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旦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引子課文”的出現(xiàn)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通過詳細分析“引子課文”在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再結合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要求,對“引子課文”的應用方案進行研究,希望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引子課文”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內(nèi)容,課外閱讀教學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滿足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教師必須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并針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探索教學新方向。因此為實現(xiàn)該目標,要求教師積極改變教育理念,探索“引子課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一、“引子課文”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的價值
著名教育家杜威(美)認為,在閱讀中教材只能成為學生的向導,并不能替代學生的所有學習體驗,在閱讀期間學生必須要走出教材的范圍,探索新的學習環(huán)境。從教學現(xiàn)狀來看,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包括學生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學生閱讀方法匱乏,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發(fā)展“引子課文”理念出現(xiàn),并在課外閱讀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所謂“引子課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托教材文本,在挖掘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以教材文本為引子,篩選出與教材文本存在關聯(lián)的課外讀物,最終達到充實閱讀教學的目的。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引子課文”能夠為學生架起一個課內(nèi)外溝通的橋梁,這是因為教師所選擇的“引子課文”普遍兼具文學與美學價值,有“引子”與“例子”的雙重功能,通過發(fā)揮“引子課文”的作用,能夠有效開闊學生視野,將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帶入課堂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課外閱讀,并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最終自由遨游在課外讀物的海洋中,加快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引子課文”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的應用策略
(一)根據(jù)課文節(jié)選引入課外閱讀作品
按照“引子課文”的課外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特征,在把握課文內(nèi)容、主旨的基礎上,適當?shù)倪\用“引子課文”,這樣才能達到有效鍛煉學生的目的。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的《草船借箭》一課中,本節(jié)課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教師按照“引子課文”的課外閱讀要求,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引導,從“引子課文”中提取到關鍵信息。例如在《草船借箭》的開頭,就描寫了一個嫉賢妒能的周瑜形象,教師就可以從“周瑜”的人物形象入手提取“引子”:“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赤壁大戰(zhàn)勝利的關鍵人物,但是如此才華橫溢的一個人,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其中發(fā)生了哪些故事呢?”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學生的興趣愛好瞬間被激發(fā),此時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趁學生興趣盎然之際快速導入課外閱讀科目——《諸葛亮三氣周瑜》,讓學生了解赤壁之戰(zhàn)后,諸葛亮與周瑜兩個“盟友”在戰(zhàn)后發(fā)生了哪些故事。而在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以《諸葛亮三氣周瑜》為引子,引導學生思考:“在周瑜死后,東漢末年的局勢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若周瑜沒有死亡,歷史又有可能發(fā)生什么呢?”通過這種問題,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三國演義》,實現(xiàn)課外閱讀目標。
(二)從單篇向相關主題課文的引入
按照“引子課文”的教學需求,教師在課外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確定閱讀主題能內(nèi)容,注意從課外讀物中合理選擇與“引子課文”有關的知識點,并按照學生的學習、閱讀能力,指導學生完成閱讀清單,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工作。
例如在部編版的《我是一只小蟲子》的課外閱讀教學中,由于本篇課文的主題是想象,那么教師就可以在青少年推薦讀物中選擇類似的作品為學生繪制課外閱讀清單,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達到教育目的。例如學生在閱讀《我是一只小蟲子》之后,會開始想象自己成為一只蟲子之后的所見、所聞、所想,教師可以趁著學生想象之際,將《海底兩萬里》等課外讀物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想象在無盡海洋下漫游的場景?;蛘呓榻B《蝸牛日記》《蚯蚓的日記》等與蟲子主題相對應的作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三)從名篇引向名家閱讀
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選擇名人大家的作品,并以此為引子不斷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樣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例如在部編版《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中,作者陸游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為達到課外閱讀的目的,教師可以設置“愛國主義”的主題,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以下要求:①了解陸游的生平事跡,掌握作者書寫《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時的背景故事,品味故事的韻味內(nèi)涵;②讀讀歷史,了解北宋滅亡時期文人墨客寫了哪些著名的詩詞,如《憶秦娥·梅謝了》《示兒》等;③聲情并茂的閱讀《示兒》,了解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對于恢復故都的迫切希望。
在“引子課文”中,教師以文學大家陸游為引子,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了解了南北宋交替的歷史情況,并品味了宋朝詩詞的文學美,并將愛國主義精神滲透給學生,取得了滿意的課外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引子課文”的出現(xiàn)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因此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應該正確認識到“引子課文”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積極調(diào)整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在“引子課文”的作用下養(yǎng)成學習的興趣,并不斷開拓視野,加快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這樣才能充分適應未來教育需求。
參考文獻
[1]趙會保.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延伸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9(10):68-69.
[2]楊延玉.課外閱讀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下),2018(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