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曼曼
班會背景
近期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我班有些學生在學校很聽話,可在家里卻經常與家長頂嘴,不講理,任憑家長苦口婆心也無濟于事。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研究并設計了這次主題班會,嘗試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開展游戲角色表演、體驗分享等活動,讓學生經歷感受、認識、分享、審視、體驗的過程,并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在辯論與分享中實現(xiàn)成長和發(fā)展。
班會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游戲體驗、分享交流等形式認識家校間的問題。
2.情感目標:感受家校間的聲音,體會尊重、體諒以及合作。
3.行為目標:借助家校對話,拉近家校合作間的關系,促進家校更好地合作。
班會準備
1.提前調研,確定主題,發(fā)放有關調查問卷,并搜集情境。
2.準備好調查表、拉力繩、信封,安排主持人等。
3.制作相關課件。
班會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 游戲中情趣共生
1.游戲導入。教師選擇兩位個頭相當、身材相近的學生,分別站在指定的圓圈中。學生的背后分別貼上“家”字和“校”字。學生的前方各有兩筐實心球和一個空球桶。兩名學生分別在腰部系上拉力繩,根據(jù)老師播放的音樂開始或結束,最終球筐中球較多的學生獲勝。
2.提問表達。觀察完游戲后,請學生說說雙方分別獲得了多少個球、哪一方獲勝。
3.揭示主題。別看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游戲,其實它是很有魔力的,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節(jié)班會課,探尋家校合作的神奇奧秘。(板貼:到底聽誰的)
4.小結感悟。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有疼愛我們的爸爸媽媽。學校是我們遨游知識海洋的地方,這里有耐心教育我們的老師。
【設計意圖】通過小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為本節(jié)班會課設下伏筆,并借此游戲揭示本節(jié)班會課的主題。
環(huán)節(jié)二 調查中鏈接生活
1.靜心思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針對“家長和學校老師意見不一致的事,你選擇聽誰的”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回憶,并用文字進行描述,簡要記錄在調查
表上。
2.相互分享。學生以4-6人為一組進行分享,感受不同的情境,了解不同的故事。
3.票數(shù)統(tǒng)計。每個小組的組長交流雙方的支持票數(shù),并由主持人在相應的代表下方進行統(tǒng)計,得出最終票數(shù)。
4.教師小結?!凹倚:献鳌笔侵讣议L和教育者共同承擔兒童成長的責任,彼此是伙伴關系,是平等的關系。哪怕一方強、一方弱、一方大、一方小,都可以合作。(板貼:合作)
【設計意圖】通過小調查,再次鏈接生活,梳理學生的生活案例,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問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辯論選題做好準備。
環(huán)節(jié)三 討論中體驗情境
1.聚焦情境。情境一:臨近期末,媽媽在家輔導小麗功課。媽媽對小麗提出學習要求,小麗說:“老師沒有這樣要求,你怎么能隨便加重我的學習負擔呢?”媽媽怎么說,小麗都不聽。
情境二:近期學校要舉行啦啦操選拔賽,被選中的同學每周放學后要訓練三次。童童被選中了,她非常興奮,因為她覺得終于可以展現(xiàn)自己了?;丶液蟾嬖V媽媽,媽媽卻說:“放學后,你不是要練習鋼琴嗎?而且你還有作業(yè)要寫呢?!蓖犕旰筇貏e為難。
情境三:小張是四年級的學生,酷愛看軍事方面的書。而老師卻建議他多多閱讀作文或者兒童文學,這樣會幫助提升寫作能力。但小張的家長卻說:“學習都學不好,讀那么多課外書,還不如多寫作業(yè)、多做一些試卷呢?!?/p>
2.組內討論。組內成員根據(jù)本組情境卡片上的內容,共同探討“情境中的那個人”最終會選擇聽誰的,如果換成自己,會怎么做。
3.記錄分享。每組選擇一位代表進行簡單的文字記錄,并推薦一名代表進行總結發(fā)言。
4.教師小結。情境來源于同學們真實的生活體驗。同學們通過角色互換的形式對其進行思考,從而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內心。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交流中逐步連接其生活的體驗,拉近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再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并進一步理解。
環(huán)節(jié)四 辯論中自主建構
1.情境表演。從課前的調查中,選擇一個較典型的案例作為辯題,并請學生演一演。
案例:四年級的婷婷是個性格內向且喜愛安靜的女生,媽媽希望老師給婷婷安排一個文靜內向的女孩子同桌。一天,婷婷回家告訴媽媽換座位了,她的同桌是一個活潑好動并且作業(yè)常常拖拉的男孩子,媽媽表示不能理解,打算到學校讓老師換座位。
2.展開辯論。出示辯論流程:(1)分成“家”和“?!眱纱蠼M;(2)各組推選三位最佳辯手;(3)最佳辯手征集小組意見,并簡單記錄;(4)展開辯論,雙方針鋒相對、據(jù)理力爭。
3.闡述觀點。雙方在一分鐘內分別闡述觀點。采用包剪錘的方式決定家長一方先開始還是學校一方先開始。闡述過程中,各自代表隊中的隊員隨時可以舉手補充。
4.教師小結。激烈的辯論讓大家看到了各方的立場,但要想解決家校問題,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藥。因此,學會溝通將有效助力家校合作。
【設計意圖】通過辯論,讓學生學會理解、尊重以及學會合理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在思辨中學會解決問題,成為家校攜手的小使者。
環(huán)節(jié)五 對白中心靈相通
1.靜心傾聽?;饧倚栴},父母及老師都在努力,請學生聽聽他們的心里話。關于家校問題,老師作為學校一方的代表,通過視頻的方式向同學們說說心里話。看完后,家長在緩緩的音樂聲中上臺,有感情地誦讀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2.靜心思考。同學們,看完家長的視頻,聽完家長的心里話,此時你的內心有什么感受?你還一如既往地選擇支持學校或者家長嗎?
3.分享感悟。家校合作重在對“合作”二字的理解。家長為了孩子,學校為了學生,彼此是一個交集,也正是這個交集筑就了家校合作的基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通力合作,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在合作的過程中,看重溝通其實是可以收獲美好的果實的。
4.教師小結。其實家校間的關系,就像剛開始做的拉力繩游戲,一方代表家,一方代表校,而“繩子”就是你們。如果一直往家這個方向拉,校方就會受傷,反之亦然。只有當兩者之間開始真正地合作,才能更好地和諧,你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家長以及老師心靈對白視頻,讓學生學會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體諒,在尊重和友善中促進家校合作更加和諧。
環(huán)節(jié)六 游戲中回歸主題
1.游戲再玩。家校共育,智慧共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收獲了合作、溝通,教師引導學生再次回到課前的“拉力繩”游戲中。
2.規(guī)則再現(xiàn)。(1)選取兩人,站在指定位置;(2)腰系拉力繩,1分鐘內向前方取球,取球多者,即為獲勝;(3)游戲時,請注意安全。
3.交流分享。問題:臺上這兩位同學在玩游戲時,做法與第一次相同嗎?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4.教師小結。作為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體諒父母,尊重父母,更要學會進行溝通,讓家、校攜起手來,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設計意圖】通過再玩“拉力繩”游戲將學生拉回生活,用課堂的活性因子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家校之間的微妙關聯(lián),從而達到真實的家校合作。
班會總結
本次班會課,由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一點小事談起,通過辯論的形式達到家校攜手,讓每一個同學都有新的認識。老師希望學生在遇到“家”“?!眴栴}時,都能學會尊重、體諒他人,也學會溝通,并能做出合理的選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