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毛澤東對孔子及《論語》的態(tài)度

      2021-07-30 02:44謝茂松
      博覽群書 2021年7期
      關(guān)鍵詞:孔夫子圣人論語

      謝茂松

      在中國古代經(jīng)典中,《論語》是毛澤東最為熟悉的,也是運用最自然、最自如的。

      1936年毛澤東在接見埃德加·斯諾時說:

      我八歲那年開始在本地的一個小學堂讀書,一直讀到13歲,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讀孔夫子的《論語》和《四書》。

      1942年2月1日,毛澤東則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回憶他識字便是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套”學來的?!墩撜Z》可謂是毛澤東讀書的童子功,他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的談話中說“小時候讀孔夫子的書”是“背的,可是不懂”。

      從青年時代開始懂孔子、懂《論語》開始,毛澤東對于孔子、《論語》的態(tài)度則經(jīng)過了幾番變化。毛澤東在湖南一師上學時尊孔子為圣人,五四時期對孔子有所否定,之后對于孔子的態(tài)度一以貫之的則總體上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雖“不承認什么圣人不圣人”,但承認孔子的歷史地位,尤其強調(diào)要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寶貴精神財產(chǎn)。毛澤東在晚年則對于孔子更多的是取嚴厲批判的態(tài)度,不過這也沒有表面這么簡單,對此依然也要加以毛澤東所說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具體分析。

      毛澤東在領(lǐng)導中國革命以及建設(shè)時期,對于孔子、《論語》的運用可謂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皬男乃笔钦渭摇?zhàn)略家讀《論語》,而非本本主義、腐儒、考據(jù)式的讀《論語》。我們從毛澤東在不同的歷史時間段對于《論語》的運用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毛澤東的“時中”的政治家的智慧。

      “不逾矩”之“矩”則是毛澤東本人所說的歷史唯物主義。毛澤東對于孔子、《論語》時而肯定,時而又有否定,時而態(tài)度嚴肅,時而態(tài)度幽默,并非沒有章法、前后不統(tǒng)一,而是一方面看出《論語》作為毛澤東的童子功,他能對《論語》運用自然、自如,另一方面是具有他高度肯定的六組惠能《壇經(jīng)》的精神,六祖《壇經(jīng)》表面的“喝祖罵佛”背后其實是不著相、無所住的精神,不著相、無所住正是佛教的真精神。毛澤東對于孔子、《論語》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在最根本上都是對于孔子真精神的把握,是對于孔子精神的真繼承與真發(fā)展、大發(fā)展。循此,則對于毛澤東與孔子的深刻精神聯(lián)系具有豁然貫通之感。

      毛澤東的圣人觀的演變

      兩千多年來孔子是與“圣人”這一稱呼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毛澤東對于孔子、《論語》的態(tài)度自然也突出體現(xiàn)在他對于孔子的圣人地位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認識上。

      毛澤東在湖南第四師范學校讀書(后并入湖南第一師范)的課堂筆記等資料中有大量《論語》的內(nèi)容。

      毛澤東更視孔子為圣人,1917年8月他在給湖南一師的老師黎錦熙的長信中說:“圣人通達天地,明貫過去現(xiàn)在未來,洞悉三界現(xiàn)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復起,不易吾言?!?他認為孔子作為圣人“惟在得一大本而已”。毛澤東年輕時特別強調(diào)對于大本大源的把握。當年11月,毛澤東在他主辦的湖南第一師范工人夜學開學儀式上,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禮,這也記錄在他所寫的《夜學日志》中:“整隊向國旗、孔圣行三鞠禮,職教、學生相向互行一鞠躬禮。”

      毛澤東對于孔子的態(tài)度,在讀到馬列主義后開始有所變化,1971年8月25日時毛澤東跟華國鋒提到他在1918年才讀馬列:“我讀了六年孔夫子的書,又讀了七年資本主義的書,到1918年才讀馬列主義?!?/p>

      1919年五四運動時,毛澤東開始反對孔子:“我們反對孔子,有很多別的理由。單就獨霸中國,使我們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隸,也是不能不反對的。”毛澤東反對孔子的理由之一是偶像崇拜造成的思想不自由。

      不過毛澤東當時對于孔子的反對,也不是表面上這么簡單。1920年他在離京去上海的路上,專門在曲阜下車拜謁孔廟,他在1936年7月對斯諾詳細回憶起當時的細節(jié):

      在前往南京途中,我在曲阜下車,去看了孔子的墓。我看到了孔子的弟子濯足的那條小溪,看到了圣人幼年所住的小鎮(zhèn)。在歷史性的孔廟附近那棵有名的樹,相傳是孔子栽種的,我也看到了。我還在孔子的一個有名弟子顏回住過的河邊停留了一下,并且看到了孟子的出生地。

      毛澤東在領(lǐng)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被全黨確立為黨的最高領(lǐng)導人時,在很大程度上還保留著視孔子為圣人的態(tài)度。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教學工作總結(jié)干部大會上說:

      黑格爾是馬克思的老師,此人似乎當了一世教員。我們中國的孔夫子起初做官,以后撤職,大概就是當教員當?shù)剿腊伞N覀円獙W習黑格爾,學習孔夫子。我們?nèi)陌偃?,可否出幾個孔夫子,出幾個黑格爾呢?孔夫子是圣人,幾千年只此一個。

      毛澤東指出孔夫子作為圣人,幾千年只此一個,評價不可謂不高。當年10月14日,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號召全黨開展理論學習競賽,并特別強調(diào):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yīng)當給以總結(jié),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

      總結(jié)、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寶貴遺產(chǎn),成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待孔子的態(tài)度,毛澤東認為這一態(tài)度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具有重大幫助,這顯示了毛澤東“古為今用”的立場與方法。

      毛澤東強調(diào)對于孔子的評價應(yīng)該是歷史的,1943年6月28日,毛澤東在一封信上批寫道:“剝削階級當著還能代表群眾的時候,能夠說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蘇格拉底、資產(chǎn)階級,這樣看法才是歷史的看法?!彼鞔_地說:“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歷史的看法”。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1952年10月28日第二次來到曲阜,在孔子墓前再次許久佇立,或許是想起了青年時拜謁孔子墓的情景。他在參觀孔廟大成殿時,對陪同者認真解釋“大成”之意: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孟子說: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這里,孟子把孔子和幾位圣賢進行比較,找出了圣之所在。

      這顯示了毛澤東對于孔孟之熟悉以及對于孔子圣之為圣之所在的把握。

      毛澤東又給眾人一一說明孔子在中國歷史上被不斷加封的地位:

      歷代統(tǒng)治階級給孔子戴了很多高帽子,他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與孔子同代的魯哀公就尊稱孔子為“尼父”。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孔學取得統(tǒng)治地位。唐太宗尊孔子為“先圣”,唐高宗稱孔子為“文宣王”。宋朝加號孔子為“先圣文宣王”。元朝加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朝加號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先師”。

      這顯示的是一種知識的考證,也更加說明毛澤東對于孔子的歷史主義的把握,這背后更深處的是政治家的敏感。

      不管是引用孟子對于孔子圣之為圣的解釋,還是對孔子在歷朝歷代被加封的考據(jù),顯示的都是毛澤東對待孔子的客觀、嚴肅的態(tài)度,不過在客觀、嚴肅的說明之后,毛澤東則轉(zhuǎn)為幽默的態(tài)度:“孔夫子年年有進步,代代都加封啊!” 這一句話讓眾人開懷大笑。此處顯示出毛澤東對于孔子的歷史評價的輕松自如而有把握,他是真正徹底全面地領(lǐng)悟透了圣人孔子,才會有時而嚴肅、時而幽默的充分放松的心態(tài)。

      毛澤東1952年第二次到孔廟時,話語間還多少殘存著其青年時視孔子為圣人的習慣。到1958年底,同樣說到孔子在歷朝歷代被加封的情況時,則去除了這一殘存,他說:

      一個人學問很高,如孔夫子、耶穌、釋迦牟尼,誰也沒有給他們博士頭銜,并不妨礙他們行博士之實,孔子是后來漢朝董仲舒捧起來的,以后不太靈了。到了唐朝好一點,特別是宋朝朱熹以后,圣人就定了。到了明清兩代才被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之位。到了五四運動,又下降了。圣人不圣人,吃不開了。我們共產(chǎn)黨人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承認他的歷史地位,但不承認什么圣人不圣人。

      毛主席說這些話的場合是在武昌的一次會議上談到“有實無名”的問題時以孔子為例子來加以生動說明。毛澤東這一席話中先是表揚孔子學問很高,無博士之名而有其實,進而是道出孔子定為圣人的歷史過程以及五四運動后地位的下降,但毛澤東強調(diào)共產(chǎn)黨人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承認孔子的歷史地位,但卻不承認什么圣人不圣人。毛澤東這一態(tài)度、立場其實與他在1938年提出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寶貴遺產(chǎn),以及1943年提出“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歷史的看法”,都前后貫通一致。

      不過毛澤東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尤其是晚年對于孔子的態(tài)度則發(fā)生了變化,他在1968年的八屆十二中會議閉幕式上說:

      我這個人比較有點偏向,就不那么高興孔夫子了??戳苏f孔子是代表奴隸主、舊貴族,我偏向這一方面,而不贊成孔夫子是代表那個時候的新興地主階級。

      對于孔子的評價的標準是新、舊階級代表的問題,這既是歷史評價問題,對作為政治家的毛澤東而言,這又是政治問題,是指向當下,依然具有古為今用的考慮。

      毛澤東以新、舊為評價標準以及古為今用的考慮,這些在他1973年針對歷史學家郭沫若的《十批判書》的談話以及寫給郭沫若的詩作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

      1973年8月5日,毛澤東寫了他一生最后一首詩作《讀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書事業(yè)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毛澤東對于郭沫若在歷史分期上以春秋戰(zhàn)國之間為奴隸制的分界是贊成的,但對于郭沫若的尊孔反法而罵秦始皇卻不贊成,這根本上還是毛澤東始終秉持的歷史主義態(tài)度。

      毛澤東表面上反對孔子,卻可能反而是在精神、實質(zhì)上最大地繼承、發(fā)展孔子。相反,表面上尊孔的,放在大歷史來看,可能反而是在精神、實質(zhì)上背離了孔子,這是毛澤東特意要批評蔣介石的尊孔的甚深之歷史意義所在。故尊孔與否,根本上不在字面、表面,而在大歷史、長時段視野下的行動與歷史的最終結(jié)果上。

      毛澤東批評“孔學名高實秕糠”,批評的是“孔學”,意味著孔子本人的思想與后世的孔學是有差別的。我們知道,清代學問的一個特點就是批評宋明理學所理解的儒家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從而強調(diào)回到原始儒家、回到先秦孔子本人的思想,毛澤東批評孔學名高實秕糠也可放在這一歷史脈絡(luò)下來定位。同時,區(qū)別孔子本人思想與孔學,也是青年時影響毛澤東很深的李大釗在五四運動時的立場。

      “學而不厭”與三七開的教學制度

      1942年2月1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回憶他幼年對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學習:

      我幼年沒有進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校,學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套,這種學習的內(nèi)容雖然陳舊了,但是對我也有好處,因為我識字便是從這里學來的。

      毛澤東引《論語》中“學而不厭”而高度重視學習: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yīng)取這種態(tài)度。

      毛澤東對于學習的重視,不僅在于個人的學習,同時更重視全黨的學習,延安整風運動就創(chuàng)造了通過集中學習來改造我們?nèi)h上下的學習、從而提高全黨的理論水平的經(jīng)驗。

      《論語·公冶長篇》記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以“朽木不可雕也”的典故來號召大家要努力學習、不可落后。

      毛澤東以《論語》中“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也,故退之”所體現(xiàn)的孔子的因材施教法,在1944年3月22日的《關(guān)于陜甘寧邊區(qū)的文化教育問題》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三七開的教學制度,他說:

      在教學方法上,教員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來講課。教員不根據(jù)學生要求學什么東西,全憑自己教,這個方法是不行的。教員也要跟學生學,不能光教學生?,F(xiàn)在我看要有一個制度,叫作三七開。就是教員先向?qū)W生學七分,了解學生的歷史、個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學生。這個方法聽起來好像很新,其實早就有了,孔夫子就是這樣教學的。同一個問題,他答復子路的跟答復冉有的就不一樣。子路是急性子,對他的答復就要使他慢一些;冉有是慢性子,對他的答復就要使他快一些。

      “正名”:正確理論與主觀能動性

      正名是孔子《論語》中的重要思想,儒家的文化價值觀以及政治社會秩序也被稱為名教、禮教。孔子指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1939年毛澤東在給中宣部部長兼延安馬列學院院長張聞天的信中指出,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而這和“沒有正確理論就沒有正確實踐”的意思差不多。毛澤東向來重視理論、理論學習以及理論指導實踐的極端重要性,“正名”在毛澤東的現(xiàn)代詮釋下,被視為是正確的理論。

      毛澤東進一步指出“正名”的古今一體性:

      “正名”的工作,不但孔子,我們也在做,孔子是正封建秩序之名,我們是正革命秩序之名,孔子是名為主,我們則是實為主,分別就在這里。

      毛澤東一方面認為我們和孔子都在做正名即正秩序之名的工作,只是分別在正革命秩序與封建秩序之名,孔子所要正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不過毛澤東還是指出我們與孔子的差別是分別以實與名為主。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對于孔子、《論語》的“正名”思想的深刻理解并古為今用,既找到二者的相通點,同時又以今、以共產(chǎn)黨的問題意識為主來批評孔子以名為主,批評“孔子的體系是觀念論”。

      毛澤東雖然批評“孔子的體系是觀念論”,但又肯定其中的長處:“觀念論哲學有一個長處,就是強調(diào)主觀能動性,孔子正是這樣,所以能引起人的注意與擁護。機械唯物論不能克服觀念論,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忽視主觀能動性。我們對孔子的這方面的長處應(yīng)該說到?!睂τ谡挠^念論的長處的肯定,是與毛澤東強調(diào)在給定的客觀條件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思想相通的。

      “每事問”與調(diào)查、實踐

      1930年5月毛澤東在其著名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強調(diào)學習孔夫子的“每事問”,通過深入調(diào)查研究來解決問題,他說:

      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因為你未出門時腦子是空的,歸來時腦子已經(jīng)不是空的了,已經(jīng)載來了解決問題的各種必要材料,問題就是這樣子解決了。

      毛澤東又引《論語》中的“不恥下問”來強調(diào)要善于傾聽下面的意見:

      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有些文件起草出來壓下暫時不發(fā),就是因為其中還有些問題沒有弄清楚,需要征求下級的意見。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于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

      傾聽下面的意見的重要性在于文件起草、下發(fā)關(guān)系到黨的政策的制定與落實,毛澤東提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

      中央決定的方針宣布了就要實行,毛澤東1944年5月24日在延安大學開學典禮上講話時引用《論語》的“言可復也”來說明此點,他說:

      《論語》上說“言可復也”,意思是說過的話是要實行的。中央決定的方針,既然宣布了,就要實行,大家可以看。

      毛澤東引《論語》的“言必信,行必果”來說明中國共產(chǎn)黨人言行合一的信用,西安事變后,毛澤東指出:“共產(chǎn)黨的‘言必信,行必果,十五年來全國人民早已承認?!?/p>

      毛澤東還在1936年、1940年以《論語》中“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來給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取名李敏、李訥,可見毛澤東對于《論語》的親近程度。

      《論語·為政篇》記錄:“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泵珴蓶|在黨的七大口頭政治報告上引用《論語》中的這段話來強調(diào)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他說:

      什么是不裝?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追蜃拥膶W生子路,那個人很爽直,孔夫子曾對他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倍镁褪嵌?,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講懂得一寸,不講多了。

      毛澤東進而生動地分析裝的社會現(xiàn)象:

      為什么世界上出了一個裝?為什么會感覺到不裝不大好呢?這是一個社會現(xiàn)象。偷是社會現(xiàn)象,裝也是社會現(xiàn)象。裝特別多,在我們黨內(nèi)也特別多。為什么?母親生他下來就是要他裝的?母親懷他在肚子里就賭咒,就在觀音菩薩面前發(fā)誓、許愿,一定要生一個裝的兒子?當然不是。這是社會的影響,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我們黨內(nèi)不允許裝。不知道不要緊,知道得少不要緊,對馬克思主義知道得很少也不要緊,知道多少就是多少。

      毛澤東還是引用“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來要求各地要講真話,打仗繳槍不報虛數(shù),他說:

      關(guān)于要講真話,我們現(xiàn)在發(fā)了一個通令,要各地打仗繳槍,繳一支講一支,不報虛數(shù)。我們曾經(jīng)有個時期分對內(nèi)對外,內(nèi)報一支是一支,外報一支是兩支?,F(xiàn)在我們專門發(fā)了這個通令,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支為一支,兩支為兩支,是知也。這些問題解決了,我們黨的作風就可以更切實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關(guān)乎著黨的作風的問題,所以非常重要。

      “從心所欲不逾矩”與人難免犯錯誤

      毛澤東認為人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由于主觀與客觀的不統(tǒng)一,個人與黨都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但要勇于改正錯誤,中國共產(chǎn)黨也正是在與錯誤路線作斗爭中得到鍛煉與成長的。毛澤東一再引用《論語》中孔子自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來說明此點,他說:“孔夫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即使到七十歲相信一定也還是會逾矩的?!?/p>

      毛澤東進而指出:“經(jīng)驗是永遠學不足的?!薄扒嗄暌稿e誤,老年就不犯錯誤呀?孔夫子說,他七十歲干什么都合乎客觀規(guī)律了,我就不相信,那是吹牛皮?!泵珴蓶|不相信孔夫子到了七十歲干什么都合乎客觀規(guī)律,這并非對孔子的不敬,而是客觀清醒地認識到包括毛澤東本人在內(nèi)的富有經(jīng)驗的老年人與缺乏經(jīng)驗的青年人是同樣會犯錯誤的,就連孔子自己也說:“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過猶不及”與兩條戰(zhàn)線的斗爭以及辯證法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總結(jié)黨內(nèi)與“左”傾機會主義、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他說:

      歷史告訴我們,正確的政治的和軍事的路線,不是自然地平安地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而是從斗爭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傾機會主義作斗爭,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傾機會主義作斗爭。不同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戰(zhàn)爭的有害的傾向作斗爭,并且徹底地克服它們,正確路線的建設(shè)和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論語》謂:“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泵珴蓶|引用這句話來說明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既統(tǒng)一又斗爭的辯證關(guān)系,他說:

      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方面講親愛、講團結(jié),另一方面又要斗爭。那就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你們在學校,一個人自身也有統(tǒng)一與斗爭,自己犯了錯誤,不是要斗爭嗎?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也是說統(tǒng)一里有斗爭。

      “我們中國有了共產(chǎn)黨,總比孔夫子高明一點吧”:對于孔子思想的繼承以及現(xiàn)代改造

      1949年9月16日,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毛澤東在批判美國白皮書的《唯心歷史觀的破產(chǎn)》一文中,充滿自信地指出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已經(jīng)復興了并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指出:“我們中國有了共產(chǎn)黨,總比孔夫子高明一點吧”,又說“幾千年以后看馬克思,就像現(xiàn)在看孔夫子”。毛澤東對于共產(chǎn)黨要比孔夫子要高明一些的期望,代表著建設(shè)新文化、新文明的文明抱負,這并非字面上的要與孔夫子一較高下,反而是在精神實質(zhì)上最大地在現(xiàn)代中國發(fā)展孔子的精神,可謂是“時中”的智慧。設(shè)想孔子若活在現(xiàn)代中國,很大可能也會贊同、采用我們的很多做法。由此我們才能對于毛澤東說孔夫子是革命黨有深刻的理解,毛澤東1954年在一次講話中說:“孔夫子是革命黨,此人不可一筆抹殺,不能簡單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毛澤東一生中對于孔子的態(tài)度完全是歷史主義的,歷史主義除了看到孔子在歷史上的貢獻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于孔子在現(xiàn)代的精神繼承以及現(xiàn)代的改造、發(fā)展。

      孔子、《論語》較之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法家的《韓非子》,具有“下學而上達”的特點,毛澤東對于孔子的“下學”與“上達”這兩面都有深刻的把握。毛主席1964年2月在出席春節(jié)座談會時指出,“孔子的學問是從實踐中自學得來的,他的傳統(tǒng)不要丟?!庇志唧w解釋說:

      孔夫子出身貧窮,放過羊,當過吹鼓手,還做過會計,會彈琴、射箭、駕車子,還搞歷史書,他學會了“六藝”。孔子的教育只有六門課程:禮、樂、射、御、書、數(shù),教出了顏回、曾參、子思、孟子四大賢人?,F(xiàn)在的課程就是多,害死人。

      這些對于孔子的敘述都是結(jié)合《論語》中包括“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等多條的語錄,深刻地把握了孔子“下學”的面向。

      1938年初,毛澤東出席抗日軍政大學的一次干部大會,勉勵在座者要學習孔夫子,“我們?nèi)陌偃耍煞癯鰩讉€孔夫子”,這是對于孔子“上達”的期望。

      我們還看到毛澤東對于孔子的批評中寄寓的現(xiàn)代改造,毛澤東1939年4月24日在抗大生產(chǎn)運動初步總結(jié)大會上講話時指出,孔子雖是圣人,但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不耕地。幾天后他又引用《論語》更進一步批評孔子及其弟子不實行勞動,他說:

      孔子辦學校的時候,他的學生也不少,“賢人七十,弟子三千”,可謂盛矣。但是他的學生比起延安來就少得多,而且不喜歡什么生產(chǎn)運動。他的學生向他請教如何耕田,他就說:“不知道,我不如農(nóng)民?!庇謫柸绾畏N菜,他又說:“不知道,我不如種菜的。”中國古代在圣人那里讀書的青年們,不但沒有學過革命的理論,而且不實行勞動。

      “勞動”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現(xiàn)代新道德,1939年毛澤東《關(guān)于〈孔子的哲學思想 〉一文給張聞天的信》提出了對于孔子的“知仁勇”的道德論的現(xiàn)代新詮釋與現(xiàn)代改造,他說:

      關(guān)于孔子的道德論,應(yīng)給以唯物論的觀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與國民黨的道德觀(國民黨在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則的區(qū)別。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論)既是不根于客觀事實的,是獨斷的,觀念論的,則其見之仁勇(實踐),也必是仁于統(tǒng)治者一階級而不仁于大眾的;勇于壓迫人民,勇于守衛(wèi)封建制度,而不勇于為人民服務(wù)的。知仁勇被稱為“三達德”,是歷來的糊涂觀念,知是理論,是思想,是計劃,方案,政策,仁勇是拿理論、政策等見之實踐時候應(yīng)取的一二種態(tài)度,仁像現(xiàn)在說的“親愛團結(jié)”,勇像現(xiàn)在說的“克服困難”了(現(xiàn)在我們說的親愛團結(jié),克服困難,都是唯物論的,而孔子的知仁勇則一概是主觀的),但還有別的更重要的態(tài)度如像“忠實”,如果做事不忠實,那“知”只是言而不信,仁只是假仁,勇只是白勇。還有仁義對舉,“義者事之宜”,可說是“知”的范疇內(nèi)事,而“仁”不過是實踐時的態(tài)度之一,卻放在“義”之上,成為觀念論的昏亂思想?!叭省边@個東西在孔子以后幾千年來,為觀念論的昏亂思想家所利用,鬧得一塌糊涂,真是害人不淺。我覺孔子的這類道德范疇,應(yīng)給以歷史的唯物論的批判,將其放在恰當?shù)奈恢谩?/p>

      毛澤東基于人民的歷史觀與道德論對于孔子加以現(xiàn)代的改造,這一現(xiàn)代改造的精神與毛澤東所表彰的六祖慧能《壇經(jīng)》的精神也是具有多方面的內(nèi)在相通性的,一則是《壇經(jīng)》對于佛教的改造,其中包括平民化,二則是平常心的立場與文風。

      毛澤東視孔子為封建社會的圣人,并通過深厚的歷史意識、文明意識讓“圣人”貫通古今。

      (作者系國家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歡
      孔夫子圣人論語
      非暴力
      圈里事兒
      人人敬愛的圣人成為了 傳說人物的原型
      孔夫子關(guān)于“君子”究竟說了些什么
      《論語·學而第一》
      《論語·為政第二》
      與小人為伍
      點點讀《論語》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半部《論語》治天下
      石屏县| 收藏| 霞浦县| 福贡县| 东方市| 都匀市| 平顶山市| 宣化县| 元阳县| 和林格尔县| 武功县| 崇阳县| 清徐县| 雅江县| 潢川县| 牡丹江市| 班戈县| 宿州市| 谢通门县| 新沂市| 仁布县| 讷河市| 雷州市| 米脂县| 赤峰市| 宜阳县| 余庆县| 彰化市| 鄂托克旗| 明溪县| 开远市| 图木舒克市| 岳西县| 新泰市| 从化市| 甘洛县| 汉阴县| 沿河| 乌鲁木齐县| 明光市|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