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干, 張 波, 柳 菁, 劉祥功, 洪永樂, 朱永安, 李航宇, 郭利偉, 張 順
(1.河南省信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河南 信陽 464000;2.固始縣張廣廟鎮(zhèn)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中心, 河南 固始 465332;3.固始縣陳淋子鎮(zhèn)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中心, 河南 固始 465234;4.固始縣農(nóng)業(yè)局種子技術推廣服務站, 河南 固始 465200)
2009年用兩系恢復系9311與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抗稻瘟病恢復系成恢727雜交,冬季在海南省三亞市藤橋鎮(zhèn)種植F1代。2010年中稻在福建省尤溪縣管前鎮(zhèn)種植F2代,F(xiàn)3代到海南進行加代種植。2011年晚季種植F4代,在將樂黃潭進行抗瘟鑒定,同時在管前選擇穩(wěn)定的株系與廣占63-4 S進行測交。2012年晚季種植F5代及其測交后代,同時在將樂黃潭進行抗瘟鑒定,結果編號NL 227的測交后代表現(xiàn)優(yōu)勢強,群體整齊,抗稻瘟病。2013年中稻在建寧安排制種。2013年把NL 227恢復系定名為樂恢927。廣占63-4 S/樂恢927命名為廣兩優(yōu)927。
圖1 廣兩優(yōu)927的選育
表1 歷年抗性鑒定結果
廣兩優(yōu)927屬基本營養(yǎng)型兩系雜交稻組合,全生育期141.8 d,比對照Ⅱ優(yōu)明86遲熟2.3 d。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桿青籽黃。千粒重較重,每667 m2實際穗13.5萬左右,植株高度121.8 cm,稻穗長度25.5 cm,每穗籽粒數(shù)190.0左右,結實率81.20%,千粒重30.5 g。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2%,整精米率63.4%,堊白度3.3%,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6 mm,直鏈淀粉含量16.1%。
2015年參加省中稻區(qū)試,平均單產(chǎn)520.38 kg·(667 m2)-1,比對照Ⅱ優(yōu)明86增產(chǎn)4.41%,達極顯著水平;2016年續(xù)試,平均單產(chǎn)610.15 kg·(667 m2)-1,比對照Ⅱ優(yōu)明86增產(chǎn)8.06%,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單產(chǎn)565.26 kg·(667 m2)-1,比對照Ⅱ優(yōu)明86增產(chǎn)6.23%。2017年在生產(chǎn)試驗中表現(xiàn)非常突出,產(chǎn)量達569.57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chǎn)13.40%。
2015年室內抗性鑒定為抗稻瘟病,田間抗性鑒定為中抗稻瘟??;2016年室內抗性鑒定為抗稻瘟病,大田檢驗稻瘟病達中抗,綜合兩年的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為中抗稻瘟病。
在福建省作中稻種植,一般福建的高溫天氣集中在7月底,為了避開高溫熱害,根據(jù)該品種的生育期,建議4月下旬播種,5月下旬移栽,秧齡不宜過長,應在30~35 d。選擇肥力中上向陽的田塊作秧田,施足基肥,及時施分蘗肥,促進低位蘗早萌發(fā)、早生長。667 m2播種量宜控制在10~15 kg,用種量1.25~1.5 kg。
密植規(guī)格為父母本行比為1∶10,父本株距25.0 cm父母本行距24.0 cm,母本行距15 cm,畦寬2.7 m。父本每667 m2插2 000叢以上,插足基本苗2萬叢以上,母本每667 m2插2.5萬叢,叢插2~3粒谷秧,提倡淺插,以利早發(fā),確?;久鐢?shù)13萬以上。
基肥要足,追肥要早:氮肥施用量為10~12 kg·(667 m2)-1,氮、磷、鉀混合施比例控制在1∶0.7∶0.9為宜。施足基肥、確保分蘗肥、巧施穗肥和粒肥。水份管理以濕為主,干干濕濕,確保分蘗、壯苗、孕穗。
隨著近幾年對水稻的主要蟲害進行重點防控,一些遷移性蟲害基本得以控制,但近年來因稻飛虱危害后發(fā)生的水稻黑條矮縮、齒矮病較重,因此對稻飛虱的防控要的高度重視。
兩系水稻制種的關鍵是基地的選擇,安全的制種基地是確保種子質量的前提。一般選擇海拔200~350 m的基地為宜。
廣占63-4 S起點溫度較低,不育起點溫度低于23.5 ℃。在沙縣夏制,宜安排在8月20—25日抽穗,母本6月18日左右播種,播始歷期為75 d左右;Ⅰ期父本5月18日播種,播始歷期100~105 d。父母本播差期宜安排在30 d左右,葉差8.0~8.5葉。因廣占63-4 S抽穗較快,花期集中,理想的花遇標準是要求父本早始穗2 d。
父本大田用種量0.35~0.4 kg·(667 m2)-1,一至二期用量比為1∶1,母本大田用為1.5 kg·(667 m2)-1。第1期父本采用兩段育秧,第2期父本與母本采用稀播保溫育苗。母本秧田與大田比為1∶10。
父本移栽25~28 d,母本移栽4.5片左右。母本“只靠種植,不靠頭發(fā)”基本苗12萬株·(667 m2)-1,親本比1∶8。父本株距26 cm,母本株距16 cm。水肥管理應遵循“一重、中促、后控”的原則,氮、磷、鉀的施用應結合起來。
廣占63-4 S對“920”較敏感,施用量不能過大,要本著前輕、中重、后補的原則噴施,用量28~32 g·(667 m2)-1,待抽穗15%~25%時開始施用為宜。
嚴格按照制種田的隔離要求,選擇隔離條件好的田塊作為制種田,一般空間隔離距離要求100 m以上,時間隔離要求20 d以上。在整個父母本生長期間,對其進行嚴格篩查,去掉異型株及顏色形態(tài)不同的雜株。播種前要進行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及鳥害,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薊馬、苗瘟,本田期注意防治穗勁瘟、螟蟲和稻飛虱等多種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