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叔 管鵬
經(jīng)濟學家管清友認為,未來十年是中國股票價值投資的黃金十年。
不過,專家的“看好”也不代表普通投資者閉眼瞎投也能實現(xiàn)“躺賺”。普通人怎么像巴菲特一樣投資?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投資理念。關(guān)于價值投資,以下這些理念,你有嗎?
買股票=買公司
正如巴菲特所說,內(nèi)在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為評估投資和企業(yè)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邏輯手段。內(nèi)在價值的定義很簡單:它是一家企業(yè)在其余下的壽命史中可以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的折現(xiàn)值。
所有價值投資常識中,最重要的一條無疑是:投資者應將買入、持有某公司的股票,看作擁有該公司經(jīng)營實體的一部分。
于是,當我們決定長期投資股票,合理的推論便是:我們追求的回報,應該主要寄希望于公司未來創(chuàng)造的增量價值,而非利用市場波動。
公司創(chuàng)造的價值最終沉淀為“可供分配的自由現(xiàn)金流”,回報股東,無論是通過何種形式——分紅、回購,或者是利潤增長推高市值。
一個公司的價值是可以被評估的,評估價值是投資者的核心工作。一如巴菲特所言:“價值投資者,主要是商業(yè)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p>
這項工作的難點在于,它不是借由計算器便可完成,商業(yè)分析中,模糊的定性往往比精確的定量更為重要。
要具備這一綜合技能,需要投資者長期觀察和思考生意模式、管理水平、競爭格局,甚至人性與文化的變化,需要在能力圈內(nèi)耕耘多年。
大部分時候,投資者無法展望一家公司5年或10年后的生意模式和管理進化,即便當前看似被低估的價格,也無法彌補未來展望上的不確定性,于是只能放棄。
這是投資過程的常態(tài),不必在意,繼續(xù)下一個公司就好,研究工作會附帶知識復利和未來不期而遇的驚喜。
如果能夠確認公司擁有持久的競爭優(yōu)勢,而只是因為目前估值高企,不適合買入,那么投資者應該持續(xù)跟蹤這家公司的發(fā)展態(tài)勢,并定期檢查估值動態(tài)。因為好公司是稀少的,我們需要多一點耐心,才能在市場未來波動中把握住機會。
非好公司不投
讓我們想象一下,假設你需要投資10萬元買股票,現(xiàn)在有以下兩種選擇:高估的A公司和低估的B公司。
乍一看,顯然買B公司更劃算,因為同樣的資金,B公司的股價更便宜,能買的股數(shù)也足足多了一倍。
轉(zhuǎn)眼10年過去,A、B兩公司的業(yè)務一如往常,市場也還是維持了原來的估值,此時投資在A公司的10萬元增值為40.5萬元,而投資估值“更便宜”的B公司只增值到21.9萬元。如果再持有10年又會如何?
投資者要分辨出公司被低估是因為市場的短視誤判,還是長期合理存在。前者通常意味著投資機遇,時間會糾正市場錯誤的定價,投資者有望取得超越平均的收益率。
而后者則多見于“價值陷阱”,價值隨著不斷變壞的生意和平庸的管理而損耗,時間如入黑洞,初始的低估很快被磨平,投資者最終深陷其中。因為在平庸公司上浪費的時間,原本不僅可以用來享受好公司的成長,看時間的玫瑰綻放,還能積累觀察好生意的認知復利,用來指導未來一生的投資。
這些金錢和認知,都會因為執(zhí)迷于便宜的壞生意而成泡影。
時間澆灌復利之花
巴菲特說過,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你就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投資最難的部分是:找到真正的好公司,并等到一個可以投資的價格。然后始終抱牢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延遲滿足,讓盈利能力隨著時間不斷增長。
讓我們回顧伯克希爾的經(jīng)典投資案例。1988年,在可口可樂品牌家喻戶曉幾十年后,巴菲特終于等來了入股可口可樂的機會。當時的可口可樂管理層在百事可樂的競爭壓力下,自作聰明地推出了更好喝的新可樂,冒犯了消費者,股價大跌,最終管理層不得不恢復老可樂的供應。巴菲特抓住公司犯錯的機會,買入13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這相當于伯克希爾當時1/4的資產(chǎn)。
巴菲特不僅看到了可口可樂收獲消費者偏愛,未來能夠持續(xù)提價的完美生意模式,更看到了可口可樂即將走向全球市場的契機,可口可樂有望在數(shù)十年內(nèi)持續(xù)成長。
時間是投資中除了金錢外最重要的因素,好公司也需要時間來滾動復利。忽略時間,投資股票以求迅速致富是不合邏輯的。
持有好公司,耐心享受其成長,同時意味著投資者可以避免諸多無謂損耗。
首先,不斷地買賣意味著無休止的傭金、印花稅,還有紅利稅的損失。節(jié)省了這些隱性的費用,長期的復利得以提升。想象一下,100萬元的投資以每年4% 的復利增長,如果每年可以在交易環(huán)節(jié)省下3% 的成本,20年后會有怎樣的差異?
其次,長期持有好公司可以隔絕市場的干擾,這些損耗的心力,投資者原本可以用來提升認知的復利,打造對公司前景的洞察力,或者選擇專注于主業(yè),提升自己在職場工作中的競爭力。
最為重要的是,知曉“好公司需要時間來成長”,投資者將得以隔絕噪音,明知“弱水三千”也心甘情愿“只取一瓢”,比較容易保持平常心,也能將創(chuàng)造和積累財富的時間最小化,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的體驗最大化。
這種坦然淡定的生活本身,不就是追求財富想要達到的目標嗎?
擁枕“睡后收入”
人們常常會因為股市下跌感到痛苦,殊不知問題并不出在“股”上,而是出在“炒”上。
避免痛苦和長期損失最好的辦法,是在理解“買股票=買公司”“非好公司不投”“好公司需要耐心持有”這些投資常識之后,一邊專注于積累第一桶金,一邊積極磨煉自己發(fā)現(xiàn)和理解好公司、好管理、好價格的能力。
初學者切記要保持耐心,一定要在確定自己找到了好公司,且勝算極高的情況下,才開始自己的第一筆投資。第一筆投資的動作記憶和成敗,很可能將影響未來的投資取向。
對于那些擁有合適性格,愿意投入興趣、時間和精力的投資者來說,股市會不定期地提供屬于他們能力圈范圍內(nèi)的機會。隨著能力圈的擴張和時間的累積,投資者將擁有一攬子優(yōu)秀的公司,并享受它們的成長果實。
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內(nèi)找到3個以上公司,我們的投資便已足夠分散,并能承受大部分外部沖擊。讓我們享受“睡后收入”的同時,睡得安穩(wěn)香甜。
如果沒有信心選出自己能看懂并愿意長期持有的好公司,投資者可以選擇工具來代替自己的主觀選擇,并將絕大部分精力用于繼續(xù)推進主業(yè)。
如此雙管齊下,經(jīng)過時間的醞釀,相信復利一樣不會遜色。
財務自由的話題經(jīng)久不衰,而能享受不為財務所累,甚至實現(xiàn)“我的時間我做主”夢想的人,通常是秉持長期主義,積跬步以至千里的典型。投資實務未必需要人人親手處理,處理的理念和出發(fā)點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