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家長會說一些特別狠的話,但他們自己卻不覺得,就像女孩朵朵告訴我的這件事。
有一次期末考試,朵朵的語文沒有考好,這本來是她特別有把握的學(xué)科,自己和爸媽對分數(shù)都寄予很大期望。接她放學(xué)的爸爸似乎比朵朵更受不了成績下滑的打擊,隨口就說:“你看人家小米,語文第一,你考這么點兒分,還老不跟小米好呢!”
朵朵哭了。小米是她在學(xué)校的“天敵”,總欺負她,還拉幫結(jié)伙讓其他女生不和她一起玩兒,她早就跟爸爸說過自己和小米之間的“仇恨”。
爸爸太過分了!朵朵在路上哭了很久,那段路上,她把爸爸從心里刪除了,加入了黑名單!她把心底的秘密告訴他,他卻在這個時候用這個軟肋攻擊自己,讓她又難過又委屈,還特別恨自己不爭氣!
朵朵在信的最后寫道,后來,爸爸和她道了歉,她也原諒了爸爸一時的“口不擇言”,但心里還是很別扭,她總覺得“把秘密傾訴給別人”是一件很不安全的事兒。
看了朵朵寫給我的信,立刻想到了一個詞——相愛相殺。這種愛恨交織的感覺更多地存在于親密關(guān)系之中,特別是在親子關(guān)系中。對于不那么親密的人,人們會很謹慎地使用“相殺”的處事方式,因為一次“相殺”可能就意味著分離。親子關(guān)系有著天然的牢固性,幾乎不會“分離”,這樣可知的底線,讓人們不知不覺間變得“肆無忌憚”。
很多人覺得,親人之間就算彼此吵過、鬧過、被羞辱過,也就像用一把刀劃過水面,過去之后,水面還是會自動恢復(fù),看起來不會留下傷痕。但實際上,只是水面沒有傷痕,刀鋒劃過的痕跡一定存留在水下的容器底部,只是被藏了起來,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罷了。
就像朵朵,她和爸爸又和好如初,爸爸看不出他那句“無心的”羞辱,給朵朵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她覺得把心底的秘密傾訴給別人,是不安全的。
站在爸爸的角度看,他很失望,卻又無力接納自己的失望,便把這種情緒發(fā)泄在女兒身上,打算刺痛她,好激發(fā)出她的斗志;站在女兒的角度,她已經(jīng)很沮喪了,她也想知道自己為什么考試失利,這時候她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勵,刺痛并不會激發(fā)她的斗志,只會讓她心里難受憋屈,雪上加霜。
關(guān)于親子之間如何相處,很多人寫了很多很多的方法、技巧,小荷卻覺得,彼此尊重和正確地表達自己,是一切的基礎(chǔ)。
親人之間不缺乏愛,正是因為“愛之深”才會“責(zé)之切”,但不要忘了,站在你對面的是一個人,ta 有自尊心,所以如果你是家長,你將要說的話殺傷力太強,你如果無法開口和領(lǐng)導(dǎo)、同事去說這樣的話,那么就不要輕易對孩子說;如果你是孩子,你要對父母發(fā)的脾氣,是你不敢和老師、同學(xué)發(fā)的,那么也不要輕易對父母說。
所謂正確地表達自己,無外乎就是把你心底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告訴對方,爸爸如果對朵朵說:“真沒想到啊,語文竟然失敗了,我有點兒接受不了。你覺得是哪里出了問題?”這樣的表達是不是能比羞辱朵朵語文成績不好就是能力不行,能力不行就連不和“敵人”小米玩兒都不配,好一些?
朵朵也不需要強顏歡笑地假裝一切都沒發(fā)生過,她可以在事后告訴爸爸她的難過和擔(dān)憂。孩子在親子關(guān)系中學(xué)會與其他人如何相處的方法,希望我們都能在“好好說話”中收獲和諧的親密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