諳幕曉
大概是因為雙12,作為女孩子,購買欲望“噌噌噌”地就上來了。
我一直想買雙老爹鞋,跟著時代潮流一下。去了阿迪達斯的店面,沒有看到喜歡的款式,在F的推薦下,又去李寧店逛了逛,結果一眼看中一雙白灰橙相間的老爹鞋,款式新潮炫酷,鞋底用手按了按,是軟的舒服的。店里打著活動:兩件6.5折,我試穿后滿心歡喜,在低矮的鏡子前照了又照,大抵是我穿著30幾塊錢硬邦邦的短靴久了之后,竟然覺得這老爹鞋就是大好的“禮物”。
可我轉念一想,兩件6.5折又是不劃算的,畢竟我只需要一雙鞋。
心有顧慮地跟一臉笑容的店面小姐姐說考慮考慮,然后轉身溜了。
從小到大,我媽給我的教育便是勤儉節(jié)約。家里我還有個姐姐,每當我身體在生長,需要買新衣服的時候,我媽就說:“姐姐穿過的舊衣服沒壞,還挺新,你能接著穿就穿吧?!闭f著,她手也不停歇,在衣柜里翻著,然后挑出我姐不穿的粉的、綠的、紫的衣服。我嘟嘟嘴,衣服上的印花明顯有些掉了,頓時滿臉失望道:“為什么姐姐能買新衣服,我就得穿她的舊衣服呀?”
“因為姐姐在孩子里排最大,上頭沒有人可以給姐姐衣服穿了。你就乖啦,有衣服就穿,穿壞了沒有衣服再買,要學會節(jié)儉?!?/p>
這明明不是合理的理由,我媽卻老給我講她的艱苦年代——她小時候連吃塊肉都難,吃白粥配點蘿卜干就很滿足了,那時她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稍微豐盛的魚肉飯菜。所以,最后我沒再說什么。
打底衫、毛衣、牛仔褲、羽絨服,一年又一年穿著姐姐的舊衣服,我就這樣慢慢長大了……
耳濡目染的,在我媽的影響下,我長成了一個特別勤儉節(jié)省的人,就連大學本專業(yè)的廣告師證書,我都沒去考,只因為報考費要300多塊,比計算機類型的考證貴了一倍。我甚至在讀大學期間,每個月都預算好一周花200塊的生活費,一周能吃兩次我最喜歡的黑椒豬扒飯——9塊錢。
我爸媽疑惑:為什么從我開學,他們給過我生活費之后,我便不再跟他們要生活費。他們打電話跟我說的最多便是:“該吃吃,該喝喝,這個錢不能省,生活費不夠一定要說?!蔽业募彝l件已成為小康多年,但我卻一度保持著難以改變的“節(jié)儉”,這已是無法改變的習慣了。
后來,在大學即將結束,可以去臺灣做三個月交流生的機會也被我放棄了,只因覺得一萬多的學費好貴。工作后才發(fā)現(xiàn),工作幾個月就能賺到一萬的學費,為什么那時候想不到呢,明明那么好的一個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省錢,我們到底在省什么呢?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得出的答案是:花錢,我能得到從未有過的體驗,我可以吃很多次飽足的美味飯店,我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和舒服的鞋。去郊游,我會因為漂亮衣服多拍幾張美照;去爬山,因為有輕便的鞋我會斗志高昂沖上山頂;我還能去花店抱回一束有紫紅色的睡蓮花回來水養(yǎng)……所有的過程,我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反觀,省錢讓我失去了很多體驗,很多幸福感。
錢沒有了,可以賺,然而幸福感有時候是買不回來的。
10分鐘不到,我乘電梯又返回李寧店,我說:“我要付款,剛才那款鞋沒有我的碼數(shù),還請麻煩調一下貨?!钡陠T小姐姐仍是一臉笑容地幫我做好登記。兩件6.5折,我選擇了買雙襪子湊數(shù)。次日拿到新鞋的我,迫不及待地穿上,給我姐發(fā)了張老爹鞋照片安利她,聲稱今后我是李寧店的粉絲啦!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