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洞天
斷案神器
郎巾是什么東西呢?這么一個怪怪的名字。
據(jù)說它是古代的一種斷案神器。
《酉陽雜俎》記載了這么一則軼事。
話說有一天晚上,作者段成式宴請賓客,席間段成式談到了郎巾的奧妙,可在座的賓客都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
段成式嘆道:“看來郎巾這種斷案神器是要失傳了?!?/p>
在座的有位高僧叫泰賢的就開口了,他說:“我給在座的說一則郎巾斷案的故事吧。那一年大臣段祐住在長安的昭國坊。有一天,他府上丟失了銀器十余件,懷疑是奴婢所為,可府上的奴婢有十幾人,到底是誰呢?無法斷定。當時,我還只是個小沙彌,但因我的師傅與段祐交情甚好,我時常陪師傅出入段府。段府為了破案,就吩咐我?guī)е磺уX去西市找胡商求購郎巾。長安的市場分東市西市,東市以唐朝商人為主,西市以胡商為主,主要是出售域外的奇珍異寶,郎巾便是其中的一種,售價相當之高。我出了昭國坊,剛到修行坊南街,路過金吾鋪時,我問當班的相識,一個叫朱秀的人,郎巾是不是很難買到?
他告訴我:‘買到倒不難,只是很多人不識此寶,更不知道它有何妙用。過去朝廷不準買賣郎巾,現(xiàn)在允許了,我這里就有。
說罷,朱秀取出了三枚郎巾,那樣子像巨蟲,兩頭發(fā)光,呈深黃色,模樣怪怪的。我買了三枚郎巾就回來了。
段祐看到郎巾大喜,就把奴婢召集到庭院中,然后用火熏烤郎巾,想不到它竟然像蟲一般地蠕動,而且發(fā)出一種奇怪的味道。誰也沒有見過這神秘的東西,都有幾分害怕。最后,奇跡出現(xiàn)了,有個丫環(huán)臉上的肌肉、嘴唇,甚至手腳突然都開始不由自主地發(fā)抖。
經過盤問,她承認是她偷了銀器。
郎巾據(jù)說是狼大腿之筋,也有人說是某種蟲結成的東西,猶如藥材中的“冬蟲夏草”,至于是什么蟲結成的,就不知道了。
其實,郎巾就是古人斷案的一種原始的測謊儀,對盜竊者是有一定的威懾作用的,畢竟是做賊心虛嘛。
《酉陽雜俎·支動》原文:
予幼時嘗見說郎巾,謂狼之筋也。武宗四年,官市郎巾。予夜會客,悉不知郎巾何物,亦有疑是狼筋者。坐老僧泰賢云:“涇帥段祐宅在昭國坊,嘗失銀器十余事。貧道時為沙彌,每隨師出入段公宅,段因令貧道以錢一千,詣西市賈胡求郎巾。出至修竹南街金吾鋪,偶問官健朱秀,秀答曰:‘甚易得,但人不識耳。遂于古培摘出三枚,如巨蟲,兩頭光,帶黃色。祐得,即令集奴婢環(huán)庭炙之。蟲慄蠕動,有一女奴臉唇動,詰之,果竊器而欲逃者?!?/p>
魚片與食客齊飛
唐朝時有個姓南的舉人,他倒不是靠寫文章出名,而是一手切魚片的獨門刀功聞名遐邇,征服了長安食客的舌尖。
每每當他將魚架起來,引刀削斫,就在食客們眼花繚亂之際,一尾大魚頃刻間見骨,盤碟上全是整齊的魚片,魚片落下似雪,疊起如紗,浮水不沉,風吹可起,是不折不扣的薄如蟬翼??!
此時此刻,南舉人有如莊子筆下解牛的庖丁,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南舉人憑著這一絕活,聞名長安。凡是雅宴盛會,東道主必定會千方百計地邀請他表演切魚片的節(jié)目,以壯觀瞻。
這一天,南舉人又被請到盛宴上露一手。
滿座的賓客鴉雀無聲,停箸按盞,注視著膾魚大師款步登場。
見證奇跡的時刻就要來到了。
只見南舉人緩緩地拿起膾刀,猝然發(fā)動,漫手疾削,頓時魚片像雪花般地躍向空中,居然連成了一串,劃著優(yōu)美的弧線準確地落在盤碟上。
賓客們全都發(fā)出了驚嘆。
忽然,雷霆大作,暴雨傾盆,所有盤中的魚片像復活了一般,有如蝴蝶,飛過了筵席。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那些目瞪口呆的食客們竟然也像飛翔的魚片翩然飛起,只見魚片和賓客們在空中齊飛。
南舉人呆呆地望著空中,思索良久,隨后長嘆了一聲,說:“罪孽啊,罪孽!”
說罷,他把膾刀丟棄在地上,從此,再也不斫魚了。
《酉陽雜俎·物革》原文:
“進士段碩,常識南孝廉者,善斫鲙??e薄絲縷,輕可吹起,操刀響捷,若合節(jié)奏。因會客衒技,先起魚架之,忽暴風雨,雷震一聲,鲙悉化為蝴蝶飛去。南驚懼,遂折刀,誓不復作?!?/p>
碎骨知體寒
王潛在荊州任職時,民間有位醫(yī)師叫張七政,此人擅長治療跌打損傷。有個軍人損傷了小腿骨,請求張七政治療。
張七政給他喝了他泡的藥酒,然后割開肉取出碎骨片,大約有兩指大小。給他的傷口貼上藥膏,封了起來,過了幾日傷就痊愈了。
可沒想到過了二年,小腿骨突然又疼痛起來了。
那軍人又去找張七政,張七政說:“當初,我是從你的腿上取出碎骨片,如今遇到寒冷小腿又疼痛了,我明白了?!?/p>
說罷,就在床下邊找到了那軍人留下的碎骨片。
張七政說:“你將這碎骨片用熱水洗凈,包在絲絮中,你的腿就沒事了?!?/p>
按照中醫(yī)的理論,魂魄和精氣神都可以存于體外,經絡和穴位也可能存在另外的空間,碎骨能知體寒,這似乎也有可能了。
有個王公子弟與張七政在一起玩耍,他們要求張七政變戲法。
張七政取來了馬料草,二揉三搓,居然變成了燈蛾飛了。更神奇的是,他在墻上畫了個女人,在杯子里倒?jié)M了酒,就倒進女人的口中,酒一滴也沒有剩下,很快的,畫上的女人臉就紅了。半天左右,墻上的畫全部濕了,掉在地上。
眾人請張七政傳授奧秘,可他就是不肯說出來。
《酉陽雜俎·怪術》原文:
王潛在荊州,百姓張七政善治傷折。有軍人損脛,求張治之。張飲以藥酒,破肉,去碎骨一片,大如兩指,涂膏封之,數(shù)日如舊。經二年余,脛忽痛,復問張。張言:“前為君所出骨,寒則痛,可遽覓也。”果獲于床下。令以湯洗,貯于絮中,其痛即愈。王公子弟與之狎,嘗祈其戲術。張取馬草一掬,再三挼之,悉成燈蛾飛去。又畫一婦人于壁,酌酒滿杯飲之,酒無遺滴。逡巡,畫婦人面赤,半日許可盡,濕起壞落。其術終不肯傳人。
蘇岳父挑女婿
在唐朝的信都地區(qū),有一戶姓蘇的人,他有兩個女兒,都出落得亭亭玉立,遠近聞名。
女大當嫁,蘇岳父開始為女兒挑女婿了。
有個人名叫張文成,前來蘇家求親。張文成文采出眾,時人稱之為青錢學士,意思是,張文成的文章就像青銅錢幣一樣,應試科考,隨手一撒,萬選萬中。
可是蘇岳父看了看張文成的面相,說:“不錯,你是有文采,也有才能,將來肯定也能當官,但就是不會大富大貴,你的官只能做到五品就止步了,你還會英年早逝,我的女兒不能嫁給你?!?/p>
后來,張文成果然做過長安縣尉、鴻臚丞、司門員外郎等職務,就再沒有遷升,不久就去世了。
有個叫魏知古的人,長得又黑又矮,剛剛考中進士,也來蘇家求親。
蘇岳父看了魏知古一眼,就說:“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你雖然人長得不怎么樣,但日后必定貴不可言,前程無量?!?/p>
于是,蘇岳父把自己的大女兒嫁給魏知古做妻子。
蘇家大女兒的頭發(fā)長達七尺,又黑又亮,如同刷了黑漆似的。
有擅長相面的人說,蘇家大女兒有旺夫之相。
后來,魏知古果真當上了宰相,被封為梁國公,夫貴妻榮,蘇家大女兒也獲得夫人的尊號。
蘇岳父的眼力確實太厲害了!
《酉陽雜俎·語資》原文:
信都民蘇氏有二女,擇良婿。張文成往見,蘇曰:“子雖有財,不能富貴,得五品官即死?!睍r魏知古方及第,蘇曰:“此雖黑小,后必貴?!蹦艘蚤L女妻之。女發(fā)長七尺,黑光如漆,相者云大富貴。后知古拜相,封夫人云。
醉畫師
唐代宗李豫的大歷年間,湖北荊州陟屺寺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要求借宿,可是等他入寺后,每日飲酒不斷,整日沉醉不已,極少有清醒的時候。那時正值寺院舉辦齋會,規(guī)模相當盛大,與會觀瞻者就有數(shù)千人。
那人醉醺醺地找到齋會的主持說:“我有一術比你們打瓦彈珠那玩意兒好看多了?!?/p>
主持問他:“你想表演什么?”
那人說:“醉畫?!?/p>
主持說:“我見過醉拳,還從未見過醉畫。你真的會畫醉畫嗎?”
那人說:“大千世界,千奇百怪,主持沒有見過的事兒多著哩!”
主持說:“這可是大齋會,來者數(shù)千,萬萬不可當作兒戲?!?/p>
那人說:“放心吧,沒有金剛鉆,就不敢攬瓷器活?!?/p>
主持說:“那就請你施展才藝吧?!?/p>
那人一口氣喝了一缸酒,然后取來了諸般顏料,和水混合在器皿中。只見他口中念念有詞,隨后吸一口顏料水,凝目縱步,猛然地噴向墻壁,如是再三。不一會兒,滿墻淺墨濃彩,一片斑斕,儼然構成了一幅《維摩問疾變相圖》。
這是說維摩詰生病,佛祖派眾弟子去探望,維摩詰趁此機會成功宣講了一番大乘教義的故事。畫中的維摩詰栩栩如生,躍然墻上。
眾人們觀看后,驚嘆不已,謂為奇觀。
可惜這畫只留存了半日,到了傍晚時,顏色就漸漸地稀淡了,后來竟隱然而滅。只剩下畫上維摩詰的綸巾、舍利弗以及衣服上沾的花瓣,雖經過兩日猶然可見。
這件事是寺院的惟肅僧人告訴作者段成式的,可惜他忘了那位醉畫師的姓名。
《酉陽雜俎·怪術》原文:
大歷中,荊州有術士,從南來,止于陟屺寺。好酒,少有醒時。因寺中大齋會,人眾數(shù)千,術士忽曰:“余有一伎,可代抃瓦珠之歡也?!蹦撕喜噬谝黄髦?,步抓目,徐祝數(shù)十言,方欱水再三,噀壁上,成維摩問疾變相,五色相宣,如新寫。逮半日余,色漸薄,至暮都滅。唯金粟綸巾、鹙子衣上一花,經兩日猶在。成式見寺僧惟肅說,忘其姓名。
養(yǎng)獺捕魚
唐憲宗元和末年,均州鄖鄉(xiāng)縣有個老漁夫,已經七十歲了。
他從小就是個打漁的,幾十年來出沒在風波里,如今年紀大了還是單身一人,無兒無女。打漁是個力氣活,他都快拉不動漁網(wǎng)了,怎么辦呢?
有一天,老漁夫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在耍猴戲,他想猴子可以幫人賺錢,我也可以訓練水獺來捕魚嘛。
水獺捕魚,有的人是在晚上,把漁網(wǎng)從船上撒到靠近河岸的水下,并將一條繩子拴在水獺脖子上,然后讓它下水。水獺就會從植物叢中、石頭底下或縫隙處將魚蝦趕進漁網(wǎng)中,漁夫再用漁網(wǎng)把魚蝦捕撈上來??蛇@樣的做法,還是要花大力氣。老漁夫不用這種方法,他先讓水獺餓上一陣子,然后放它下水。因為水獺不會在水下進食,所以捕到魚的水獺就會浮上水面,老漁夫便能從它口中取走魚了。
老漁夫養(yǎng)了十多頭水獺,隔日一放,放出來前,先關在深溝或水閘里餓上一頓,水獺一出來,便會爭相捕魚,老漁夫不用花力氣撒網(wǎng),捕到的魚卻和漁民們差不多。老漁夫只要拍拍手,水獺們一聽到信號,就會游攏過來,爬到他的衣領親熱,蹭著老漁夫的腿求他抱抱,像獵犬一樣的聽話。
這是戶部郎中李福親眼所見的。
《酉陽雜俎·詭習》原文:
元和末,均州鄖鄉(xiāng)縣有百姓,年七十,養(yǎng)獺十余頭。捕魚為業(yè),隔日一放出。放時,先閉于深溝斗門內,令饑,然后放之,無網(wǎng)罟之勞,而獲利相若。老人抵掌呼之,群獺皆至,緣衿藉膝,馴若守狗。戶部郎中李福親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