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斌
內容摘要: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缎抡n標》中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蘊藏情感的最佳途徑。真正有效的朗讀教學應該是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作品的生活氣息,喚起情感體驗,追求作品的內涵??梢姡首x在學習語文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既能吸納和發(fā)展語言,又能發(fā)展思維、激發(fā)朗讀者情感。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會朗讀,架設好朗讀這座橋梁,使文章的作者、師、生三者的情感達到和諧共鳴,讓課堂充滿朗朗讀書聲,彰顯語文本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提倡 感情朗讀 語文本色
《再見了,親人》是一篇敘事性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最后一批中國人民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在車站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思精巧別致。教學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應放在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我以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為重點,談談自己在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上的幾點思考:
一.創(chuàng)設情境,奠定感情基調
確立文章的感情基調是感情朗讀的第一步。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再融入自己的情感,讓自己的心靈走進文章中去,這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才能表達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讀書貴入境,入境始與親。”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中,可以通過精彩的導語,誘發(fā)情感;可以通過動情的音樂,熏陶情感;還可以通過直觀的圖像,激發(fā)情感。上課伊始,我播放《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介紹寫作背景,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然后順勢導入課題。(我是這樣導入的:所以,在離別的一刻,千千萬萬志愿軍戰(zhàn)士,飽含深情地說,——“再見了,親人”;我們的朝鮮人民也依依不舍地說——“再見了,親人”。)創(chuàng)設了情境,兩次齊誦課題,就奠定了本課的感情基調,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進行感情朗讀。
二.品詞析句,培養(yǎng)朗讀能力
《新課標》指出,“關鍵詞句”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義的詞句,對課堂教學而言,指的是能實現教學目標的詞句。課堂中,應以關鍵詞句作為抓手,帶領學生深入文本,讓學生體會到文本的語言美,感情美,讓課堂充滿語文味。
要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不難,而真正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要老師在朗讀技巧上做必要的指導,如:語氣、停頓、輕重、緩急等。但是在指導時,不能只靠這些技術行為去支撐朗讀,要先從文中喚起內心的情感波動,產生情感共鳴,再在教師的示范點撥下,運用在自身感悟到的朗讀技法,表達自身感悟到的情感。
讀悟結合。朗讀指導不能孤立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能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明代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逼渲?,心到猶為重要。只有理解的深,才能讀的好。在第一段中,抓住“三天三夜”、“雪中送炭”、“唯一”,引導學生體會大娘對志愿軍深厚的情誼。理解“雪中送炭”時,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思考“雪”和“炭”分別指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試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更加體會到了志愿軍對大娘的感激之情,從而更好地讀出感情。我還抓住了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三件事,指導有感情朗讀。例如:在朗讀“縫補衣服”時,重讀“幾夜”,勸慰的語言讀出對大娘的依依不舍和感激;“送打糕”這件事,因為情況緊急,朗讀時語速稍快一些;“救傷員,失去小孫孫”這件事,因失去小孫孫給志愿軍和大娘都帶來了無盡的傷痛,所以朗讀語速稍慢一些,飽含傷痛、感激之情。
通過對關鍵詞句、重點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加深了學生對含義深刻詞句的理解,又帶動了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體會感悟。從而訓練語感,提高學生理解課文,感情朗讀的能力。
三.變換形式,提高朗讀效果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fā)想象?!币虼?,在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朗讀的機會,讓朗讀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還應從教學目的出發(fā),運用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提高朗讀效果。
品讀與評讀相結合。自讀品味,聽讀評議。學生在理清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事情,體會到志愿軍與大娘之間深厚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朗讀,品味意境,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然后個別學生展示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同時體會比較,進行評價;接著比賽讀,既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朗讀積極性,感受朗讀比賽樂趣,又體現了學生的個性感受;最后再齊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感悟。
復沓式朗讀。每次交流完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事情后,我就引導:所以,我們的志愿軍在離別的時候才會說——(生:)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通過三次回讀重點句,加深了學生對兩國深厚情誼的感悟。
其實,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范讀,教師的范讀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心靈的啟迪、美的熏陶。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最能把課文所表達的強烈情感直接傳遞給學生,廣泛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為學生的朗讀提供示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對于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于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急,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的聲音形象。分角色朗讀,既可在指導的初始階段,體會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語氣語調,又可展示和檢查學生朗讀的效果。分角色朗讀,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同學或男女同學集體朗讀某個角色的語言,也可由教師參與充當某個角色,并可互換角色,反復練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師生配合讀,老師和學生分別讀一部分內容,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配樂朗讀,用優(yōu)美的音樂渲染氛圍,也是提高朗讀效果的一種方式。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朗讀方式。
四.個性評價,激發(fā)朗讀興趣
朗讀評價是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得更好,還可以學到別人的優(yōu)點,修正自己的不足。在評價時,可以放手讓學生先評,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及思維能力,然后教師再加以總結,是對學生最好的朗讀指導,更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第一段中,在朗讀“送打糕”這一部分時,學生評價:“你的聲音很洪亮,但是沒有把當時的緊張的情境讀出來”“聽了你的朗讀,我感受不到志愿軍對大娘的感激,我覺得‘冒、‘頂、‘沖等動詞要突出,還有‘雪中送炭也要重讀”……其實,學生獨到的評價,促進了對文本深入的理解,也是朗讀指導最有效的體現。
在課堂評價時,除了語言評價,還可以創(chuàng)新評價的方式方法。熱烈的掌聲、大拇指點贊、小小的獎勵等都深受學生的歡迎。
感情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本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重在平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進行方法指導,多法并舉,提高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讓課堂充滿語文味兒。
(作者單位:湖北省??悼h馬良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