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洋
【關鍵詞】肝臟手術;術中;低體溫;發(fā)生原因;護理措施
患者患有一些肝臟疾病,往往需要采取手術治療。但是,在手術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針對患者低體溫問題做出有效的護理,將會影響到手術操作的順利進行,并且影響到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只有了解低體溫在術中發(fā)生的原因,并且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才能夠防范低體溫的發(fā)生。基于此,本文首先針對肝臟手術術中低體溫的原因,并對應用相關護理措施的效果進行觀察,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10至2020年10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肝臟手術治療的患者106名,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3例。對照組,男31例,女22例,33歲~81歲,平均年齡(35.69±5.31)歲。實驗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32歲~80歲,平均年齡(36.38±4.42)歲。納入標準:患者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障礙或者是合并其他器官疾病[1]。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即術中發(fā)現患者出現低體溫現象,配合術者做出相應處理。
1.2.2觀察組觀察組采取低體溫護理。第一,強化巡回護士巡視。對患者的血壓、皮膚、面色進行細致觀察,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開展直腸體溫檢測;第二,對手術室內溫度進行調整,控制在22℃~24℃的范圍內,保障濕度在40%~60%范圍內;第三,利用加熱、干燥的手術巾或者是被單覆蓋未手術的部位,將不必要的皮膚暴露減少。第三,將患者所需要輸入的液體預熱至37℃~38℃,再輸入至患者體內,避免熱量的丟失。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術中發(fā)生低體溫的例數。(2)自制院中評價量表,對比患者護理效果。作顯效、有效、無效三級劃分,有效率=(顯效+有效)÷組別例數×100%。顯效:無體低溫現象發(fā)生。有效:發(fā)生低體溫現象,處理后恢復正常。無效:發(fā)生低體溫現象,處理后再度發(fā)生。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 討論
患者由于肝臟疾病問題,部分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但是,在治療過程中,會因為以下幾點因素,造成患者出現術中低體溫現象:第一,麻醉因素。在患者全身麻醉期間,會對其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造成影響,干擾中樞性體溫調節(jié),造成患者降低2.5℃的低溫反應閾值。同時,絕大多數的麻醉藥物存在擴血管作用,會增加患者的散熱;肌松藥會麻痹患者的骨骼肌,造成肌張力的產熱作用喪失,丟失熱量而發(fā)生低體溫現象。第二,環(huán)境因素?,F如今,針對現代化手術室要求以及外科手術發(fā)展而言,絕大多數的手術室都會采取凈化空氣層流設施,通??刂剖中g室的溫度在22℃ ~24℃。層流手術室的室內空氣快速對流以及常規(guī)溫度,會將患者的機體散熱增加,進而造成患者降低體溫。第三,機體因素。在消毒手術皮膚的過程中,蒸發(fā)消毒液會造成患者大量熱量的喪失,進而迅速降低患者的體溫。除此以外,肝臟手術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加之暴露的范圍比較大,在術中采取常溫液體對切口進行沖洗,會造成外周血管的收縮,導致熱量的喪失。除此以外,在患者身上覆蓋的無菌敷料,如果被沖洗水浸透,同樣也會散失患者機體的熱量。第四,術前因素。在患者手術以前,往往需要6 個~8 個小時的禁食水時間,如此,會造成患者熱量的供應缺乏,加之患者需要穿著單薄的病號服等待手術,此時發(fā)生低體溫并未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導致在術中同樣發(fā)生低體溫情況。而只有在了解發(fā)生低體溫的原因后,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才能夠實現患者此現象的有效規(guī)避,維護患者的治療安全。
本文通過調查后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在針對術中低體溫問題采取了相關護理措施以后,能夠顯著降低患者低體溫的發(fā)生概率,進一步提升護理效果,同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的差異(P <0.05)??梢宰C明,對肝臟手術患者術中低體溫的發(fā)生原因加以分析,并且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可以實現低體溫發(fā)生幾率的降低,確保患者可以平安、順利度過治療過程,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