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語文課究竟應該怎么上呢?很多教師是將文章一段段地分析講解,最后總結歸納主題思想,教師很賣力地講,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卻沒有興趣聽,昏昏欲睡。也有的老師用大量的訓練、測試代替了語文的學習,使得語文課堂失去了原本的生機和活力。這些問題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上迷失了方向,讓語文失去了原本的魅力,味同嚼蠟。如何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有活力、更具魅力,更能吸引我們的孩子呢?
一、強化語言意識,彰顯語文學科魅力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應用課程,語文學習必須親近語言、親近文本,重視積累、感悟和運用。語文課應該引導學生去運用語言,將學到的語文知識以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語言的學習是一個輸入的過程,但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輸出,因此我特別注意在課堂上讓學生將所學的課文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而不僅僅是背誦課文、背誦優(yōu)美句子。我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fā)言,敢于將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增加了師生的課堂互動。
二、打破慣有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
語文是鮮活的,語文課也是最為靈動的、飄逸的,而不應該是按部就班、死氣沉沉的。語文的教學一定要靈活,比如現(xiàn)代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教學等,都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尤其是作文,在高考題中地位重要,我們在教學上一定要多重視,僅僅背誦范文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在高考的需求。要讓學生先學會欣賞名家名作,然后慢慢模仿著寫出自己的文章,老師進行點評講解,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并且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文采,獲取成功感。這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其實,老師的教學模式也要因學生而異,因時間而異,因教學內容而異,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
三、回歸語文本色,追求課堂的簡約高效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但有些教師為了省事,只是讓學生看看幻燈片,看看視頻,比如《超級演說家》《奇葩說》等等,學生們倒是樂此不疲,尤其到了晚自習,一些老師經(jīng)常讓學生看視頻,老師輕松了,學生也樂于享受這些視頻。雖然學生在此過程中也學到了一定的知識,開拓了一定的視野,但是過度的使用卻導致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提升,只是重視視覺享受,卻忽視了最本質的東西——感悟語言、提升思維。語文課如果沒有了語言的交流和訓練,只會欣賞,那么也就失去了語言運用應有的韻味。
四、關注課堂動態(tài)生成,演繹精彩有趣的課堂
學生是充滿情感、富于想象、極具個性的生命體,語文課堂也必然是開放的、互動的、真實的,是動態(tài)生成的。語文課相比其他學科的課堂是更好駕馭的,是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 在課堂上要時刻關注學生思維的動態(tài)生成,牢牢抓住學生學習的動力,將每一節(jié)課都最大限度地精彩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課堂教學必將在動態(tài)生成中得到完善。
課堂生成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充滿了挑戰(zhàn),充滿了靈性,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精彩。所以,努力改進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的成長,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讓語文學習變得快樂,成為一種享受,是語文教育的真諦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