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圖| 張海華 編輯 |田宗偉
景洪電站和流經(jīng)景洪市的瀾滄江景致 攝影/楊崢 /視覺中國.
栗葦鳽(幼鳥)
從2014年以來,我到過西雙版納好多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包括3個縣(市),即勐臘縣、勐??h與景洪市,首府為景洪市。著名的瀾滄江就穿過景洪市中心,是當?shù)氐闹坝^。
以前每次乘飛機到達嘎灑機場后,我都是匆匆離開景洪前往勐?;蜊屡D,從未在景洪市區(qū)的瀾滄江畔逗留過。我想當然地認為,處在市中心的江河,最多人工景觀好看一點,自然風(fēng)貌不會好到哪里去,像我這樣喜歡觀鳥、拍鳥的人,不必在這里浪費時間。
然而我錯了。2020年國慶假期的行程完全改變了我的偏見。
此前,我去過勐??h北部的勐往鄉(xiāng)與勐宋鄉(xiāng),這兩個鄉(xiāng)境內(nèi)都有瀾滄江流過,我在那里的江畔拍過鳥,收獲不錯。2020年國慶期間,我原打算利用假期的最后兩天到勐臘縣的瀾滄江最下游看看,由于疫情防控,前往邊境有諸多不便,我便放棄這計劃,改為到景洪市區(qū)的瀾滄江邊觀鳥。
10月6日下午,入住離江邊不遠的酒店后,我即帶上器材前往瀾滄江畔。版納的日落比寧波晚了一個半小時左右,當我于傍晚18時來到江邊時,太陽還高懸在遠處山尖的上空,只不過光線已經(jīng)非常柔和。天很藍,云很白,山很青,都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實在是美極了。
我走的這段瀾滄江位于景洪市中心,從西雙版納大橋到下游的“猴山”(此為當?shù)厝怂追Q,位于瀾滄江與流沙河的交匯處)附近,長約兩公里,沿岸有寬闊的步道和各種休閑設(shè)施。江的兩岸,現(xiàn)代化大樓聳立,一派繁華氣象。
不過,江畔的自然風(fēng)景卻與我的想象有所不同。這里的江面不是單純的一江碧水向南流,而是分為兩個部分:一半是江的主體,水流比較急;另一半是江畔的灘涂濕地,雖說其水域和江的主體直接溝通,但水面平靜,宛如一個個小型湖泊。濕地中有成片的蘆葦蕩和蓼科植物,也有高高的茅草,在夕陽下竟很有“蒹葭蒼蒼”的風(fēng)致。
黃鹡鸰(幼鳥)
岸邊有大面積的天然鵝卵石,卵石間點綴著一叢叢正在開花的含羞草,還有少量的俗稱“野雞冠花”的青葙。江畔最多的野花,是一種菊科的鬼針草。無數(shù)白色的小花迎風(fēng)搖曳,彌漫成一片又一片的花海,挺好看的,吸引了不少艷麗的蝴蝶來訪花吸蜜,而其最漂亮的兩種當屬金斑蝶與薔青斑蝶。不過,等花期過去,它們就不招人喜歡了,因為這些細長條形果實的頂端有芒刺,很容易粘附在行人的褲子上,有時會把褲腿搞得像刺猬似的。
當?shù)卣€在江畔放置了一群亞洲象的雕像,遠看像是真的一樣。其實,在很多年以前,這里的瀾滄江畔都是原始森林,大象正是此地的主人。如今象群消失了,江畔倒成了鳥兒的樂園。
那天傍晚,拍了一會兒風(fēng)景,就趕緊去找鳥。果然,這么好的環(huán)境,沒有讓我失望。
斑文鳥成群結(jié)隊地飛過,不時停下來啄取草籽。它們不大怕人,可以靠近拍。夕陽西下,我看到3只斑文鳥的幼鳥停在同一根枝條上,緊緊挨在一起,準備睡覺,可愛極了。
走到水邊,望見遠處不時有白鷺、池鷺等鷺鳥飛起。近岸的水草叢中,也有一只鷺鳥在活動。起初我沒認出它來,后來才查知它是栗葦鳽(jiān)的幼鳥,怪不得羽色斑駁,不像成鳥那樣呈栗紅色。
岸邊的小樹上,有只黑卷尾站在頂端,不時飛撲出去捕捉過路的昆蟲。這家伙全身黑得發(fā)亮,尾羽反卷,眼睛暗紅,長得很有個性。黑卷尾在寧波屬于遷徙路過的“旅鳥”,不大容易見著,而在版納則四季可見。
白鹡鸰(jí líng)、黃鹡鸰、純色山鷦(jiāo)鶯等小鳥都在水邊發(fā)出細碎的鳴叫聲,直到日落之后才停止歌唱。天色漸黑,我也慢慢往回走,江的兩岸已是燈光璀璨。一路見到很多晚飯后出來散步的當?shù)厝?,我真的很羨慕他們——因為他們的家門口就有如此美麗的瀾滄江。
7日一早,我趕緊又到了江邊。前一天,我是沿著江岸往下游的“猴山”方向走,而這一天我打算往上游即西雙版納大橋方向走走。剛到江邊,老遠看到前方大樹的頂上停著一只小鳥,看其輪廓就感覺有點不尋常,趕緊舉起鏡頭拍了下來。回放照片一看,大為驚喜,居然是一只難得一見的赤胸擬啄木鳥,我還是第一次拍到!這是我在西雙版納拍到的第四種“擬啄木鳥”。前三種分別是大擬啄木鳥、藍喉擬啄木鳥和藍耳擬啄木鳥。
跟很多熱帶鳥類一樣,赤胸擬啄木鳥的羽色十分艷麗:背部為綠色,腹部亦多暗綠的縱紋;前額為紅色,眼睛的上方與下方均有亮黃的色塊,十分顯眼;喉部嫩黃,而前胸為顯著的赤紅色。
可惜,才按了一次快門它就飛走了,再也不見蹤影。同一個位置,出現(xiàn)了一只灰頭椋鳥。椋鳥科的鳥,在華東可以見到的也有不少,如絲光椋鳥、灰椋鳥、八哥等,但灰頭椋鳥在國內(nèi)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省份。再仔細一看,這棵樹上結(jié)著不少橙紅的果實,原來這些鳥兒都是來享受早餐的。附近還有一棵同樣的樹,上面果實累累,吸引了大群的灰頭椋鳥、紅耳鵯、白喉紅臀鵯等鳥兒來取食。
偶爾往天空看了一眼,又見到成群的灰頭麥雞飛過。它們飛得很高,靈動的身影與不遠處的高樓和青山相映襯,美得像一幅畫。
在西雙版納大橋下面的橋體上,有很多緊挨在一起的鳥巢——它們是聚族而居的小白腰雨燕的巢。但見數(shù)以百計的小白腰雨燕,結(jié)群在大橋附近飛行捕食,邊飛邊發(fā)出尖銳的叫聲。
赤胸擬啄木鳥
灰頭椋鳥
我是搭乘10月8日中午的航班回浙江,因此7日傍晚與8日早上又去了江邊拍鳥。我想利用有限的時間盡量多記錄一些瀾滄江畔的鳥類。
我看到,一只紅尾伯勞與一只黑卷尾在相隔不遠處大聲鳴叫,似乎都在警告對方這是我的領(lǐng)地,不要來跟我搶食物。不過警告歸警告,它們彼此倒是能夠和平共處,沒有打起架來。這只紅尾伯勞還飛身撲出,精準地逮到了一只綠色的大蝗蟲。
我看到,白胸苦惡鳥在水草邊小心翼翼地覓食,一見人影就趕緊鉆入植被深處;磯鷸在石灘上慢慢行走,似乎對自己的保護色很有信心;翠鳥停在水邊的橫枝上,眼睛緊盯著水面;大個子的蒼鷺在傍晚飛來,也在耐心等待捕魚的時機。
我還看到,暗綠繡眼鳥、大山雀、黑胸太陽鳥、鵲鴝(音同“渠”)、棕背伯勞等鳥兒在樹上跳躍……
我大致統(tǒng)計了一下,在一天多時間里,我在瀾滄江畔見到了近30種鳥。當時我就想,在以“三江”為特色的寧波,以后在建設(shè)江畔景觀時若能盡可能地保留(或營造)天然特色的濕地風(fēng)貌,使之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那該多好!
8日上午10點多,在我即將離開江畔,準備開車到機場的時候,我還是略感遺憾,因為沒有看到原先指望能見到的紫水雞、鉗嘴鸛等水鳥。誰知當我快走到車子邊偶然抬頭,忽見一群大鳥從江畔升起,瞬間飛上高空,然后不停地盤旋、盤旋。這不正是鉗嘴鸛嗎!我頓時驚喜莫名,趕緊從攝影包里取出相機開始拍攝。說來也是神奇,這幾十只鉗嘴鸛居然飛到了我的頭頂,且一直盤旋著沒有離去。我掏出手機,又拍了一段視頻。
說真的,當時我的心里充滿了感動。我覺得,這些鳥兒似乎也很有人情味,在和我這個來自遙遠的東海之濱的觀鳥愛好者告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