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多年來,科技發(fā)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速度之快,打了經歷幾萬年進化的人類身體一個措手不及。進化是個緩慢的過程,其中隱藏著諸多攻防之戰(zhàn)和健康密碼。
身體一直在“進化”
“適者生存”,為了適應環(huán)境,人的身體一直在“進化”。舊石器時代,人們不得不進行大量體力活動。在自然選擇下,人類進化成了熱愛熱量豐富的食物、只要有可能就會休息的習性,這有利于儲存熱量和脂肪,以便投入到生存和繁衍中。現代人遇到壓力時,可能選擇大吃大喝,這都是進化深深印刻在我們身體中的生存技巧——儲存更多能量以應對可能來臨的危險。
生病也是如此。人們每隔一段時間總會生點感冒發(fā)燒的小病,許多小病都是自愈性疾病,并不需要吃藥,只需要好好休息就可以痊愈。比如肌肉疼痛是提醒你停止某些錯誤的動作或行為,而腹瀉和嘔吐可以幫助你清除某些有害細菌和毒素。以進化的觀點看,一些疾病就像哨兵提醒著我們,身體正在處于不正常的狀態(tài)。
人類進化的速度沒能跟得上科技發(fā)展的速度,就容易引發(fā)疾病。進化的道理蘊含在“用進廢退”這四個字上。如果在年輕時不給骨骼負重,骨骼就不會變得更強;如果年輕時不給大腦足夠的刺激,年老時就可能會面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損害。進化并不會讓我們在富足和舒適的條件下,在吃什么和怎么運動上做出理性選擇。我們要對一些生活方式和理所當然的習慣保持警惕,這是進化給我們上的重要一課。
精心安排的妥協方案
身體是一個精心安排的妥協方案。人類的某些基因和特點盡管會引發(fā)疾病,卻在自然選擇中保留下來,因為它們也會給我們帶來某些好處。比如咳嗽盡管痛苦,但它通常并不是一種病,而是身體為了從呼吸道排出異物而專門設計的一種復雜反應。發(fā)熱也是一種宿主針對感染的防御機制,一種進化出的體溫調節(jié)機制,在整個動物界中已經存在了數億年。與發(fā)熱相比,更鮮為人知的是“限鐵機制”。對細菌來說,鐵是一種必需且稀缺的營養(yǎng)元素,我們的身體演化出各種“限鐵機制”,讓細菌得不到鐵。體內發(fā)生感染時,身體會釋放出白細胞內源性介質,既可以升高體溫,又可以減少血液中可能被細菌利用的鐵元素。
病原體與宿主“軍備競賽”
數萬年間人體進化出來的免疫防御機制仿佛是一個“精確制導的化學武器系統(tǒng)”。它的精密高效簡直就是奇跡,比如巨噬細胞時刻在體內巡邏,搜索一切抗原,比如細菌、病毒、灰塵或癌細胞,一旦發(fā)現入侵者,就像哨兵一樣將其押送給輔助性T細胞,再轉移給B細胞,刺激B細胞制造抗體。
然而不管是細菌還是病毒,在漫長的與人類共生共存的經驗中,它們也演化出各種方式躲過人類免疫系統(tǒng)的識別和攻擊。比如當今最常見的傳染病病原體之一衣原體,逃避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視的方法就是最大膽的“躲進警察局”,它們堅信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便會像間諜潛入敵后一樣潛入白細胞里,筑起壁壘保護自己。從演化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場典型的健康博弈,也是一場病原體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在這場你死我亡的戰(zhàn)爭中,人類和病原體都要演化得足夠快,才能戰(zhàn)勝對手。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