州旅游資訊網首頁也設有“主題行程”專欄。主題游可以幫助人們認清旅游目的、找準旅游方向,為一些人盲目的旅游行為撥開迷霧。

      地方特色資源庫大多以主題形式建設。如南京圖書館的江蘇特色博物館數據庫,以視頻的形式介紹江蘇各地特色博物館。據此可以設計以博物館為主題的行走歷史主題游活動。再如江蘇紅色之旅專題片數據庫,對江蘇各地的紅色紀念地進行了介紹。據此可以設計緬懷革命先烈、激發(fā)愛國情懷的紅色之旅主題游活動。還有江陰圖書館的江陰古橋數據庫、江陰好味道、江陰板塊相關視頻,揚州圖書館的地方戲曲數據庫等等都以專題的形式介紹了各地的特色文化。這些資源可以幫助游客自行規(guī)劃旅游行程,設計旅游路線。同時圖書館也可以和旅游服務機構合作,根據這些資源規(guī)劃不同主題的旅行線路,組織主題活動,挖掘更多的旅游資源,帶動地方旅游經濟發(fā)展。

      3.3 為游學研學服務

      游學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中,最為傳統(tǒng)的一種學習教育方式??鬃又苡瘟袊闹螌W精神被認為是現代游學的始源。游學指從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走到另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里進行學習和游玩,以旅游的形式學習,在學習中潛移默化的體驗人生,在體驗中學習。游學的本質是文化融合[8]。研學指研究性學習,是游學含義在現代教育界的衍生。研學旅行是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銜接的實踐性學習形式[9]。無論是游學還是研學都與文化聯系緊密。

      公共圖書館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傳遞科學知識、實施社會教育、開發(fā)智力資源等重要社會職能,是大眾閱讀、學習的聚集地。同時公共圖書館常常也是一個地區(qū)的文化地標,是大眾文化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本身也承載著旅游的功能。參觀公共圖書館常常是游學、研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這一優(yōu)勢組織開展各種游學活動。2018年7月,鎮(zhèn)江圖書館組織過“尋訪蘇州吳韻文化”游歷游學活動,活動線路包括蘇州文廟、天香小筑和蘇州博物館,這是圖書館開展游學活動的一次很好嘗試。南京圖書館組織的“文化走讀”活動,也是一種在行走中閱讀,將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游學活動。第一期主題“走進明城墻之玄武門”,活動采用講座與實地解說相結合的形式讓參與者充分了解明城墻的歷史,實地感受明城墻的故事?!拔幕咦x”是詩與遠方的交融,可以讓活動參與者更好地感悟一本書,了解一座城[10],這也是游學的意義所在。地方特色資源庫以各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傳統(tǒng)特色等為主題,可以滿足游學研學過程中各種文化體驗。圖書館需要做的是挖掘相關文旅資源,與教育機構等展開合作,組織開展各種豐富的活動。

      4 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特色資源庫的建設思考

      圖書館與旅游的融合不應只是單純的提供資源,而應該是以文化促進旅游,以旅游推動圖書館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相互促進關系。目前,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庫由于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大多以收藏和展覽為主,尚未被大眾所熟知,尤其還沒有吸引到游客的關注度。從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現狀看,由于其資源形式單調,知識性強,與游客旅游時的休閑、放松的心態(tài)不符,導致了游客的接受度不高。面對文旅融合的大背景,地方特色資源庫如何實現與旅游的真正融合,筆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4.1 多方合作,加強旅游文化資源整合

      地方特色資源庫主要是依托館藏資源,圍繞某一專題而建。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旅游,圖書館可以結合多方力量,以旅游文化資源整合的方式建設專門的旅游文化資源庫。旅游文化資源整合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簡單來說是通過協調區(qū)域內各方力量,深度挖掘優(yōu)秀資源,形成系統(tǒng)的旅游文化資源庫,維持高效的旅游文化發(fā)展新模式。圖書館可以結合文化館、檔案館、博物館及旅游機構、景區(qū)景點單位等多方力量,從游客旅游行為、旅游需要出發(fā)設置資源庫結構,深度挖掘區(qū)域內旅游資源,建設系統(tǒng)、高效的旅游文化資源庫。例如,浙江圖書館建設的“風景浙江”旅游庫就是旅游文化資源整合建設的很好例子。

      浙江圖書館從2002年就著手收集、整理各方資料,不僅僅包含各旅游景點的介紹,還包括眾多和浙江山水緊密依存的人文地理信息,其內容囊括浙江每個市縣(區(qū))的旅游景點、特色民風民俗、名優(yōu)特產和名人名家,同時還包括旅游服務、旅游概況、旅游推薦線路等內容。從結構上看,該庫以導航樹的形式建設,給人一目了然的清晰感。風景浙江為其主干,各個旅游城市為一級枝干,二級枝干包括旅游概況、旅游服務、旅游景點、民俗節(jié)慶、名優(yōu)特產、名人名家、推薦線路、名菜小吃等內容。旅游景點下還設有區(qū)(縣)三級枝干。其后以列表的形式列出名稱,再以超級鏈接的形式展示具體內容。無論從內容上還是結構上,“風景浙江”都非常方便游客了解浙江省的旅游信息。

      以資源整合的形式建設旅游文化資源庫是公共圖書館發(fā)揮優(yōu)勢建設高質量特色資源庫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收集整理現有成熟文化旅游產品,一方面將分散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合力,促進旅游業(yè)整體發(fā)展;另一方面在整合的過程中挖掘相似旅游產品,打造各類主題旅游資源庫,以推薦旅游線路等方式帶動不同地區(qū)旅游業(yè)共同發(fā)展。

      4.2 利用新技術,創(chuàng)新資源庫建設形式

      公共圖書館特色資源庫大多以圖片、文字、視頻,或幾種形式相結合的形式為主,知識性強,趣味性弱。旅游活動中,游客的心態(tài)一般比較休閑、放松,不太接受單純的閱讀,更喜歡親身體驗和活動參與,因此單調的地方特色資源庫很難吸引游客的興趣。隨著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大趨勢,圖書館需要改變思維,利用VR、AR、MR等新技術創(chuàng)新資源庫建設形式,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技術,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模擬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給人身臨其境的體驗感。目前VR全景技術在旅游業(yè)使用逐漸增多,很多旅游網站開始提供景區(qū)、景點的VR全景體驗。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現實技術,是通過電腦技術,將虛擬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將虛擬物體疊加在現實環(huán)境中的一種技術。MR(Mix Reality)即混合現實技術,是合并現實和虛擬世界而產生的新的可視化環(huán)境[11]。VR、AR和MR技術廣義上來說都是虛擬現實技術,可以使游客足不出戶,就能感受真實美景,仿佛置身于其中,可以增加地方特色資源庫的趣味性和訪客的新鮮感,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資源與讀者互動的機會。VR、AR、MR等技術的運用,使特色資源庫變得更生動、更立體、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有利于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宣傳和推廣,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的快速發(fā)展。

      4.3 與旅游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拓寬服務方式

      旅游活動中,游客最喜愛的是體驗活動,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是文化體驗。以博物館為例,參觀博物館活動中最受青睞的是各種體驗活動,如電子屏幕互動形式的答題活動、文物拼圖游戲、視頻播放及各種互動游戲,還有博物館組織的各種民俗表演活動、剪紙扎燈等傳統(tǒng)藝術學習體驗活動等。地方特色資源庫人文資源豐富,如果能將地方特色資源庫的民俗文化、歷史文化、非遺文化等資源開發(fā)成演藝表演、體驗項目等旅游產品,不僅可以達到吸引游客,擴大宣傳的效果,還可以實現與旅游的真正融合發(fā)展。

      公共圖書館是以提供圖書、數字資源為主的文化服務單位,與旅游機構等社會力量各自擁有不同的職能和優(yōu)勢。圖書館的優(yōu)勢是對資源的分類、歸納和整合,旅游機構的優(yōu)勢是對游客活動的安排和組織。在旅游活動組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圖書館無法與旅游機構等社會力量相比肩。因此,圖書館可以和旅游機構、教育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將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開發(fā)成演藝表演、體驗場景等旅游產品,共同策劃活動方案,設計旅游路線,開展旅游活動,改變單一的資源提供服務模式,拓寬服務方式。兩者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加強各方面合作,才能真正實現文旅融合。

      4.4 發(fā)揮省館的統(tǒng)籌協調作用,實現地方特色資源庫共建共享

      我國以省級區(qū)域劃分的地域文化差異較為明顯,如廣東潮汕文化、福建媽祖文化、浙江海島文化、湖南湖湘文化、湖北楚文化等,地域上相鄰卻各有代表文化,特色鮮明。省級公共圖書館在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過程中發(fā)揮統(tǒng)籌作用,協調本區(qū)域內市區(qū)(縣)級公共圖書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合理建設,是實現地方特色資源庫共建共享的有效方式。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內各城市地域文化差異也較為明顯。如蘇州吳韻文化、揚州江淮文化、徐州楚漢文化、淮安運河文化、鎮(zhèn)江醋文化、鹽城濕地文化、無錫太湖文化等等。在調查中發(fā)現,江蘇省內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主要集中在南京、蘇州、揚州、江陰等經濟較為發(fā)達地區(qū)。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呈現不均衡狀況。而其他地區(qū)也并不缺少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如連續(xù)舉辦了四屆“民俗文化周”展演展示活動的鎮(zhèn)江市,擁有西津渡碼頭文化、北固山三國文化、南山“長壽節(jié)文化”及醋文化等豐富的特色文化資源。但是目前鎮(zhèn)江圖書館官網僅發(fā)布了視頻講座與旅游文化資源相關。圖書館尚未開展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主要受經費不足、缺少技術和專業(yè)人材等因素影響?;谶@一現實情況,省級圖書館可以發(fā)揮統(tǒng)籌協調作用,以競標的形式優(yōu)先發(fā)展最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合理分配有限的經費,避免資源重復建設,并對有需要的圖書館給予技術指導和人員支持,幫助市、區(qū)級圖書館盡快走上特色資源庫的建設道路,實現特色資源庫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省級圖書館自身可以將重點放在整合資源平臺建設和網絡一體化架構上,整合各市、區(qū)級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庫資源,實現一站式訪問,真正實現共建共享的數字資源建設模式。

      5 結語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迎來文旅融合發(fā)展新機遇,面臨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地方特色資源庫也迎來全新的建設方向。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文化服務單位,理應在文旅融合發(fā)展的背景下積極思考如何與旅游融合、為旅游服務。地方特色資源庫的人文資源,是圖書館與旅游關系最為密切的資源。又因其文化資源的局限性,很難直接用于旅游活動。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調整方案、改變傳統(tǒng)思維,多方合作、加強旅游文化資源整合,運用新技術、創(chuàng)新資源庫建設形式。同時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驗式服務模式,發(fā)揮省館的統(tǒng)籌協調作用,實現共建共享的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機制。公共圖書館應抓住文旅融合機遇,以文化推動旅游,以旅游促進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的宣傳和推廣,促進文旅融合高效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大威.淺析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8):26-31.

      [2]白薇.基于地方文獻的公共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建設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35(5):11-13.

      [3]陳琳,解登峰.基于共享的高校圖書館涉海特色資源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12(S2):66-68.

      [4]360百科.文化旅游[EB/OL].[2020-05-20].https://baike.

      so.com/doc/5342406-5577849.html.

      [5]吳玉華,徐雪琴,溫婷.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資源整合架構與機理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9(9):49-54.

      [6]姚國章,丁世紅,周曉平,等.智慧旅游新探索[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3.

      [7]百度百科.主題旅游[EB/OL].[2020-05-21].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BB%E9%A2%98%E6%97%85%E6%B8%B8/1524982?fr=aladdin.

      [8]360百科.游學[EB/OL].[2020-05-21].https://baike.so.com/doc/5514684-5748514.html.

      [9]360百科.研學[EB/OL].[2020-05-21].https://baike.so.com/doc/2756564-2909283.html.

      [10]南京圖書館.文化走讀,讓閱讀更有溫度:“走近明城墻”文旅融合服務亮相南京圖書館[EB/OL].[2020-05-08].http://www.jslib.org.cn/zx/gqsb/202005/t20200508_83287.html.

      [11]顧君忠.VR、AR和MR:挑戰(zhàn)與機遇[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8,35(3):1-7,14.

      丁文娟 南京圖書館館員。 江蘇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20-05-28 編校:謝艷秋,曹曉文)

      猜你喜歡
      資源庫特色圖書館
      幼兒園課程資源庫建設之淺見
      圖書館
      高職高專護理教學資源庫建設淺談
      構建可持續(xù)化高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的若干思考①
      數控加工專業(yè)資源庫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去圖書館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創(chuàng)特色
      昭苏县| 永德县| 井研县| 改则县| 和平区| 惠安县| 沈阳市| 长白| 垦利县| 逊克县| 阿拉善盟| 丹凤县| 镇远县| 霞浦县| 星子县| 尚义县| 陆川县| 阜平县| 遂溪县| 海淀区| 湾仔区| 平和县| 惠水县| 伽师县| 兴隆县| 汕尾市| 咸阳市| 新民市| 江口县| 贺兰县| 密云县| 开封市| 东源县| 南投县| 迭部县| 苏尼特左旗| 沈丘县| 和静县| 康平县| 义马市|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