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父親或母親單獨撫養(yǎng)孩子的家庭,被稱為“單親家庭”,這樣家庭的子女被稱為“單親家庭子女”。由于父愛或母愛的缺失,這部分子女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和制約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展現(xiàn)了在初中階段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后,分析了造成原因,然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隨著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對婚姻、家庭的認識同傳統(tǒng)的觀念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離婚的家庭越來越多,父母離異逐漸成為一種常態(tài)。這是當前單親家庭的主要成因。第二種情況是父母一方傷亡或出走,這樣的單親家庭也比較多。第三種是子女由未婚媽媽或未婚爸爸獨自撫養(yǎng),這樣的情況比較少。單親家庭的子女在心理上往往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影響著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這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必須引起家庭、學校、社會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讓這部分孩子擺脫“單親”帶來的陰影,以陽光、自信、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擁抱生活、健康成長。
一、當前初中階段單親家庭子女常見的心理問題
初中生同小學生相比,不管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有了不小的變化。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心理健康的孩子,到了初中階段,隨著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的提高,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人生、世界、價值觀有了初步的認知。但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完整的愛,在學校也少了小學老師的高度關注,同學間也不再像小學那樣無話不談,隱藏在心底的陰影會逐漸增長,形成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具體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1.孤獨抑郁,叛逆粗暴
單親家庭中的一些孩子,由于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享受父母雙方的關愛,內心感到自己是孤獨的,不愿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到了初中之后,越發(fā)顯得沉默寡言,性格抑郁,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狹小的空間內。有什么問題都自己一個人扛著,不愿意告訴父母、老師、朋友。而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許多問題往往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去解決。父親或母親因一方獨自養(yǎng)育孩子,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叛逆、粗暴,什么事都喜歡和別人對著干,通過對抗的方式來宣泄內心積攢已久的負面情緒。
2.自卑內向,自私冷漠
有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會經(jīng)常和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覺得自己在諸多方面都不如別人,在做事情時畏首畏尾,缺乏自信和勇氣。這在缺少父愛的家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有的家庭在父母離異后,孩子會受到父母雙方或單方或親戚的影響,認為另一方不愛自己,拒絕對方對自己的關愛和養(yǎng)育。甚至對人情冷暖有了更加消極的認識,更多的是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世事的艱難。在內心深處,往往認為自己是可憐的,周圍沒有人對自己是發(fā)自內心的關愛。時間長了,變得自私、冷漠,對生活缺乏熱情,對親人缺乏溫情。
3.心理偏差,放任對抗
一些單親家庭,由于撫養(yǎng)孩子的一方經(jīng)濟條件不夠好,迫于生活壓力,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養(yǎng)家糊口上,對孩子缺少關愛和關注,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叛逆期,在這樣的情況下會產(chǎn)生重大的心理落差,覺得自己是可有可無的,于是放任自己的行為,和一些不良少年聚集在一起,尋求刺激,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受到父母老師的教育時,會覺得他們是在限制自己的自由,自己的行為是在彰顯自己的個性。管教嚴了,有時會用過激的行為來進行對抗。
4.情緒不穩(wěn),厭學嚴重
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人生觀、道德觀、社會觀的初步形成時期,非常需要父母、老師、社會進行正面的引導。但由于這三方都不能對單親家庭的子女給予更多的關注,一部分單親子女缺少正確的自我認知、缺少對社會和生活的正確認識,沒有明確的目標,再加上學習任務繁重,會變得易躁易怒,厭學情緒嚴重,遲到早退,逃學曠課,逃避集體活動,不能正確接受父母、老師、同學的幫助和關愛,對同學冷淡,對父母冷漠,對老師回避。
二、初中階段單親家庭子女常見的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存在偏差
家庭完整的孩子,能接受到父母雙方正常的關愛??梢詮母赣H身上學到堅強、豁達、樂觀、責任、擔當,從母親身上學到慈愛、細心、善良、堅韌、溫柔。父母之愛不缺席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性格是健全的。但在單親家庭,孩子感受到的家庭氛圍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撫養(yǎng)孩子的一方覺得孩子缺少了父愛或母愛,在心理上覺得孩子是可憐的,所以在生活、學習上盡可能地去滿足孩子,舍不得讓孩子受委屈。尤其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更會無原則地一味遷就孩子,讓孩子養(yǎng)成驕橫無理、自私冷酷的性格。一種是覺得自己的婚姻是失敗的,自己的人生是灰暗的,孩子不能再像自己這樣,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于是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嚴格要求,尤其是在學習上不從孩子實際情況出發(fā),要求孩子必須成績優(yōu)異,出類拔萃,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對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常成長。
2.學校教育不夠深入
雖然素質教育已提倡多年,但升學的壓力依然存在。再加上現(xiàn)在學校已不再是單純教書育人的場所,許多部門打著“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旗號,把許多活動都引入學校,無形中增加了老師的負擔,在緊張的教學時間里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與教學無關的各種表格、調研、活動。在這雙面夾擊下,老師沒有更多的精力來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學生的家庭情況也了解得不夠深入。當學生出現(xiàn)了違紀情況時,老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處理,使單親家庭的學生在心理上對老師的處理不認同,從而產(chǎn)生抵觸情緒,輕者表面認錯、內心并沒有認識到要改正自身的錯誤,重者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將錯誤擴大化。
3.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科技的發(fā)展推動了網(wǎng)絡的普及,網(wǎng)絡的普及給人們帶來了更為廣闊的視野,自媒體的大量出現(xiàn),使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看到更多素不相識的人的生活狀況。但在其中也充斥著大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不正確的社會認知。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往往對未知的領域是好奇的,對新鮮事物總是想著去觸摸、去嘗試。而新鮮、刺激、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更能勾起他們的無限向往。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他們會急不可待地加入這樣的行列,久而久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步步走向墮落、走向深淵,甚至受到一些犯罪分子的引誘、逼迫,觸犯法律,受到制裁。
三、初中階段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對策研究
孩子生長在單親家庭里,是不幸的,但不能因為愛的缺失、教育方式的不當,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增加孩子的不幸。家庭、學校、社會要攜起手來,給這部分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關注,幫助其健康成長。
1.單親家庭要把愛與科學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
要施予孩子正確的愛。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愛也是要有一定限度的。無原則的愛,往往會害了孩子。單親家庭的父母,在給予孩子關愛的同時,要講究方式方法,愛而不溺,嚴而不苛,嬌而不慣,縱而有度。在思想上讓孩子認識到,雖然自己的家庭在形式上是不完整的,但父母對孩子的愛依然沒變,只不過換個地方來表達。離異的雙方盡可能地在教育子女上要做好溝通,原則要一致,不能在另一方面前貶低對方對孩子的愛。在金錢上,要控制孩子的用量,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培養(yǎng)孩子的攢錢意識;在學習上,要引導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針對孩子自身的特點,和孩子共同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節(jié)假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幫助孩子緩解學習的壓力,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在輕松的氛圍中和孩子聊聊學習、生活的情況,及時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在性格塑造上,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些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樂觀、積極進取、敢于承擔的良好品質,同時也讓孩子看到生活的艱難、痛苦、不幸、欺詐,讓孩子逐步認識到生活的多面性、社會的復雜性。
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異性。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早戀現(xiàn)象,首先要和孩子表明到了青春期對異性有好感是正常的,消除孩子的羞恥感。接著可以試著從朋友的角度和孩子一起探討對方的優(yōu)點和缺點,讓孩子正確看待對方,而不是盲目地將優(yōu)點擴大化。用這樣的方式將孩子一步一步從情感的泥淖中帶出來。
2.教師應該積極挑起保護和教育單親子女的重擔
除了父母,和孩子時間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老師、同學了。甚至老師在某種程度上比父母更了解學生。許多父母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還是通過老師知道的。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場所,“育人”比“教書”更重要,難度也更大。教師要勇挑“育人”的重擔,采取多種方式給予單親家庭子女更多的關注。在班級建立初期,就要登記學生基本信息,對每個學生的家庭基本情況有初步的了解;接著給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定期記錄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的進退步情況、表揚處罰情況、身體健康情況、思想動態(tài)情況。利用飯前飯后、自習課、班會課,和學生聊天、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學習習慣、心理健康狀況。和單親家庭子女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處理時,要單獨進行,在最大程度上維護其自尊。要做好和家長的溝通交流,雙方共同為孩子營造更好的學習生活氛圍,逐步引導其向真、向善、向好。
3.社會要投入更多的關注
單親家庭子女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已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社會應對這部分人群給予更多的關注。可以成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定期對其進行心理引導;可以成立課題,對其進行專題研究,幫助家庭、學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引導這些孩子健康成長;還要對網(wǎng)絡進行整治,整頓對青少年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的視頻、信息,給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相對干凈的成長環(huán)境。
單親家庭子女身上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已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社會應對這部分人群給予更多的關注。可以成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定期對其進行心理正確引導;可以成立課題,對其進行專題研究,幫助家庭、學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引導這些孩子健康成長;還要對網(wǎng)絡進行整治,整頓對青少年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的視頻、信息,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干凈的成長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劉洋,李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與管理(中學版),2017(6).
[2]溫莉榮.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健康教育,2018(7).
[3]董明.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9).
注:本文系蘭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新教育理念下義務教育階段單親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LZ[2019]GH211。
作者簡介:趙慧琴(1974—),女,甘肅蘭州人,漢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