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霞
語文學科自身有著與生俱來的思想性,如古代的詩詞歌賦、文化精神都有著獨特的韻味,學生在學習和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以及人生觀念。因此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這其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最能直擊學生心理問題的主渠道。初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這也就意味著在語文閱讀中滲入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虛榮心等較強[1],稍有不慎就會給這一時期的學生帶來心理傷害,從而導致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當下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的心理成長。尤其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許多傳奇英雄事跡,而這些英雄精神都能作為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標桿,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jié)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
傳奇英雄事跡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正確的三觀能夠幫助學生在以后的人生中走得更穩(wěn),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挖掘內(nèi)容中的有利問題滲入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身心得到共同發(fā)展,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1.設置問題進行文章閱讀,挖掘文章人物精神滲入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閱讀需要學生靜下心來多次品讀,才能有效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中心含義,才能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滲入文章中,利用文章積極樂觀、迎難而上的高貴品質(zhì)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從而能夠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
比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文章時,教師告訴學生這是一篇具有人生哲理的文章,然后要求學生嚴肅、安靜地閱讀完,并簡要概括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變化及最后明白的人生哲理。通過教師對文章簡單的概要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潛意識搜集主人公身上的精神以及遇到問題時的心理變化,最后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明白文章是主人公的一次爬山經(jīng)歷,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來,最后通過父親的鼓勵克服恐懼得以脫險。從而明白人生哲理:“人生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在面對困難時一定要勇敢地面對問題,逃避和害怕是沒有用的?!庇梦闹械娜松芾砀玫丶钭约骸?/p>
2.創(chuàng)設口語故事交流活動,加深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認知
人的交際能力與其心理素質(zhì)有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2]。教師在設計口語交流活動時一方面要符合學生的語文水平,另一方面要有利于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發(fā)育。學生通過交流提高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并且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讓學生準備好一則教材中或者課外閱讀到的寓言故事,通過對故事的閱讀理解,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表達,并且要表達出文章寓意。比如,有學生選擇《夸父逐日》進行閱讀理解,這是一篇神話故事,學生對于這樣的故事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在閱讀時能夠更用心地投入和理解。然后用自身掌握的語言文字轉(zhuǎn)述給另一名同學,通過閱讀得到啟示:應該有勇敢的斗爭精神,對未來對人生要有美好的理想,但同時做任何事都要量力而行,不做不切合實際的事情。教師利用學生這一層理解,引導學生對學習目標進行理想規(guī)劃,并鼓勵學生為之努力。
3.通過閱讀文章揣摩人物心理活動滲入心理健康教育
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構(gòu)建健全的人格。教師通過文章中人物心理活動的對比,來攝取正確的心理知識。如《愚公移山》這篇課文中主要人物有三個,對移山這一事情,三個人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心理態(tài)度,通過閱讀教學學生明白愚公之妻子對于移山這一件事表示疑惑,是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對于一件還沒開始做的事想都不敢想的心理。智叟則說愚公太愚蠢了,嘲笑愚公這一年紀連山上的草木都動不了還想著去移山,簡直是癡人說夢。這是很明顯的嘲笑心理。愚公不顧及妻子的疑問以及智叟的嘲笑,依然制訂了明確的目標并且為之努力,過程中不畏懼困難地向著目標矢志不渝地努力。
教師引領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目標,并借用愚公精神堅持不懈地努力,從而完成目標。
三、結(jié)語
初中學生由于學習壓力逐漸加大,開始出現(xiàn)不同的心理問題,為了減少不良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教師應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研究,挖掘有利的思想滲入心理問題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易國越.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 新課程(中旬),2019(3):240.
[2]李自斌,胥積宏.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析[J].學周刊,20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