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杰
幸福,是積極心理學倡導的一種積極體驗。心理學上將幸福劃分了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就我個人理解,幸福其實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舒適的體驗,二是成就的體驗。
舒適體驗,其實很容易理解。想象一下當你躺在柔軟的沙發(fā)上,吃著你最喜歡的食物,旁邊有你最喜歡的人(當然喜歡獨處的忽略這點),看著你最喜歡的節(jié)目……人體的不同感官去體驗舒適,看美的風景,吃可口的食物,欣賞心儀的偶像,聽鐘情的音樂……
但有時候我們又會感覺,明明是在做喜歡的事,為什么會對它產(chǎn)生厭倦?
那是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在做喜歡的事時常常會出現(xiàn)很多外界的干擾,一些不快因子阻礙或者降低了你的舒適感。舉個例子:當你很快樂地在享受美食的時候,你無意識中的超我(道德的我,信仰的我,完善的我)突然跳出來告訴你,再吃下去你又會發(fā)胖了,這時候享受美食就成了一種負擔,也就無法再帶給你舒適感了,只有更多的負罪感,這時候幸福體驗就直線下降了(這種經(jīng)歷本人經(jīng)常體會)。
當然,也有一種很極端的舒適體驗,就是當你在經(jīng)歷過一段很極端的不舒適體驗之后突然體驗到了舒適(這句聽著像繞口令)。用心理學理論解釋就是:感覺對比。舉個例子,前幾天因為智齒的困擾導致我牙齦腫痛幾乎不能張嘴說話,別說吃東西,連睡覺的時候都難受得要命,但是當它突然不疼的時候,我就體驗到了強烈的幸福感,這就是所謂的感覺對比。比的越強烈,舒適體驗就越高,幸福感就越高。
再說說成就體驗。當你費盡心思和精力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時候,這種成就感會讓你產(chǎn)生幸福體驗。當然,講到成就感就不得不和任務難度扯上關系了。試想一下,讓你做一張全是10 以內(nèi)加減法的算術試卷,你做了滿分會有成就感嗎?自然不會有!那讓你解一道很復雜的高數(shù)題,費了半天勁都想不出思路,你會有成就感嗎?自然也不會有!
什么難度的任務會給人帶來成就感從而讓人獲得幸福體驗呢?當然這也因人而異。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玩一個游戲,有些人水平高,簡單模式一命通關,這絲毫不會給他帶來什么成就感,甚至玩了兩個關卡之后就直接調(diào)到困難模式了;有些人水平一般,玩普通模式磕磕絆絆,通過尋求別人的幫助或是通過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犧牲摸索出了游戲的奧義,當他通關時甚至是簡單地完成一個任務時,他就會有成就感。當然,也有個別少數(shù)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值非常高,成就動機非常高,一定要用修羅模式,一命通關才能給他帶來成就感,那這類人想要在平時通過成就體驗來感受幸福是很困難的。
有的人喜歡熱鬧,而有的人喜歡獨處,有的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咸。
任何一個標準的理論或是量表都很難去衡量人的幸福感,只希望每個人都更積極地面對生活,愛自己的生活,愛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