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偉大壯舉

      2021-08-06 09:23姜兵
      東方收藏 2021年7期
      關鍵詞:婁山關中央紅軍草地

      姜兵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長征,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而且創(chuàng)造了世界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那條“地球上的紅飄帶”,不但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保存了革命火種,還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多年來,眾多藝術家用生動細膩的筆觸,記錄著長征故事,深情描繪了一幅幅壯美畫卷,藝術再現(xiàn)了這段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并在審美創(chuàng)造中傳承著長征精神。尤其是此類題材的油畫佳作,更是令觀者領略到許多關于長征的難忘“瞬間”,且將這些歷史瞬間連綴起來,即為一道色彩斑斕、恢宏磅礴的萬里長征畫卷。

      表達軍民魚水情的油畫《告別》

      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zhàn)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jù)地進行長征。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軍團及中央、軍委直屬隊共8.6萬余人,從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發(fā),準備到湘西地區(qū)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紅軍第二十四師及地方武裝共1.6萬余人留在中央蘇區(qū)堅持斗爭。

      尹戎生的油畫《告別》(圖1),描繪的是父老鄉(xiāng)親送別紅軍的場景。作品畫面上,天空陰云密布,崇山峻嶺間風雨欲來,冷色調渲染的畫面映襯出人物情緒,反映了離別時刻的依依不舍。老鄉(xiāng)們?yōu)榧t軍戰(zhàn)士送來布鞋等物品。一位紅軍將領緊緊握住老大娘的手,面色凝重而堅毅。遠處,一支紅軍隊伍已經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出發(fā),一面紅旗高高飄揚在隊伍前面。作品用繪畫語言生動細致地表達了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再現(xiàn)紅軍不畏犧牲的《強渡烏江》

      湘江戰(zhàn)役后,蔣介石調整部署,迅速向湖南省西部的黔陽、洪江地區(qū)轉移兵力、趕筑工事,企圖圍殲中央紅軍于北去湘西的路上。1934年12月11日,中央紅軍進至湘桂邊境的通道、下鄉(xiāng)、長安堡地區(qū)。此時,中央紅軍若按計劃北去湘西會合紅二、紅六軍團,必然要和以逸待勞的優(yōu)勢國民黨軍決戰(zhàn),將會有覆滅的危險。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放棄原定計劃,改向國民黨統(tǒng)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15日,中央紅軍占領貴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會議接受毛澤東的意見,決定中央紅軍繼續(xù)西進,在川黔邊創(chuàng)建蘇區(qū)。20日,中央紅軍分兩路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qū)前進,接著連克劍河、臺拱(今臺江)、鎮(zhèn)遠、施秉等地,繼而進至余慶、甕安地區(qū)。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紅軍分別從回龍場、江界河、茶山關強渡烏江,7日晨先頭部隊進占遵義。

      魏傳義的油畫《強渡烏江》(圖2),就再現(xiàn)了紅軍指戰(zhàn)員不畏犧牲,冒著槍林彈雨強渡烏江的戰(zhàn)斗場面。作品畫面上,洶涌冰冷的江水呈現(xiàn)冰藍色,江對岸蒼茫一片,此岸懸崖峭壁。江中的紅軍戰(zhàn)士扎筏而行,竹筏橫豎錯落。戰(zhàn)士們身負著紅纓大刀和步槍,或撐篙劃槳,或涉石攀巖,或射擊投彈。畫作雖是靜態(tài),但觀者的耳畔仿佛已聞槍聲大作、江水滔滔。畫面中,山勢突兀,向江面呈傾軋之勢,象征著紅軍戰(zhàn)士面臨的處境之難,突出了“強渡”的艱險。奮力登岸的4位戰(zhàn)士是畫作描繪的重點,他們的形象機警頑強。作品在構圖上呼應有致、節(jié)奏明快,生動刻畫出紅軍戰(zhàn)士英勇善戰(zhàn)的神采。而懸?guī)r、江水、遠岸,層次分明的構圖處理,更是將戰(zhàn)斗的過程交代得清晰又有戲劇性。

      光芒照耀紅軍前進的《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紅軍作戰(zhàn)的基本原則,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制定了紅軍而后的任務和戰(zhàn)略方針。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并決定由周恩來、朱德指揮軍事。不久,中央決定毛澤東為周恩來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隨后,又成立了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小組,負責指揮紅軍的行動。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使中共中央和紅軍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這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挽救了黨和紅軍,更是挽救了中國革命。

      彭彬的同名油畫《遵義會議》(圖3),正是描繪了這一重要事件。畫面選取了會議召開后,毛澤東和參會領導步出會場,與等候在門外的紅軍戰(zhàn)士、群眾相見的場景。作品用色明亮大膽,毛澤東等領導同志迎著朝陽,眼神堅毅,闊步走來。紅軍戰(zhàn)士與群眾簇擁在領袖身邊,流露出信賴與期待的目光。這是一幅希望之作、光明之作,欣賞這幅作品,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畫家用筆觸、色彩等繪畫元素在表現(xiàn),仿佛也聽到了畫家用心的訴說。遵義會議的光芒照耀了紅軍前進的道路。

      反映紅軍豪情壯志的《婁山關》

      1935年1月6日,紅軍先頭部隊進入遵義城。為了建立黔北防御,保證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新根據(jù)地”,中央軍委決定派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追殲北竄之黔軍侯之擔部,攻克婁山關,占領桐梓縣城。命令一下,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和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即到遵義城北門四團駐地部署了戰(zhàn)斗任務。四團團長耿飚、政委楊成武當即率部隊北進,部隊抵板橋,消滅敵人一個前哨排,同時對婁山關敵情進行偵察,決定采用一路正面強攻、一路繞關東小道突襲的戰(zhàn)斗攻克婁山關。

      1月9日,四團由板橋分道出發(fā)。一營長李光順率一營擔任正面主攻,沿公路以梯隊形式展開向關口推進,二營為二梯隊集結山腳待命。偵察隊長潘峰率偵察隊和工兵連從關東側小路向敵人側后前進,意在截斷敵后路,并襲擾桐梓縣城。扼守在婁山關上的敵人,是從烏江防線潰退下來的黔軍第三旅林秀生部兩個團,膽寒若驚弓之鳥。紅軍尚未攻關,敵軍即用電話向其軍部請求增援,敵軍部電話命令守敵“不準后撤一步”。時正下雨,紅軍通信班戰(zhàn)士通過不懈努力,獲取到相關情報,得知敵人東側空虛。耿飚團長即命正面部隊暫緩進攻,命令關東側偵察隊、工兵連迅速斷敵退路。通信班隨后又獲取到敵人軍部命關上守敵撤退的信息內容,知道守敵要棄關退守桐梓。正面強攻部隊即以密集火力,從關南發(fā)動總攻,迅猛攻打婁山關。敵人利用有利地形,妄圖死守關口,向北退卻。紅軍冒著槍林彈雨,沖入敵陣,與敵人白刃肉搏,占領關口。敵人向北狼狽逃竄,沿途丟棄武器、煙槍和大量軍用物資。四團乘勝追擊下關,經南溪口、紅花園直撲桐梓縣城。潘峰率領的側翼部隊已克桐梓,俘敵數(shù)百,繳獲大量物資。當天,紅二師師部進占桐梓,婁山關戰(zhàn)斗大獲全勝,令人十分歡欣鼓舞。

      全山石創(chuàng)作的油畫作品《婁山關》(圖4),即充分反映紅軍勝利攻占婁山關的歷史場景。攻下婁山關后,毛澤東寫下著名的詞作《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接受創(chuàng)作《婁山關》的任務后,為了感受毛澤東詩詞中“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詩意情景,畫家自己背糧上婁山關等待??纱河昃d綿,連日不見陽光,一直等到第18天,才遇上了殘陽如血的黃昏。有了這樣深刻的生活體驗和對長征歷史的深入研究,全山石前后歷時將近三年,終于完成了經典油畫作品《婁山關》。

      展現(xiàn)紅軍大無畏氣概的《飛奪瀘定橋》

      長征中留下了無數(shù)經典戰(zhàn)例,“飛奪瀘定橋”便是其中之一。瀘定橋是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也是中央紅軍北上的必經之路。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后,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則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戰(zhàn)士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里,終于在當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而第2連連長廖大珠和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并與東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橋。

      劉國樞的油畫作品《飛奪瀘定橋》(圖5),就描繪了連長廖大珠帶領22名勇士奪取瀘定橋的英雄壯舉。作品主色調采用了蒼黃和黑褐。河水湍急,群山陡峭,天空昏沉,畫面蒼茫大氣、莊嚴肅穆。畫家用筆用色奔放,河面、橋梁、兩岸構成一個具有高度審美的幾何圖形,傳遞出一種穩(wěn)固的力量。橋上,勇士們或匍匐射擊,或揚手擲彈,岸邊硝煙彌漫,足見火力兇猛、戰(zhàn)斗激烈,作品展現(xiàn)出一種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

      彰顯紅軍頑強意志的《過雪山》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在川康邊地區(qū)翻越了終年積雪、氣候變化無常的夾金山大雪山。7月上旬,紅一方面軍又相繼翻越了夢筆山、長板山、倉德山、打古山等雪山,行程約31天、1350公里。1936年4月至7月,紅二方面軍又翻越了雅哈雪山、磊雪山、小雪山、茨布臘山、扎拉牙卡山、藏巴拉雪山、東隆山、米拉山、玉龍等雪山。其中雅哈雪山是紅二、紅六軍團從云南渡金沙江后北上西康甘孜途中,于1936年4月底中翻越的一座海拔5300米的大雪山。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還先后翻越了虹橋山、鷓鴣山、夢筆山、長板山、倉德山、打古山、夾金山、格達梁子、黨嶺山、折多山、羅鍋梁子、剪子灣山、卡子拉山等雪山,在所經過的四川、西康、青海、甘肅四省內,翻越了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共5座,其中夢筆山、夾金山都是兩次經過,虹橋山、折多山、巴郎山是一次經過。

      描繪這一壯舉的《過雪山》(圖6),即吳作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是他存世不多的油畫精品之一。畫面構圖穩(wěn)定,蜿蜒迤邐的行軍隊列從畫面的中央穿行而過,由近及遠、由低而高、由大漸小,既符合現(xiàn)實透視的原則,又獨具畫面的形式美感。人物造型生動鮮活,老紅軍與小戰(zhàn)士,救助傷病員的女軍醫(yī)與肩負炊具的老班長,各具特色,真實感人。作者刻意強調雪山體量的巨大,山峰高聳,山勢威嚴,道路險峻,更襯托出行進在風雪中的紅軍戰(zhàn)士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奪取革命勝利的堅定決心。

      不同表現(xiàn)方式的《草地情》與《紅軍過草地》

      1935年8月,紅軍在四川毛兒蓋召開會議,決議分兩路北上抗日。為躲避包圍圈和節(jié)省路程,紅軍毅然進入了危險重重、被當?shù)厝朔Q作“死亡之海”的草地。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fā),進入草地。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qū)。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后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后,走左翼行軍路線。由于糧食不足,使紅軍在過草地時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價。

      張文源的油畫《草地情》(圖7),展現(xiàn)的是紅軍戰(zhàn)士與犧牲戰(zhàn)友依依惜別的瞬間。畫家多次重走長征路,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軍事題材作品。畫面中紅軍戰(zhàn)士望著烈士的遺體悲傷無語,只能拿起遺物繼續(xù)前行,去完成他未竟的光榮使命。畫面莊嚴凜然,遠處的天際烏云籠罩,近處的草地蒼?;氖?,人物真實生動,表現(xiàn)了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革命戰(zhàn)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堅信革命勝利的大無畏精神。

      在文學作品中,陸定一的《金色的魚鉤》和王愿堅的《七根火柴》,都是以紅軍過草地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經典作品。不同于作家的表現(xiàn)方式,張文源的另一幅油畫《紅軍過草地》(圖8),卻并沒有著力表現(xiàn)艱辛,而是塑造了一群即將走出草地,臉上透露著希冀之光、勝利之光的紅軍形象。畫面近景中,一群紅軍將士手持竹杖,身披斗笠,頭戴草帽,肩扛機槍,高高擎起紅軍軍旗;遠景處,一群戰(zhàn)士正合力拉出陷入泥潭的軍馬。畫作恢宏壯觀,紅軍將士英氣勃發(fā)。觀賞這幅作品,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被紅軍將士們寓動于靜的姿態(tài)所吸引,于靜態(tài)油畫中體味到動態(tài)之美。

      意義深遠的《長征途中的賀龍與任弼時》

      任弼時同志的女兒任遠征,是在長征途中出生的,當時因她媽媽沒有奶,所以一路上賀龍夫婦一直照顧著她。而賀龍的夫人也剛生了小孩,有時也幫她喂些奶,但奶還是不夠,小生命朝不保夕。于是,朱德總司令到草地水蕩里釣魚,并熬湯給遠征的媽媽喝了發(fā)奶。

      任弼時與朱德、賀龍的戰(zhàn)友之情讓人十分感動,而畫家崔開璽則從這一生活細節(jié),聯(lián)想到紅軍領袖在艱苦歲月中的淡定自若,掌握戰(zhàn)局于運籌帷幄之中,畫出了《任弼時與賀龍在長征途中》(圖9)。這么一幅親切動人、意義深遠的油畫作品,不能不說又應了毛澤東關于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句永遠不會過時的名言。

      “三軍過后盡開顏”的《三大主力會師》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在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錯誤不斷斗爭的同時,強烈要求北上與黨中央會合。張國燾在分裂活動不得人心的情況下,被迫取消其非法另立的“中央”,并同意北上,紅二、四方面軍遂開始共同北上。兩部在過草地后,先后發(fā)起了岷(州)洮(州)戰(zhàn)役和成(縣)徽(縣)兩(當)康(縣)戰(zhàn)役,控制了甘南廣大地區(qū),形成了與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會師的有利態(tài)勢。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密切協(xié)同,于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戰(zhàn)爭最后一戰(zhàn)“山城堡戰(zhàn)役”的勝利,使陜甘革命根據(jù)地更加鞏固,同時對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zhàn)、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進作用。

      歷經兩年的長途跋涉和千難萬險,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分別于甘肅會寧、將臺堡勝利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而蔡亮、張自嶷的油畫《三大主力會師》(圖10),就用壯闊的畫面展現(xiàn)了這一令人激動的歷史場面。旌旗搖曳,眾人歡欣鼓舞,老戰(zhàn)友相擁而泣,老鄉(xiāng)更是情不自禁地高高舉起了司號員……相聚時刻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畫家扎實的造型功力和精湛的油畫技法,增添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且人物組織節(jié)奏分明、形態(tài)準確生動、表情豐富傳神。而品讀這幅作品,既有“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昂揚和豪邁,又有“三軍過后盡開顏”的鼓舞與歡欣。

      當我們今天重溫以上油畫佳作,透過畫家用深情筆觸為長征譜寫的視覺詩篇時,我們依然能深切感受到紅軍將士們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因為這些經典油畫既是詩意的傳遞、精神的傳承,更是一種震撼心靈的鼓舞與鞭策!

      猜你喜歡
      婁山關中央紅軍草地
      Laughing song
      訪婁山關感懷
      草地
      最危急的關頭:中央紅軍進軍貴州
      長征歌謠的民間性與變異性
      解說婁山關
      憶秦娥 ·婁山關
      一片草地的述說
      错那县| 秭归县| 天柱县| 长汀县| 云阳县| 五大连池市| 彭山县| 库车县| 泸州市| 临桂县| 越西县| 乐陵市| 苍南县| 巴林左旗| 察哈| 平度市| 遵化市| 田阳县| 宝清县| 综艺| 黔南| 乐平市| 嘉义市| 商水县| 延庆县| 东明县| 清涧县| 江川县| 深泽县| 南昌市| 竹北市| 本溪市| 普宁市| 平罗县| 五大连池市| 灵寿县| 东源县| 图片| 万年县| 新郑市| 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