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琦楠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我們的世界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在當今時代,我們要有個體處在共同體中的意識,將個體融入共同體中。
在原始社會,人們聚族而居,共同搭屋,共同捕獵,以維持生活,他們就是一個共同體。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近代的發(fā)展與世界脫節(jié),將自己孤立于整體之外,自然無法跟上整體的發(fā)展變化。處在大整體的時代,我們不能試圖將自己割裂成與整體不相關的部分。
魯迅在《且介亭雜文末集——這就是生活》中寫道:“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边@句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極好的闡釋。全國各地的醫(yī)務工作者前往武漢,全國各地的物資運往武漢,祖國的各個部分都在援助武漢這一小部分,共同維護著我們這個大整體。
除此之外,不少國家也向我國伸出了援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而當其他國家受困于疫情時,我國也派出醫(yī)療隊和捐獻出物資,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部分與部分的互助,都是對世界這一整體的維護。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試想一下,倘若疫情初期,各地都對武漢不管不顧,各國都對我國的困境視若無睹,我們還能像如今一樣恢復正常生活嗎?一個人是一個孤舉者,一群人是一群眾行者,我們只有做好眾行者,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奇跡。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碑斘覀兛吹剿艘蛩离y而離去,縱然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我們也會為之難過,這是人類的共情。這也更加印證了“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的整體觀念。誰都不是孤舉者,誰都應該是眾行者中的一部分。
現(xiàn)如今,整個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每個個體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因此,我們應堅持走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fā)展之路,要有處在共同體中的意識,將個體的力量轉(zhuǎn)變?yōu)椤氨娦姓摺钡牧α俊?/p>
唯此整體之思想、眾行之精神,“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只有發(fā)揮“眾行者”的力量,我們才能在這個聯(lián)系日益緊密的世界中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作者系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 學生,指導老師:顏偉斌】
點評
本文闡釋了擁有整體意識的重要性,提倡發(fā)揮眾行者力量。開篇引用名言引出話題,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然后舉了原始社會的共同生活和清朝的閉關鎖國,兩相一對比,自然而然提出了整體的重要性,然后結合當前的抗擊疫情談發(fā)揮眾行者力量的重要性。語言有氣勢,有理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