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今天,我的咨詢室接待了來訪的一家三口:一位高中男孩和他的父母,男孩神情木訥,父母則是一臉的憂愁。一番簡單寒暄后,開始了今天的咨詢……
男孩的父母均是四十多歲的年紀,父親看著敦厚老實,母親看著干練精明。說起孩子的情況,二人相視一笑,父親說:“讓她(母親)說吧,我們家里的事兒,都是她說了算。”
母親接下了話茬:“我性格比較爭強好勝,工作、生活都習慣力爭上游。所以,對于唯一的兒子,更是盼望他能有出息。上小學時,老師們都反映他挺聰明的,我們也沒怎么輔導過。到了初中,經(jīng)過我們的輪番輔導,孩子的成績直線上升,次次考試排名都很靠前?!?/p>
“可是,自從孩子升入高中,便開始跟我們吵鬧、發(fā)脾氣,時??迒手樃冶г梗f老師不賞識他、同學瞧不起他。平時在家里跟我們發(fā)脾氣倒也罷了,他在學校也不好好念書。前幾天,學校舉行期中考試,他考數(shù)學時竟沒答完就交卷了,然后排名便從剛?cè)雽W的年級前十,掉到百名開外。我們得知這個消息后,剛要詢問原因,孩子就大聲地沖我們?nèi)氯?,我便也沒敢多說什么。”
“總而言之,孩子現(xiàn)在的狀態(tài),跟上初中時截然不同,一點念書的勁頭都沒有。那天,居然打電話跟我說,不想待在學校,非要爸爸接他回家……”
這時,男孩父親接過話來:“我接他回家的路上,孩子就一直垂頭喪氣的?;丶液蟛怀圆缓?,就想要手機玩。他媽媽就開始數(shù)落他,孩子聽著不說話,突然開始流淚,隨后慢慢變成號啕大哭。第二天,他說什么也不去上學,一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幾天了。我們都想不明白,孩子上了高中怎么變成了這樣?”
為一探究竟,我和男孩進行了單獨交流。在初步溝通建立了較好的咨詢關(guān)系后,我開始引導提問:“聽說你好幾天沒去上學了?”
“……這都怪他們,都怪我媽?!蹦泻⒌穆曇舫錆M憤怒。
“為什么這樣說呢?”我耐心地問道。
他痛苦地回憶道:“我上初中時,非常努力地學習,可媽媽每天都會在我耳邊嘮叨‘一定要考上重點學校,讓我感到厭煩。中考前,媽媽的嘮叨更是變本加厲,我便敷衍她,說我一定能考上重點,讓她放心??蛇@時媽媽卻說:‘我不相信你能考上,別吹牛了。最后,我差一分沒能考上重點,我開始迷茫,那段日子也過得渾渾噩噩??蓩寢尯桶职謪s不曾考慮過我的心情,只會對我講‘你咋不多考點分這一句話。就這樣,我的初中生活以失敗告終,對未來也看不到任何希望,而他們一點也不理解我……”男孩的聲音已經(jīng)哽咽,眼淚也大顆大顆地滴落。
“你認為,父母開始時給你制造壓力,后來又潑冷水,再后來還在傷口上撒鹽,這一切,讓你感覺中考給你留下了失落、灰心、絕望等情緒是嗎?”我試探地詢問。
“不僅是中考,我的整個初中、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沒有了任何意義。無論中考前的成績有多好,我都沒能考進重點高中,只能在普通高中念書,我感覺我的未來一片漆黑……”說到這里,男孩失聲痛哭。
我遞過紙巾,等他的情緒平穩(wěn)后,柔聲問道:“所以,你才對現(xiàn)在的高中沒有好感,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連校門都不愿進了?”
男孩點了點頭,說:“是的。剛進高中的第一次摸底考試,我是第二名??稍谶@樣一所學校里,第二名有什么用?所以,之后的考試我也不想考,再后來,也沒心情學習了?!?/p>
聽完男孩的哭訴,我凝重地對他說:“老師能明白你的心情和遭遇,但你不應(yīng)該被自己打倒,普通高中同樣前途光明、充滿希望?!?/p>
男孩抬起頭看著我,眼中燃起一絲光亮:“難道我還有希望嗎?”
“當然?!蔽铱隙ǖ鼗卮稹?h3>心理解析:擺正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的位置
至此,男孩心理問題的根源已基本確定——中考失敗的陰影。但是,男孩的中考真的“失敗”了嗎?
不,恰恰相反,他的中考,包括整個初中生活,都是很成功的。但是,人的心理常常不能正確反映現(xiàn)實,男孩便是由于心理上對客觀事實的主觀歪曲,把可喜的成功扭曲為慘痛的失敗。那么,是誰讓男孩產(chǎn)生了這樣的心理呢?
一是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盲目的成功觀。不知何時起,社會開始向年輕人灌輸一種“上進精神”:努力、拼搏、力爭上游、拿冠軍、做第一名……而學校教育,也在有意無意地向?qū)W生灌輸這樣的成功觀。鼓勵年輕人進取、向上固然不錯,但我們還應(yīng)告訴年輕人,成功絕不僅僅屬于極少數(shù)人,成功不是冠軍或第一名的專利。生活的真實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普通人,絕大多數(shù)人都該享受努力成功的過程。
二是家庭教育盲目的高期望。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片面的成功觀,嚴重影響了家庭教育,讓很多家長對孩子產(chǎn)生了過高期望。具體表現(xiàn)為,盲目地認定孩子要超凡、要出人頭地、與眾不同,孩子學習的目標只有考重點,成績必須拔尖才能有機會考重點,否則就是失敗。于是,才有了很多家庭面對各種考試時特別容易產(chǎn)生親子矛盾等問題。
社會、學校、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青少年置身于這個“大染缸”內(nèi),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漸漸地也接受了盲目的成功觀和高期望。當青少年無法應(yīng)對這樣的現(xiàn)狀時,會把外部壓力內(nèi)化為內(nèi)在壓力,把外部的價值觀內(nèi)化為自我的價值觀。因此,每年新學期開始后,許多新生都會對適應(yīng)新生活產(chǎn)生困擾,這些煩惱,無論是進入重點高中還是普通高中,都會如約而至。
來訪的男孩就是這樣,受諸多影響所擾,特別是父母的影響,讓他對自己產(chǎn)生了錯誤認知,即只有考進重點高中才算是成功,重點高中是成功者的“天堂”,普通高中是失敗者的“地獄”。于是,面對自己沒有被重點高中錄取的結(jié)果,完全被失敗感籠罩。帶著這樣的失敗感走進普通高中,生活更是陰云密布,哪里還看得到希望?沒有希望的日子該是何等的煎熬?不答卷、不上學等表現(xiàn),都是煎熬下的無可奈何之舉。
怎樣才能幫助男孩重新找回希望呢?解鈴還須系鈴人,他會對普通高中持有負面印象,一是不能正確認識重點高中與普通高中,二是對自己的中考結(jié)果有認知錯誤。因此,引導他重新認識中考結(jié)果與普通高中,至關(guān)重要。
先看重點高中。重點高中固然有其優(yōu)勢,但也需辯證對待。學業(yè)發(fā)展水平,不是完全憑主觀努力就可以隨意趕超的,這就好比跑道上的運動員,不是憑主觀努力就可以獲得冠軍。重點高中,本就是個高手如林、處處競爭的地方,而憑借分數(shù)擦線考進重點高中的學生,一般情況下,受到的壓力更是倍增。
這部分學生,往往在初中階段成績處于上游水平,進入重點高中后,可能只有中、下游的水平,首先心理落差會影響、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其次,孩子一旦長期成績處于中、下游水平,很容易動搖“軍心”,難有翻身之日,可能最終會導致自暴自棄的情況發(fā)生。因此,綜合考慮來看,進入重點高中就讀,并不意味著全體學生都能考上重點大學,重點高中每年都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一般院校就讀,這是客觀事實。
再看一般高中。與重點高中相比,一般高中的基礎(chǔ)設(shè)施和師資力量可能不夠強大,似乎處于劣勢,但并非就讀的學生就沒有前途。而且,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有些學生而言,可能還是一種優(yōu)勢。這屬于“雞頭與鳳尾”的關(guān)系問題,即如果成績剛好擦線進入重點高中,則等同于“鳳尾”一般的存在,往往要承受沉重的心理負擔;如果成績剛好低于重點高中的分數(shù)線,雖然進入了普通高中,卻是出類拔萃的“雞頭”,能夠保持甚至加強各種優(yōu)勢,反而能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從結(jié)果來看,普通高中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也比比皆是。
我將上述觀點說與男孩聽,他抬起頭,略帶疑惑地問我:“我的中考并沒有失敗?我在普通高中也還有希望?”
“你的中考很成功,而你在普通高中仍有希望,甚至是大有希望!”
男孩似乎仍有不甘:“可是,我初中三年的努力還是白費了……”
聽完他的抱怨,我笑了笑,輕聲說道:“也許你會認為,即使初中不那樣努力,最后也一樣進普通高中??墒?,如果沒有初中的努力,你便無法在普通高中成為佼佼者。”
“您說得對,入學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試,我是全校第二名,這是憑借初中的積累取得的成績。我明白了,現(xiàn)在的這所學校,不是地獄,而是成就我的天堂,我一定要重新振作起來!”男孩說完,鄭重地與我握手,那雙手微微顫抖。
轉(zhuǎn)而,男孩又有些疑惑:“可是,我的老師和同學對我都不是很友好……”
“過去的你,身邊也許簇擁著鮮花和掌聲,那是因為,初中時的你證明了自己。可進入高中后,你還沒來得及證明自己,卻先把自己打倒了。你知道‘疑人偷斧的故事嗎?說的是,有個人找不到自己的斧頭,懷疑是鄰居所為,他便怎么看鄰居都像偷斧頭的人??僧斔诩依镎业礁^后,再看鄰居,怎么看都不像偷斧頭的人了。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
男孩恍然大悟:“其實,大家并沒有對我不好,是我自己感覺不好?!?/p>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說:“沒錯,初來乍到,大家沒有理由對你不好。你產(chǎn)生的這種心理,叫心理投射,就是把自己內(nèi)心負面的感覺,投射到了別人身上。于是,哪怕別人對你微笑,你會誤以為是嘲笑;對你贊美,你也會誤以為是嘲諷?!?/p>
男孩此時終于挺起了胸膛,擲地有聲地說:“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明天我就上學去!”
我報之以微笑,并再一次握緊他的手。這一次,男孩的手充滿了力量。
此后,我對男孩父母說明了孩子的心結(jié)。他們也領(lǐng)悟到,孩子的中考不是失敗,他們應(yīng)積極看待孩子在普通高中的生活。得知孩子終于愿意繼續(xù)上學,二人百感交集,連連表示不會再對孩子寄予過高期望,不再給孩子施加壓力。很快,一個月過去,我收到男孩的報喜短信,他在第二次月考中,取得了好成績,并信心滿滿地表示期末考試一定會重回年級前十名。讀完他的信息,我深感欣慰,也對男孩未來的成長充滿信心。
作為父母,可能難以左右社會的成功觀,難以改變社會的大環(huán)境,但應(yīng)該把握好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并以平常心營造一個有利于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關(guān)心與鼓勵。
(作者系應(yīng)用心理學研究員,曾任職于天津市寶坻區(qū)第一中學心理健康中心)
(編輯 王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