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題材小說是中國20世紀30年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沈從文都市題材小說的現(xiàn)代價值出發(fā),探索這位在邊遠小城出生、長大的作家如何以一個鄉(xiāng)下人的身份走進城市,又用他獨特的批判眼光和質(zhì)疑的姿態(tài)與立場審視著都市的一切,盡情書寫自己對都市的愛與恨。沈從文的都市題材小說深刻詮釋了人類在都市進程中所付出的肉體代價和精神代價,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意義。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湖南省鳳凰縣人,小學畢業(yè)后便跟隨當?shù)赝林筷犜阢渌粠?,后正式參軍,并?922年離開部隊,只身前往北京,在北京大學做旁聽生,開始寫作,在《晨報》《現(xiàn)代評論》等刊物上發(fā)表作品。
沈從文一生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歌、戲劇和小說達1000多萬字,主要代表作品有《湘行散記》《邊城》《長河》《從文自傳》《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其小說創(chuàng)作題材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通過描寫原始、自然的湘西生活,展現(xiàn)當?shù)氐娘L土人情、民風習俗,體現(xiàn)了人性美、自然美;另一類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通過自己對都市生活的體驗,反映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
一、都市人生體驗
沈從文年少時一直生活在相對封閉、落后的邊陲小城——鳳凰縣,苗族、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在這里聚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價值、風俗民情在這里互相融合,構(gòu)成了與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與眾不同的湘西世界。
沈從文曾這樣描述自己的故鄉(xiāng):“那里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當有一個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頓下三五千人口……試將那個用粗糙而堅實巨大石頭砌成的圓城作為中心,向四方展開,圍繞了這邊疆僻地的孤城,約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營汛……兩世紀來滿清的暴政,以及因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紅了每一條官路同每一個碉堡。”
沈從文在部隊做文書的時候,有機會閱讀到《新潮》《改造》等雜志。深受這些新思想的影響,他抱著對人生的好奇和知識的渴望,孤身一人來到了心心念念的大都市——北京。
初到北京的沈從文并沒有獲得良好的都市生活體驗,生存成了他每天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常常處于居無定所、忍饑挨餓的生活狀態(tài)。在朋友的幫助下,他住進了北大附近不用交租金的破舊小屋。為了生存,他竭盡全力創(chuàng)作,不停地向報社、雜志投稿,以賺取稿費。
盡管沈從文后來有了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在城市有了落腳之地,但對自己生活過的北京、上海、天津和青島,他的都市體驗和感情是極其矛盾和復雜的,他發(fā)現(xiàn)了都市的冷酷與傲慢,創(chuàng)作了《記一大學生》《紳士的太太》《元宵》《八駿圖》《某夫婦》《自殺的故事》《或人的家庭》《怯漢》《有學問的人》等一些描寫都市社會人性的丑陋、庸俗與人性異化、扭曲的作品。
作家與都市的隔閡,是他與城市人在生活、經(jīng)驗、知識乃至價值觀上存在的天壤之別。因此,作家一直堅持認為自己是鄉(xiāng)下人,并用鄉(xiāng)下人的視角審視當時城鄉(xiāng)對峙的現(xiàn)狀,批判中國現(xiàn)代文明過程中所顯露出的人性丑惡。
二、都市桎梏下的人性扭曲
沈從文認為,中國人的人性墮落,其根源就在骯臟腐敗的都市,而鄉(xiāng)村卻擁有一種真善美和自然相符合的人性魅力。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都市生活是一種夾雜男女情愛性欲、道德淪喪、人性扭曲的萬花筒,都市紳士、太太、文人、學生、妓女等是作家描寫的對象,他們常出入歌舞廳、摩天樓、跑馬場等場所。這種所謂的現(xiàn)代都市文明,實際上是金錢至上、物欲橫流,一切都可以用來交易的世界,人們的身體和靈魂被侵蝕與壓榨,人性變得扭曲,精神變得極度空虛,生命力走向衰弱。
在都市小說中,沈從文采用現(xiàn)實主義筆法,運用古樸而苛刻的語言,對都市人群的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真實地描寫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對現(xiàn)代都市中摧殘、破壞人性美的種種陰暗面或罪惡勢力進行揭露和鞭撻,以表達自己對都市的情感厭惡和道德批判。
小說《紳士的太太》中描寫了一群上流社會的男男女女,以紳士、紳士太太、姨太太、大小姐、大少爺?shù)热宋飳懗隽巳伺c人之間是一種算計和利用的關(guān)系。紳士表面上儒雅正派,內(nèi)心卻無比丑陋,他瞞著妻子與別的女人偷情。紳士太太在丈夫的衣服口袋里發(fā)現(xiàn)了女人用的頭巾,知曉了丈夫的婚外情,但是只要丈夫送點小禮物,她的怒氣立刻煙消云散。他們的婚姻完全建立在物質(zhì)和虛偽的基礎上,其生活無比奢華,精神卻糜爛墮落。
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小說也寫都市人的病態(tài),他們是擁有財富或知識的文人、青年、教授等,大多面色蒼白、神情憔悴、目光呆滯,擁有咳嗽哮喘、性無能等病態(tài)特征。例如,小說《三三》中那位極有錢而到鄉(xiāng)下養(yǎng)病的城里青年,他穿著“白褲白鞋”,擁有“白白的臉”,可不曾想是一位癆病患者。小說《八駿圖》深刻展示了一群教授的心理畸變。八名大學教授從表面上看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是都市精英,但卻有著扭曲的心理,他們在意識層面或信奉獨身主義,或標榜清心寡欲,或主張泛愛主義,或強調(diào)道德名分,揭示了他們道德的虛偽。
三、價值重建
《一個晚會》《從現(xiàn)實學習》《公寓中》《一封未曾付郵的信》等作品展現(xiàn)了作家初入都市時的生活困頓、精神的壓抑等。一系列不幸的遭遇與體驗,以及所謂的現(xiàn)代都市文明成功將沈從文改造成鄉(xiāng)下人。他轉(zhuǎn)而換種方式思考人生和現(xiàn)實世界,把目光聚集到湘西,不幸的是,湘西的人性本真、質(zhì)樸民俗、自然與野性正隨著社會進步而慢慢消亡。
沈從文在對都市清醒認識的基礎上,完成了對自身鄉(xiāng)下人身份的選擇與定位,這種自我認知包含了其獨特的情感傾向與價值尺度。因此,作家以鄉(xiāng)下人這個獨特的視角出發(fā),對人性問題展開思考,為讀者構(gòu)筑了一個獨特的烏托邦世界——湘西。
讀者在文學作品中看到的湘西世界并不是真實的湘西,是作家摒除了鄉(xiāng)野的愚昧、麻木、野蠻,融入田園與自然、優(yōu)美與淳樸,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的精神世界,其目的是為了在這兩種對比中展示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從倫理道德和鄉(xiāng)土文化層面審視都市的生存狀態(tài),展現(xiàn)對人性異化的憂慮和對人性復歸的思考。
通過閱讀這些作品,讀者可以知道在面對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時,如何堅守健康自然的人性底線,緩解都市發(fā)展與自我的矛盾,求得社會的真正和諧,這是沈從文都市題材小說的現(xiàn)代價值所在。
四、結(jié)語
沈從文的都市文本以獨特的審視視角,鮮明而激切的批判姿態(tài)書寫都市生命力的萎縮退化、人性的異化扭曲,其價值不僅在于作品所呈現(xiàn)的獨特透視視角、參照系統(tǒng)、文化品格,還包含文本所蘊藏的精神向度。讀者清晰認識沈從文都市題材小說的文學意義,不僅可以還原其都市小說的存在價值,而且有助于恢復沈從文都市小說的本來地位,使作家的都市文本得到應有的重視。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作者簡介:陳都(1992-),男,土家族,貴州銅仁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地方民俗文化、閱讀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