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學 李沁蓉 楊高鑫
摘? 要:西康玉蘭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云南轎子山自然保護區(qū)內天然生長。西康玉蘭樹形美觀,花潔白并有清香味,花期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文章從選種、育苗等方面介紹了西康玉蘭育苗技術,為當地西康玉蘭育苗提供參考。
關鍵詞:西康玉蘭;育苗技術
前 言:
西康玉蘭(學名:Magnolia wilsonii (Finet et Gagn) Rehd.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2米(我們在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邊緣測量到一棵西康玉蘭胸徑有31厘米,冠幅9.1-8.3米,樹高12米,花朵直徑7.9×6.9厘米。),樹皮灰褐色,具明顯的皮孔,當年生枝紫紅色初被褐色長柔毛,老枝灰色。葉紙質,橢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5~20厘米,寬3~10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或有時稍心形,上面沿中脈及側脈初被灰黃色柔毛,下面密被銀灰色平伏長柔毛,中脈及側脈的毛常呈褐色;葉柄長(0.5)1~3(5)厘米,密披褐色長柔毛,托葉痕為葉柄長的4/5-5/6?;ㄅc葉同時開放,白色,芳香,初杯狀,盛開成碟狀,直徑10~12厘米,花梗下垂,長1.5~5厘米,被褐色長毛;花被片9(12),外輪3片與內兩輪近等大,寬匙形或倒卵形,長4~6.5(7.5)厘米,寬3~4.5(5.5)厘米,頂端圓,基部具短爪;雄蕊長8-12毫米,紫紅色,兩藥室分離,長8~9毫米,藥隔頂圓或微凹;花絲短,長1.5~2毫米,紅色;雌蕊群綠色,卵狀圓柱形,長1.5~2厘米;雌蕊長約1厘米。聚合果下垂,圓柱形,長6~10厘米,直徑2~3厘米,熟時紅色后轉紫褐色,蓇葖具喙;種子倒卵圓形,長約6毫米?;ㄆ?~6月,果期9~10月。
1 轎子山自然保護區(qū)基本情況
云南轎子山自然保護區(qū)面積16456公頃,其中:東川片區(qū)9241.4公頃。轎子山因高大雄偉、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景觀資源和人文資源而馳名中外。保護區(qū)自然資源豐富,景觀獨特,保存著完整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長江上游(金沙江)一級支流普渡河、小江等河流的水源涵養(yǎng)地,以急尖長苞冷杉為主的寒溫性針葉林生態(tài)系統保存完整。轎子山保護區(qū)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保存完整的原始寒溫性針葉林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滇中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中,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護價值。轎子山自然保護區(qū)現記錄到野生維管植物157科563屬1613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33屬108種;種子植物141科530屬1505種。西康玉蘭是保護區(qū)天然生長的物種,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主要生長在闊葉林、混交林中。
2 西康玉蘭育苗技術
2.1 采種
采摘西康玉蘭種子必須掌握種子的成熟期,當蓇葖轉紅綻裂時進行采摘,早采不發(fā)芽,遲采易脫落。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西康玉蘭種子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我們一般在10月上旬采種完成,采下蓇葖后及時清除種子紅色外種皮,清除時用少量細沙混拌(增加摩擦,有利于去除外種皮),加適量水揉搓,直到完全去除外種皮,然后將種子放在通風處陰干。我們采種后進行稱重得出:西康玉蘭1kg蓇葖果去外種皮后可得0.224㎏凈種子,種子千粒重為0.159㎏。
2.2 低溫層積處理
為提高西康玉蘭種子的發(fā)芽率,需及時對采摘后陰干種子進行低溫層積處理。我們主要采用砂藏方法進行,我們的苗圃基地在海拔高度2900米的法者林場沙子坡林區(qū),上一年12月至翌年2月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天數較多,為避免砂藏時結冰,影響種子發(fā)芽,我們選擇在室內進行砂藏。砂藏時,首先在下面放10cm厚的濕砂(砂不能太細,太細透氣性不好;也不能太粗,太粗保水性不好。砂的濕度以用手抓緊時成團,手松開時砂子撒開為好),在砂上均勻放一層用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處理后的種子,然后再放一層砂,這樣循環(huán)放置砂和種子。在砂藏過程中,要經常進行觀察,如果水分不足,就要及時進行澆水,避免水分不足影響種子發(fā)芽。
2.3苗圃地選擇
西康玉蘭生長在云南轎子山自然保護區(qū)內,為適應西康玉蘭幼苗的生長,我們苗圃地選擇在海拔2900米的法者林場沙子坡林區(qū)(云南轎子山自然保護區(qū)內)的生地內,該苗圃地為棕壤,土層厚25厘米,土壤肥沃含少量砂礫,通透性較好,非常適應西康玉蘭幼苗的生長。
2.4 整地
育苗整地要做到精耕細作,達到疏松、細碎、平整、無樹根、無石塊。整地必須在晴天或土壤較干情況下進行。我們選用的苗圃地是生地,為使土地充分消毒,我們用生石灰對土地進行消毒。土地平整后,我們按照每平方米撒1.8公斤生石灰,翻土至少25厘米深。第二天在進行一次翻土,使生石灰充分與土均勻混合,十天后就可以播種。
2.5起溝作床
苗圃地整好以后,在播種前幾天,當土壤不濕不干且天晴時作床。西康玉蘭杉對水分較敏感,既怕干旱又怕澇,一般采用高床育苗(排水良好,肥土厚,通透性好,土溫較高,床面不易板結),床高24—28cm,床寬1.2m,床長可因地而定,步道寬40cm,苗床方向為東西向,播種溝方向為南北向,這樣苗木受光均勻,通風良好,利于苗木生長。
2.6播種
播種前用0.1%的甲基托布津浸種1小時對種子進行消毒,然后倒去藥液,封蓋一小時后播種。我們此次育苗的播種時間為3月10日。播種方法用條播,即按18cm—25cm的距離開溝,溝深1cm,寬2 cm—3 cm左右,將溝用木板壓實,把種子均勻撒在溝中,然后再用細土覆蓋種子,覆蓋厚度1cm,覆土后再蓋松針,最后蓋上塑料薄膜。
2.7苗木生長
在海拔2900米的苗圃地,播種后約40天(在法者林場沙子坡林區(qū)2018年3月10日播種,4月20日出苗),種子先后發(fā)芽出土,我們分次揭去覆蓋在上面的松針及薄膜。苗木基本出齊后,為避免暴曬致使幼苗死亡,及時采用遮陽網進行遮蔭,9月中旬適時拆去遮蔭棚。同時為掌握苗木的生長情況,我們在苗圃地里隨機選擇50株苗木,每隔15天對西康玉蘭苗木的高度、地徑及葉片數進行調查,對其生長情況進行觀察記錄。西康玉蘭幼苗生長情況記錄表:
西康玉蘭苗木生長情況記錄表
通過觀察,西康玉蘭出苗后第一、二月生長較慢,第三、四月生長相對較快,第五個月(9月份)苗木停止生長;地徑基本沒有改變,只是木質化較充分;葉片數從第二個月后基本沒有變換,平均葉片數6片。
3 病蟲害防治
3.1主要病害及防治
3.1.1立枯病
立枯病又叫幼苗猝倒病,是西康玉蘭苗期的主要病害,嚴重者幼苗死亡率達85%。
立枯病防治方法:用生地幼苗,避免熟地幼苗,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結合整地,用生石灰或800倍液退菌靈進行消毒;當苗木發(fā)生病害時可用0.5%的波爾多液噴施苗木。雨天不宜噴施時用8%的草木灰、80%石灰粉與細土混合撒于床面。
3.1.2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腐霉、鐮刀菌、疫霉等多種病原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從根莖部或根部傷口侵入,通過雨水或灌溉水進行傳播和蔓延。根腐病防治方法:播種前用0.1%的甲基托布津浸種1小時對種子進行消毒;當苗木發(fā)病時及時使用甲霜惡霉靈或銅制劑進行灌根處理。
3.2主要蟲害及防治
西康玉蘭幼苗資源蟲害為銅綠金龜子 幼蟲稱蠐螬,生活于土中,咬食苗木根部,使苗木枯死,成蟲危害苗木葉片。
防治方法:用50%的馬拉硫磷800倍液澆灌床面,或用800倍液樂果澆灌床面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鄭萬鈞主編.《中國樹木志》第一卷
〔2〕彭華 劉恩德主編.《云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3〕劉志學.《東川區(qū)紅土地鎮(zhèn)杉木造林技術》2014年12月現代園藝(園林版)
作者簡介:劉志學(1975年7月),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保護工作。
通訊作者:李沁蓉(1979年9月),女,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