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瑜,葉敏慧
(中國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安徽 合肥 230001)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不斷增加,咽喉、食管及周邊括約肌等部位的組織結構發(fā)生退行性改變,神經(jīng)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遲鈍、黏膜萎縮變薄、肌肉變性等常導致飲水或進食時發(fā)生嗆咳,產(chǎn)生吞咽困難,易引起肺部感染、窒息甚至死亡[1-2]。掌握老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實際情況并采取針對性護理及康復措施,對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著重要意義[3]。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Gugging吞咽功能評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評估的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吞咽障礙患者的應用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
選擇2019年6月至11月中國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治療的100例老年吞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實驗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82.64±3.21)歲;腦梗塞18例,腦出血6例,帕金森7例,肌無力3例,其他疾病16例。對照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83.37±4.31)歲;腦梗塞20例,腦出血5例,帕金森7例,肌無力3例,其他疾病15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年齡72~89歲,生命體征平穩(wěn),Barthel日常生活功能評分<60分,神志清楚,能聽懂指令,能配合完成老年吞咽功能篩查的患者;(2)自愿參與調查研究且對研究內容明確。排除標準:(1)嚴重認知功能障礙、不能配合者;(2)納入研究前已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口唇、舌強化肌肉力量鍛煉、舌部味覺刺激、攝食訓練等。實驗組采用結合GUSS評估的綜合護理干預[4-6],具體如下:(1)GUSS評估吞咽功能:①間接吞咽功能評估:包括患者保持>60°坐位的15 min注意力;咳嗽2~3次;吞咽唾液正常;無有流口水;發(fā)出a、o等聲音無異常。每項1分,共5分,滿分者進入下一項評估。②直接吞咽功能評估:進食1/3到1/2匙糊狀食物,吞咽不能和延遲各1分,吞咽順利2分;咳嗽出現(xiàn)在吞咽之前或吞咽階段或吞咽之后3分鐘內0分,無咳嗽1分;有流口水0分,無流口水1分;聲音變化:聲音變化0分,無變化1分。重復3~5次,無異常5分。③食物評估:按直接吞咽功能評估標準評估。液體食物先以飲用水3、5、10、20 mL遞增方式讓患者飲用,無異常者給予50 mL并囑咐患者按照自身最快速度飲用。固體食物評估要求10 s內吃完提供面的包切塊,重復5次。(2)綜合護理方式:①吞咽功能訓練:使用棉簽等物品刺激患者臉頰、嘴唇、舌頭,應用適量的不同味道的果汁或者調味品刺激患者的舌頭味覺功能;指導患者屏氣發(fā)音、伸舌、鼓腮吹氣及空咽動作,5個循環(huán)/d ,2次/d,并注意保溫[7-9]。根據(jù)GUSS評分調整飲食策略,20分可以正常飲食;15~19分者建議給予濃而稠的食物或易于咀嚼的軟食;10~14分者建議固態(tài)食物;0~9分則禁止經(jīng)口進食,采用管飼或靜脈營養(yǎng)。②口腔護理:采用生理鹽水或者專業(yè)漱口水清潔患者口腔,鼻飼, 2次/d,飲食后立即清理口腔,定期檢查患者口腔潰瘍等情況。③心理輔導:根據(jù)患者不同情況給予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④并發(fā)癥處理:若出現(xiàn)嗆咳、氣促或者紫紺等情況,要第一時間終止飲食,幫助患者排出食物殘留,避免患者出現(xiàn)窒息。
(1)GUSS評分評估吞咽障礙:20分為無吞咽障礙;15~19分為輕度吞咽障礙;10~14分為中度吞咽障礙;0~9分為重度吞咽障礙[7]。(2)臨床療效:顯效為無吞咽障礙或吞咽功能改善顯著,GUSS評分增加>5分;有效為患者吞咽功能有所改善,3分≤GUSS評分增加≤5分;無效為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分評估吞咽功能:患者取直立坐位,觀察5 s內飲盡30 mL溫水狀況,I級:未發(fā)生嗆咳(1分);Ⅱ級:2次飲盡,未出現(xiàn)嗆咳(2分);Ⅲ 級:1次飲盡,出現(xiàn)嗆咳(3分);Ⅳ級:1次或2次以上飲盡,出現(xiàn)多次嗆咳(4分);Ⅴ級:患者難以飲完,屢屢嗆咳(5分)[8]。(4)生活質量: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QLS)進行評價,包括生活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角色、情感角色、身體疼痛、心理健康等,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5)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吸入性肺炎按文獻[9]標準診斷;(6)Rosenbek誤吸程度評估:食物進入聲帶以下,8級為無用力清除表現(xiàn);7級為用力也難以清除出氣管;6級為可被清除出氣道;5級為食物附著在聲帶,未被清除出氣道;4級為不易被清除氣道;3級為食物滯留聲帶以上,易被清除出氣道;2級為可被清除出氣道;1級食物沒有進入氣道內[10]。
實驗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有效率比較[n(%)]
干預前,兩組患者GUSS評分、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分、QL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GUSS評分、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GUSS評分、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分、QLS
*P<0.05,與干預前組內相比。
實驗組Rosenbek誤吸程度1~4級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Rosenbek誤吸程度1~4級發(fā)生率比較[n(%)]
Fisher精確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吸入性肺炎發(fā)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64,P=0.200)。
老年吞咽障礙是一種常見疾病,長期發(fā)生會導致患者營養(yǎng)不良、脫水、抑郁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xiàn)呼吸道閉塞甚至窒息。GUSS評分是評估老年吞咽障礙的重要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評估方法,其操作更簡便快捷、評估更精準可靠,且不受場地與設備的限制[11],目前主要用于腦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拔管的指征及患者質量管理[10-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復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GUSS評分、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Rosenbek誤吸程度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結合GUSS評估的綜合護理干預能改善老年吞咽障礙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質量。該種護理干預模式,在GUSS評估基礎上,以非流體食物吞咽開始,通過半固體、流體及固體結構等不同質地食物的吞咽試驗,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及吞咽功能障礙的程度,設計合適的食物種類及適當?shù)拿芏染鶆?、黏度,有利于患者吞咽,將發(fā)生誤吸的風險降到最低。此外,根據(jù)GUSS評估結果,判斷誤吸的風險強弱,通過綜合干預,強化吞咽功能訓練(包括口腔肌肉、吞咽動作、舌頭運動、言語功能訓練等),注重吞咽技巧,吞咽協(xié)調性,使訓練更加有針對性,且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進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13]。實驗組Rosenbek誤吸程度1~4級發(fā)生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馬軍廷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基于GUSS評估的針對性干預訓練安全有效。
綜上,結合GUSS評估的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老年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在飲食過程中的誤吸,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