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林晚
孫悟空從一個石猴到斗戰(zhàn)勝佛,經(jīng)歷的事件無數(shù)。那么,對于他來說,哪些關鍵事件意義非凡呢?
拜師須菩提
孫悟空歷經(jīng)十年,尋到靈臺山三星洞。又經(jīng)過十年才學成騰云駕霧和七十二般變化。這二十年,是孫悟空誠心尋師潛心學藝的重要時期。長生不老術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后來上天入地斬妖除魔憑的就是這個本領。沒有這些本領,縱使心性再高,也無濟于事。
被壓五行山
學藝歸來,他能量爆棚,去龍宮索寶,到冥界勾名,上天宮要官,甚至嚷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沒有秩序感,沒有規(guī)則意識,全憑著本能行事。天兵天將的圍剿失利,太白金星的綏靖心態(tài),更助長了他的唯我獨尊。這時的他,就像山洪暴發(fā),不擇地而瀉,破壞力特別大。一個人,本領越大,如果不能正確運用,于己于人都是傷害。孫悟空踏碎南天門打上凌霄寶殿,目的是什么呢?重新建構世界的秩序,解救天上地上蒼神嗎?不是。他只是要成為世界的中心。他覺得憑著金箍棒和筋斗云就可以讓世界圍繞他而改變。如果這時沒有什么力量能夠控制住他,是很可怕的。佛祖把他壓倒在五行山下,對于他來說,意義非凡??v有金箍棒頂天立地卻不能撬動山之一毛,縱有筋斗云一去十萬八千里也無法移動一寸,他也有本領無法施展的時候,自我膨脹的小宇宙冷卻,隨心所欲肆無忌憚的后果是行動不得自由,大鬧天宮的快意換來五百年的懲罰,這代價夠大的,也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反省。
西天取經(jīng)
黃河泛濫,鯀用堵塞之法九年未成,禹變堵為疏,造福蒼生。孫悟空的本領高強,能量充沛,需要疏導,方能發(fā)揮正面作用。佛祖讓他保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實際上是為他指引人生方向。河流沒有方向,才會橫沖直撞,肆意橫流。取經(jīng)事業(yè),對他來說首先是能脫離五行山,擺脫當下的困境,其次是加入唐僧團隊保唐僧往西天拜佛功成后自有好處。其實,西天取經(jīng)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苦歷千山詢經(jīng)萬水求取真經(jīng)勸化眾生,從而改變南瞻部洲口舌兇場是非惡海的生態(tài)。當然,孫悟空最初只有一個單純的目的,自救,至于好處恐怕他未必知曉。但至少孫悟空人生有一個方向,他的精力他的本領派上了用場,西天路途遙遠妖出魔沒,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戴上緊箍兒
可是英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憑什么要聽沒本事的唐僧?看到老虎都嚇得跌坐在地戰(zhàn)戰(zhàn)兢兢,還要絮絮叨叨指責自己打死強盜。此前,孫悟空打死幾個人是家常便飯,何況是要劫他錢財奪他性命的強盜。孫悟空便由著性子,將身一縱,“老孫去也”,留下唐僧在風中凄慘。表面上看,悟空心高氣傲聽不得人言,其實是不認同規(guī)則,不會與世界相處。他對世界的方式主要是打,打天兵天將,打老虎強盜,憑借武力取勝?,F(xiàn)在不能打唐僧,只有去。這打和去,本質(zhì)上是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戴上緊箍兒,一方面通過外力控制他的心性,另一方面迫使他遵守規(guī)則。世界是有秩序和規(guī)則的,誰也不能跳出,除非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佛家的規(guī)則就是不能殺生。唐僧一直強調(diào)出家人要慈悲為懷。底線是不能濫殺無辜。當唐僧認為他觸犯了底線,就念緊箍咒。唐僧念緊箍咒最狠的是三打白骨精。孫悟空火眼金睛,能看出白骨精的真身,可唐僧是肉眼凡胎,對于禮佛之人有天然的好感,當然對孫悟空接連打死三人憤怒難平,何況豬八戒還在旁邊唆嘴。其實,他們的矛盾早就埋下了。孫悟空藝高心性高,對師父唐僧骨子里是瞧不上的。當唐僧要他化齋,他賠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哪里尋齋?”看起來是賠笑,哪里是小心,分明是不恭。“好不聰明”就是好笨,“往哪里尋齋?”反問,語氣強烈。唐僧畢竟是老師,要學生做事推脫就罷了,還指責自己,當然不快。一路行來,這樣的話不止一次。對老師不尊重,對同門更是如此。動不動捉弄八戒,害得八戒經(jīng)常出丑,前面四圣試禪心,八戒被吊就是猴子慫恿的。猴子不尊重師長,不團結同門,一再觸犯唐僧底線,緊箍咒能不念嗎?說到底,這緊箍咒不僅是規(guī)則,還是和世界的相處之道。果然,從那一次悟空負氣出走到被八戒義激回來之后,師徒一心同體,共詣西方,唐僧也很少念緊箍咒了。
打死六耳獼猴
直到五十六回,孫悟空又故技重演,不僅殺了打劫他們的兩個強盜,還殺了收留他們并好心報信的楊老翁的強盜兒子。唐僧氣得念咒趕走孫悟空。這回悟空沒回花果山,徑去南海觀音菩薩處傾訴。招來六耳獼猴,打唐僧搶行李要自己去西天取經(jīng)。這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另一個自己。孫悟空對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真正意義并不清楚,因而內(nèi)心不堅定。西天取經(jīng)是觀音菩薩讓他去的,就好像學生讀書是家長要求的,有著被動的成分。一路上自己斬妖除魔,立下汗馬功勞。沒有自己,唐僧甚至寸步難行,不說感激,至少要表揚的??伤粌H不感激,還念緊箍咒咒自己。這樣平庸無能好壞不分的唐僧保他何用,還不如自己去。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何必帶這個累贅呢?唐僧有著孫悟空沒有的信仰,他信念堅定,哪怕剛逃出魔掌,也不停止西行的腳步;他目標單一,不貪王權,不戀女色;他心懷悲憫,即使被妖精騙過很多次,下一次遇見弱者還要幫助。西天取經(jīng),取的不僅是經(jīng)卷,更是經(jīng)歷,修煉心性,堅定信仰,磨礪性情,剔除魔性,完善自我。孫悟空哪里知道呢?
悟空與六耳獼猴打斗,其實是他在觀音如來的幫助下與自己斗爭的過程?!叭税?,認識你自己”這句刻在希臘神廟上的話道出世間真諦。人最難認識自己,也最難戰(zhàn)勝自己。人,不是自負就是自卑,很難自明。即使理性上自明,感性上也不忍自斗。悟空打死了六耳獼猴,戰(zhàn)勝了不堅定愛自負喜抱怨的另一個自己。取經(jīng)也從被動變?yōu)橹鲃?,從五十九回起,唐僧不再念緊箍咒,孫悟空也一心護佑唐僧,不再濫殺無辜,師徒同心,同赴西天。
心亂,則魔生;心定,則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