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蹦敲慈绾紊虾眯W語文作文課呢?根據(jù)不同學段,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與教學。
一年級作文是基礎階段,基本都是看圖作文,考察學生的觀察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的完整流暢性。而二年級作文,就需要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完整表達一個故事或者事件,需要學生將觀察到的內容按照順序完整地表達出來。針對這類作文,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實實在在地觀察,然后再寫,讓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從三年級開始,作文對結構層次、內容和立意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會讓學生拿到題目后列一個提綱,形成結構性的框架。接下來,考慮每一段是否需要有中心句,中間段落是否需要有過渡句,主體部分是否有可以運用的好詞好句,結尾處是否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升華主題。根據(jù)這樣的思路下筆去寫,寫出來的文章結構是完整的,層次是清晰的。
作文一定要講求真情實感。比如,寫景點時,如果學生確實去過這個景點,用心觀察、感受,那么寫出來的文章會有一種真實的美感,整體流暢、富有感情,反之,就會有生硬拼湊的感覺。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我自己孩子的身上,我每次帶孩子去新的地方,回來都會讓她寫一篇感悟。她一開始不是很情愿,但養(yǎng)成習慣后,她自己就會主動去寫,寫出的作文不但結構完整,各種好詞好句也用得十分貼切。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體驗。比如,上課時教室外下起了小雨,這時可以讓學生到學校的小花園里去觀察,觀察雨滴落在花朵上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在觀察后寫出的作文往往內容豐富,充滿感情與想象力,比喻、擬人的手法在文章中也處處可見。
每次寫作課之后,可以讓寫得好的學生讀一下自己的文章,其他學生進行點評;也可以讓寫得不是太好的學生讀一讀自己的文章,其他學生提出建議。教師在最后統(tǒng)一點評、升華,讓每個學生都有提升的空間與方向。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多種方式、方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寫出結構完整、邏輯清晰、感情真實豐富的好文章。
(作者單位:東平縣商老莊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