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澤生
在音樂或悠揚或沉郁,或輕快或凄婉的旋律交織中,人們總能尋得一片靈魂的伊甸園。萬千音律背后,大音希聲而情寓其中,總有一段悠長的妙曲。
古琴余韻,密林修竹,隱士長嘯。“一曲廣陵散,絕世不可寫?!边@便是嵇康天縱奇才的體現(xiàn)。作為晉朝的名士,或佯狂,或頹廢,或放縱,但他們總是守住心中的一方天地。酒一樽,琴一張,邀月而奏,乘興而起,于幽林中長嘯,咀嚼自我世界的余味。嵇康,才華橫溢的竹林七賢之首,不愿與黑暗的世界為伍,便歸隱林泉,徜徉于水光山色間,優(yōu)雅地挑動著琴弦,流淌出的樂音也清澈明凈。正如他純凈的內(nèi)心,不為高官厚祿所動,不為世俗的禮法所拘,樂映人心,琴音與心聲相和,那是隱者高貴的靈魂,孤獨地飄蕩在天地間。
交響樂曲錚錚,英雄流芳百世。德國音樂家貝多芬,26歲開始失聰,50歲完全喪失聽力。這對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來說,無異于宣判了他在音樂世界的死刑,但他并非庸人,而是英雄。他敢于向無常的命運發(fā)出吶喊,創(chuàng)作了深邃沉郁的《命運交響曲》,借此扼住命運的咽喉。雖然身已殘疾,但他的樂曲卻不陰郁,始終洋溢著莊重的氣息。正如他所說的:“惟其痛苦,才有歡樂?!必惗喾矣靡魳肺拷鍩o聲世界中的自己,他戰(zhàn)勝了命運,而他的音樂也記錄了自己的心路歷程,記錄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斗爭史。于感官的無聲中尋找純粹的天籟,于人生的黑暗中追求光明,這就是他在音樂中所寄托的。
戰(zhàn)歌聲聲,勇投救亡大洪流。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guān)頭,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樂曲應運而生,《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松花江上》……它們唱響了人們心中不滅的戰(zhàn)斗激情,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鏗鏘的樂聲中,飽含著人們內(nèi)心熾熱的愛國之情,交織著前仆后繼的大無畏精神。它們的廣泛傳播,為救亡大潮的興起推波助瀾,也促使無數(shù)人奮進抗爭。它們在烽火年代對人影響深遠,是勝利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護身符,守護著人們心中虔誠的信仰,激勵著人們在暮色中前行。
音韻悠長,樂動四方。大音希聲,情寓其中。音樂承載著鼓舞人心的重任,指引著后世望向未來的目光。
【湖北荊門市龍泉中學嵐光文學社,指導老師:鄧濟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