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麗
風卷云舒,白衣蒼狗,三千繁華東流水,一夢長安終成灰。時光在歷史的長河中奔流不息,沖刷了過往的沙礫。不變的,唯有那堅韌的文明之心。文明,是最美的風景。
文明,源遠流長。透過歷史的紗帳,祖先用石斧開辟出的圖騰依舊清晰。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璀璨的文明史訴說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教養(yǎng)——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體貼,孔融讓梨的禮貌,毛澤東“敬老尊賢”的謙和可親……言為心聲,行為內(nèi)現(xiàn),圣賢偉人的德行,無不折射出耀眼文明之光。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用一顆堅韌的心傳承著東方的精華,修身養(yǎng)性,共建和諧社會,讓文明經(jīng)久不衰。
傳承文明,人人有責。朱相遠在《中華世紀壇序》中曾言:“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圣火,千古絕唯無雙;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边@就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一脈相承。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像一把燎原大火,勢不可擋地碾壓而來,無情地將無數(shù)鮮活生命和美滿家庭焚毀。我們飽嘗無奈,倍感渺小,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文明的傳承:無數(shù)逆行者在抗疫前線勇敢沖鋒。一名叫小杰的外賣小哥原本計劃春節(jié)回家過年,但由于疫情突如其來,他打消了回家過年的念頭。他說:“前線有醫(yī)護人員奮力搶救,后方有我們外賣小哥運送生活保障?!焙炏隆罢垜?zhàn)書”自愿奔赴戰(zhàn)場的醫(yī)生、護士亦或是參加防疫工作的志愿者、主動捐款捐物的愛心人士,甚至是隔離在家的人們,都在以一己之力努力著、抗爭著、奉獻著……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身影,保證了社會的運轉(zhuǎn),促進了國家的發(fā)展,守住了民族的未來。
文明社會,來自日積月累?!肮什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個人的美好形象,是靠平日里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出來的;一個國家美好形象的建立,需要每一個公民在公眾場所遵守規(guī)矩,謙和禮讓。梁文道先生曾說:“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癥?!闭窃谶@樣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更應抑制浮躁,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文明行為,讓這堅韌的文明得以流傳。
拿破侖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當這頭獅子醒來時,世界都會為它發(fā)抖?!敝袊瞥绲牟皇堑豆鈩τ?,我們更喜歡用文明的方式解決問題。我們的最高領導人向世人宣告:“這頭獅子已經(jīng)蘇醒了,但這是一頭和平、可親、文明的獅子?!蔽拿鞯捻g性,大家都有目共睹。
愿新世紀、新時期的青少年發(fā)揚文明,共同努力,讓文明成為那道最美的風景。
(指導教師:吳振濤/ 編輯:王瑩)
評點:鄭旺吉
這篇獲獎作品觀點明確,結(jié)構(gòu)完整,思路清晰。文章圍繞“文明,最美的風景”這一主題,緊扣“文明”和“韌性”這兩個關(guān)鍵詞,以“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為線索,依次列舉了孔子、孔融、毛澤東等圣賢偉人的德行和2020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無數(shù)逆行者在抗疫前線勇敢沖鋒的事例,印證了“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用一顆堅韌的心傳承著東方的精華,讓文明經(jīng)久不衰”的觀點。在此基礎上,作者呼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文明行為,讓這堅韌的文明得之流傳”,并倡議新世紀、新時期的青少年應“發(fā)揚文明,共同努力,讓文明成為那道最美的風景”。另外,生動流暢的語言和貼切的名言引用也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