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開始的畫漢字到書寫漢字,我已經(jīng)陪伴你們的祖先走過了幾千年?,F(xiàn)在我將以新的方式帶你們?nèi)ンw悟中國漢字之美,追尋漢字之源……對了,忘記介紹我的名字了,我的名字叫中國漢字。
金文(兩)像兩個并列的古代炊具鬲(lì)。本義表示數(shù)字二,假借作重量單位兩,如半斤八兩。也有的金文(兩)認為兩像一雙車架里套馬的車軛(è),代表古代的戰(zhàn)車,篆文(兩)再加“車”另造“輛”字代替。篆文(兩)延續(xù)了金文。隸書(兩)以后字形有所變化,原來炊具的形象消失了。簡化字后,字形進一步變化,成為了“兩”。
此地?zé)o銀三百兩
據(jù)說,在中國古代,有個叫張三的人,喜歡自作聰明,又很會算計。他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攢錢,別人都認為他很小氣。
一年時間過去了,張三覺得自己攢了不少錢了,就在一天夜里,等別人都熟睡后,把窗戶都擋得嚴嚴實實,才拿出一堆碎銀子開始數(shù)。
“整整有三百兩!”張三高興得差點兒叫出聲來,可是不大一會兒,他又坐立不安地苦惱起來:這么多銀子可往哪兒放???
因為他住的這個地方最近經(jīng)常丟東西,他擔(dān)心銀子也會被偷,就琢磨著找個好地方藏起來。
想了好久,他想起來家里還有個結(jié)實的小木盒,就決定把三百兩銀子藏到木盒里,外面再加兩把大鎖。他馬上動手忙活起來,可是又感覺這個辦法不可靠,萬一小偷把銀子和木盒一起偷走了怎么辦?他越想越不開心,趕緊把銀子從木盒里取出來。
又苦想了一陣,張三又想到一個好主意,他趁著天黑,到屋外的后墻角挖了個坑,悄悄地把銀子埋了進去。他剛轉(zhuǎn)身要走,又突然停了下來,仍然不放心,他又撓著腦袋開始想辦法,終于又想出一個自以為最巧妙的辦法。他在一張白紙上寫下“此地?zé)o銀三百兩”七個大字,拿去貼在了坑邊的墻上。這下,他才安心地回屋睡覺了。
沒想到,張三的一舉一動都被隔壁王二看得清清楚楚,他見張三已經(jīng)睡得一點兒動靜都沒有了,就悄悄去后墻根把銀子挖出來偷走了。
王二回家后,看著眼前白花花的銀子,又害怕起來:如果明天張三發(fā)現(xiàn)銀子丟了,懷疑是我偷的怎么辦?于是,他自作聰明地拿起筆,在紙上寫下“隔壁王二不曾偷”七個大字,也去貼在坑邊的墻上。
啟示?此地?zé)o銀三百兩,比喻想要把事情隱瞞掩飾,結(jié)果反而暴露。
出處?《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在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zé)o銀三百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