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寧夏隆德渝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存考古調(diào)查簡報*

      2021-08-12 04:29:56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隆德縣文物管理所
      考古與文物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圓唇器身素面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隆德縣文物管理所

      隆德縣位于寧夏南部六盤山西麓,境內(nèi)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梁峁交錯,山多川少,多為塬、梁、峁、壕交錯的地貌特征,海拔在1700~2200米之間。渝河是隆德縣境內(nèi)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渝河流域地形整體為東高西低河谷地帶,在河谷兩側(cè)臺地或坡地上分布有較多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為配合“河套地區(qū)聚落與社會研究”項目,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渝河流域開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調(diào)查,工作主要在渝河及其南側(cè)支流朱莊河流域,調(diào)查面積約240平方公里,共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遺址31處,現(xiàn)將調(diào)查情況介紹如下。

      一、遺址介紹

      渝河北側(cè)地勢較緩,背風向陽,遺址分布較多;而南岸地勢相對較陡峭,遺址較少。朱莊河遺址分布情況正好與渝河相反,北側(cè)地勢較陡峭分布的遺址數(shù)量較少,南側(cè)地勢較緩分布有較多的遺址。調(diào)查共發(fā)現(xiàn)了陳家河、頁河子、鴉兒溝、車道溝、沙塘北塬、清泉、張樹、龐家溝、上堡子、辛坪北山、聯(lián)財北山、毛家溝、陽屲山、許溝、樊軍灣、周家嘴頭、高坪、張樓、馬家溝、黑羊溝、楊野河、馮家灣、齊家塬、連家灣、齊興、上齊、李家嘴、馮家溝、辛莊、小岔溝、勝利、于家莊、孫家灣等遺址(圖一)。因為調(diào)查的遺址數(shù)量相對較多,現(xiàn)選擇幾處采集標本較好、具有代表性的遺址進行介紹。

      圖一 渝河流域新石器遺址分布點

      (一)頁河子遺址

      頁河子遺址位于沙塘鎮(zhèn)和平村北部的二級臺地上,遺址核心區(qū)地勢相對平緩,北側(cè)邊緣緊靠山坡。1986年北京大學(xué)和固原博物館曾對該遺址進行發(fā)掘,出土了一批仰韶文化和龍山時期遺存[1],2013年該遺址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遺址北側(cè)的山坡梯田斷面上發(fā)現(xiàn)灰坑、紅燒土堆積、人骨等遺跡。遺址東西寬200、南北長約500米,面積約7萬平方米。

      地表散落有較多的陶片,包括泥質(zhì)和夾砂兩類,夾砂陶又分夾粗砂和夾細砂兩種,其中泥質(zhì)陶占大多數(shù),其次為夾粗砂和夾細砂。陶色有紅、灰、褐等,其中紅陶、褐陶占大多數(shù),其次為灰褐陶。除素面外,紋飾有粗繩紋、中繩紋、細繩紋、籃紋和網(wǎng)紋等,也有少量的彩陶。采集的標本中,可辨認器形有罐、盆、缽等。彩陶多為白底黑彩,器形以斜沿彩陶盆為主。分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分別介紹。

      1.仰韶文化

      斜沿罐 2件??谘貧埰A砂紅陶。標本LYGS:1,斂口,方唇,沿內(nèi)斜。器身飾粗繩紋??趶?1、殘高6.6厘米(圖二,1)。標本LYGS:2,斂口,方唇,沿內(nèi)斜。素面??趶?8、殘高5.2厘米(圖二,2)。

      寬平沿盆 1件。標本LY:6,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器外有一層白色胎衣。斂口,寬平沿,尖圓唇。素面。口徑26、殘高2.4厘米(圖二,6)。

      彩陶盆 2件。殘口沿。標本LY:4,泥質(zhì)紅陶。斂口,圓唇,平沿。器身飾有黑色條帶狀彩。口徑36、殘高3厘米(圖二,4)。標本LY:7,泥質(zhì)紅陶,器外有一層白色胎衣。斂口,尖圓唇,平沿,稍外斜。器身飾條帶形暗紅色彩。口徑35.4、殘高6.8厘米(圖二,3)。

      缽 2件。殘口沿。均斂口。標本LY:8,泥質(zhì)灰陶。圓唇。素面。口徑14、殘高3.4厘米(圖二,8)。標本LYGS:5,泥質(zhì)紅陶。尖圓唇。素面??趶?8.6、殘高3.4厘米(圖二,9)。

      陶片 1件。標本LYGS:4,罐腹部殘片。泥質(zhì)紅陶。器身有附加泥條壓印紋,余皆素面。殘長8.4、殘寬4.5、厚0.6厘米(圖二,13)。

      2.龍山時期

      子母口罐 1件。標本LY:3,殘口沿。夾粗砂紅陶。直口,方唇,子母口,有一耳。耳上刮抹痕跡明顯,領(lǐng)部有橫向籃紋,領(lǐng)下為豎向繩紋。器身先將紋飾做好,然后才將耳粘結(jié)??趶?3.8、殘高11厘米(圖二,5)。

      圖二 頁河子遺址采集標本

      小口罐 1件。標本LY:9,殘口沿。泥質(zhì)灰陶。侈口,尖圓唇,束頸。器身飾有交錯的刻劃紋。口徑6、殘高4厘米(圖二,12)。

      單耳罐 2件。標本LY:11,泥質(zhì)灰陶。侈口,尖圓唇,束頸,平底,口沿和腹部之間有一單耳。素面??趶?、底徑4、高7厘米(圖二,10)。標本LY:12,口沿及耳部殘損。泥質(zhì)紅陶。鼓腹,平底稍內(nèi)凹,器身有一單耳。素面。腹徑9、底徑4.4、殘高6.4厘米(圖二,11)。

      盆 1件。標本LY:10,泥質(zhì)紅陶。侈口,圓唇,斜折沿,斜直腹,平底稍內(nèi)凹。素面??趶?2.6、底徑7.7、高5.2厘米(圖二,14)。

      豆 1件。標本LY:5,殘口沿。泥質(zhì)灰褐陶。侈口,圓唇。內(nèi)壁光滑,外壁有籃紋??趶?4、殘高3.2厘米(圖二,7)。

      陶紡輪 1件。標本LY:1,殘。夾砂紅褐陶。圓餅狀,中間有一孔。直徑8.5、孔徑1.2、厚1.3厘米(圖二,19)。

      石斧 2件。標本LY:13,基本完整。墨黑色。整體平面呈長方形,雙面刃,器身磨制光滑,有一磨劃淺槽。長11、寬4.8、厚1.2厘米(圖二,16)。標本LY:14,完整。青灰色。平面呈長方形,雙面刃,器身較為粗糙。長15.2、寬6.6、厚4厘米(圖二,15)。

      石刀 1件。標本LYGS:3,基本完整。青灰色。刃部系打制而成。長7.6、寬5、厚1.4厘米(圖二,18)。

      牙器 1件。標本LY:2,尾部殘。淺黃色,用動物牙齒磨制而成,前端磨制痕跡明顯。殘長4.2厘米(圖二,17)。

      調(diào)查情況和1986年發(fā)掘情況基本一致,但是仰韶時期的遺物在整個二階臺地均有分布,可以一直向北延伸,部分山腳上也有。但是龍山時期遺存僅存在臺地的南側(cè)邊緣處,分布范圍遠遠小于仰韶文化。

      (二)陽屲山遺址

      陽屲山遺址位于渝河南側(cè)的馬家河村東部坡地上,遺址東、南部為山丘,北、西部為渝河谷地,地形東高西底,面積約2萬平方米,1989年為隆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暴露的斷面上發(fā)現(xiàn)有白灰面房址、墓葬及陶窯等遺跡,且在一處斷面上集中的發(fā)現(xiàn)了4座陶窯,可能為該遺址的陶器燒制區(qū)。

      遺址地表散落的陶片較少,采集到的陶片經(jīng)初步統(tǒng)計分為泥質(zhì)和夾砂兩類,其中以泥質(zhì)陶為主,夾細砂陶次之,夾粗砂陶最少。陶色以紅陶為主,褐陶次之,灰陶比例較小。紋飾以麻點紋和籃紋為主,素面次之,另外還有繩紋和附加堆紋等。

      罐 1件。標本LYW:1,殘口沿。夾粗砂紅陶。斂口,方唇,沿稍內(nèi)斜。器身飾有斜向繩紋??趶?1.8、殘高6厘米(圖三,1)。

      單耳罐 1件。標本LYW:2,殘口沿。夾粗砂紅陶。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凸起,高領(lǐng),單耳,頸及口沿間有一單耳。領(lǐng)部飾有橫向籃紋,器身飾有麻點紋,籃紋和麻點紋用一周附加泥條分開,泥條上面有抹壓痕跡??趶?5、殘高11.2厘米(圖三,2)。

      磨石 1件。標本LYW:3,殘。淺灰色,兩面有磨制痕跡,器身有幾道深淺不一的凹槽。殘長9、殘寬7.4、厚3.4厘米(圖三,16)。

      采集的兩個陶罐標本中,LYW:1屬于仰韶時期,LYW:2屬于龍山時期,二者在頁河子遺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時期遺物中均可以找到相似的器形??梢哉J為,陽屲山遺址和頁河子遺址二者的文化屬性基本一致。

      (三) 鴉兒溝遺址

      該遺址位于渝河北側(cè)的沙塘鎮(zhèn)和平村鴉兒溝東側(cè)山坡的二級臺地上及臺地南側(cè)的坡地上,面積約1萬平方米。在坡地斷崖上發(fā)現(xiàn)有較多的遺跡現(xiàn)象,主要有灰坑、房址、墓葬等,遺址所在位置大部分現(xiàn)已開辟為梯田,破壞嚴重,地表散落較多的陶片。

      采集陶器標本以夾砂陶為主,泥質(zhì)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褐陶次之,灰陶最少。紋飾以籃紋為主,素面次之,繩紋較少,另外還有少量的刻劃紋、附加堆紋。標本中可辨認器形有單罐、缸、盆等。

      雙耳罐 2件。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標本LYEH1:1,尖圓唇,頸部有一單耳。耳上有四道淺槽,器身飾有刻劃紋??趶?1、殘高6.2厘米(圖三,8)。標本LYE:1,侈口,尖圓唇,高領(lǐng),耳部僅余粘結(jié)痕跡。素面。口徑11、殘高7.6厘米(圖三,9)。

      圖三 陽屲山、鴉兒溝遺址采集標本

      大口罐 2件。標本LYE:7,口沿殘片。泥質(zhì)紅褐陶。侈口,尖唇,小平沿,束頸。素面??趶?2、殘高16.4厘米(圖三,7)。標本LYED3③:2,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圓唇,束頸。素面??趶?8.2、殘高5.6厘米(圖三,3)。

      小口罐 3件。殘口沿。標本LYE:3,殘口沿。夾粗砂紅陶。侈口,尖圓唇,高領(lǐng)。領(lǐng)部素面,器身麻點紋。口徑14.4、殘高11厘米(圖三,6)。標本LYE:6,泥質(zhì)紅褐陶。侈口,尖圓唇,束頸。頸部有刮抹形成的痕跡,腹部有類似席紋的交錯籃紋??趶?2、殘高12.4厘米(圖三,5)。標本LYE:5,泥質(zhì)紅褐陶。侈口,尖圓唇,高領(lǐng)。沿外側(cè)有一周附加泥條,其上手指印痕清晰,余皆素面。口徑16、殘高7.2厘米(圖三,4)。

      帶鋬罐 1件。標本LYED2④:1,殘口沿。夾粗砂紅陶。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淺凹槽。上腹有一鋬,器身有豎向繩紋,在繩紋上貼附加壓印泥條??趶?5.4、殘高11.6厘米(圖三,10)。

      小罐 1件。標本LYED3③:3,殘。夾砂灰陶。侈口,尖圓唇,腹部微鼓,下腹斜直,底部缺失??趶?.4、殘高6.4厘米(圖三,15)。

      缸 1件。標本LYE:8,口沿殘片。夾粗砂紅陶。直口,方唇,口沿外側(cè)貼塑一周泥條,刮抹形成唇部。唇部表面及外側(cè)均有繩紋,器身殘存有附加堆紋。口徑30、殘高7厘米(圖三,14)。

      盆 3件。根據(jù)口沿形態(tài)分為二型。

      A型 2件??谘貧埰吮綥YEH1:2,泥質(zhì)灰陶。侈口,圓唇,沿稍卷。器物內(nèi)壁刮削痕跡明顯,外壁飾有籃紋??趶?5、殘高3.6厘米(圖三,13)。標本LYE:2,泥質(zhì)褐陶。侈口,圓唇,斜平沿稍卷。外壁飾籃紋,刮抹痕明顯??趶?4.2、殘高5.2厘米(圖三,12)。

      B型 1件。標本LYE:4,殘口沿。泥質(zhì)紅褐陶。侈口,方唇,弧腹。飾籃紋。口徑21.6、殘高5.8厘米(圖三,11)。

      石刀 1件。標本LYED3③:1,基本完整。青灰色。近三角形,磨制刃部不明顯。長8.5、寬4、厚0.9厘米(圖三,17)。

      (四)車道溝遺址

      該遺址位于渝河北側(cè)的沙塘鎮(zhèn)街道村三組北側(cè)車道溝兩側(cè)臺地及山坡上,地勢北高南低,背風向陽。遺址所在地現(xiàn)大多辟為梯田,破壞嚴重。遺址斷面高約2~6米,斷面上暴露灰坑、墓葬、房址、陶窯和紅燒土等遺跡,地表散落有較多的陶片。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

      陶質(zhì)以夾砂陶為大宗,泥質(zhì)陶較少。陶色以紅陶為主,褐陶次之,灰陶最少。紋飾以素面為主,籃紋和麻點紋次之,還有繩紋、附加堆紋等。另外有極個別的紅底黑彩陶。器物以罐、盆、豆為主,其中陶罐為大宗。

      雙耳罐 2件??谘貧埰吮綥C:10,泥質(zhì)紅陶。侈口,尖唇,高領(lǐng),單耳。領(lǐng)部和腹部交接處有一周戳印紋,耳表面有四道弦紋,余皆素面??趶?.4、殘高8.2厘米(圖四,9)。標本LCH1:12,泥質(zhì)紅褐色陶。侈口,尖圓唇,耳部殘損。耳為器身制成后再粘貼上,連接處有刮抹痕跡。素面??趶?1.4、殘高5厘米(圖四,10)。

      單耳罐 2件。標本LCH2:1,殘口沿。夾粗砂紅陶。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凹槽,高領(lǐng),橋形耳。領(lǐng)部飾橫向籃紋,腹部飾麻點紋,耳部和口沿連接處有壓印紋??趶?4.2、殘高12厘米(圖四,1)。標本LCH1:13,口沿殘片。夾砂紅褐陶。侈口,尖圓唇,耳脫落,僅留貼附痕跡。器身有刻劃紋。殘長6.4、殘寬6.6厘米(圖四,2)。

      彩陶罐 1件。標本LCH1:7,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尖圓唇,橋形耳。器身及口沿內(nèi)側(cè)均有橫向、方格等幾何紋黑、紅雙彩圖案。殘長4.殘寬4.2厘米(圖四,11)。

      大口罐 1件。標本LC:11,口沿殘片。泥質(zhì)紅陶,喇叭口,圓唇,束頸。素面??趶?7.2、殘高8.6厘米(圖四,5)。

      圖四 車道溝遺址采集標本(一)

      小口罐 2件??谘貧埰A砂紅陶。標本LCH1:11,侈口,圓唇,高領(lǐng)。器身通體飾豎向繩紋。器身有煙炱痕跡??趶?4.4、殘高12厘米(圖四,4)。標本LCH1:10,侈口,方唇,頸部飾有附加泥餅,腹部飾麻點紋。器身有煙炱痕跡。殘長6.6、殘寬6.4厘米(圖四,3)。

      侈口深腹罐 3件??谘貧埰?。標本LC:9,夾砂紅陶。侈口,方唇,高領(lǐng)。唇上有壓印紋,領(lǐng)部飾斜向籃紋,腹部飾麻點紋。器身有煙炱痕跡??趶?6、殘高10厘米(圖四,8)。標本LCH1:9,夾粗砂紅陶。侈口,方唇,唇外有一周附加泥條,其上有斜向繩紋。上腹部有豎向繩紋,在繩紋上有附加堆紋??趶?2.2、殘高9.6厘米(圖四,7)。標本LCH1:6,夾粗砂紅陶。侈口,方唇。唇外有一周附加泥條,其上有壓印紋,領(lǐng)部飾籃紋,腹部飾麻點紋,二者用一條附加泥條隔開。器身有煙炱痕跡。殘長10.6、殘寬10厘米(圖四,6)。

      盆 1件。標本LCH1:8,口沿殘片。泥質(zhì)紅陶。侈口,圓唇,弧沿。器身飾有籃紋。殘長7.8、殘寬4厘米(圖四,12)。

      豆 1件。標本LCH1:14,僅余豆盤。泥質(zhì)紅褐陶。侈口,方唇,唇內(nèi)斜,腹部斜直。和豆柄連接處脫落。豆盤內(nèi)壁光滑,外壁粗糙,口徑13.4、殘高4.6厘米(圖四,13)。

      石刀 1件。標本LCH1:3,殘。灰黑色頁巖。雙面刃,刃部較鈍。器身有2個穿孔,未透。殘長5.6、殘寬3.3、厚0.4厘米(圖五,8)。

      石斧 1件。標本LC:4,殘。青黑色。殘存近方形,器身光滑,磨制痕跡明顯,雙面刃。殘長4.4、寬4.8、厚1.7厘米(圖五,9)。

      鉞形器 1件。標本LC:8,完整?;疑F鞅砉饣?,器身有5個鉆孔,其中4個雙面鉆,1個單面鉆,雙面鉆孔中有一個沒有鉆透。長6.3、寬6.1、厚0.8、孔徑0.3~0.9厘米(圖五,11)。

      磨石 4件。標本LCH1:1,殘。青灰色細砂巖。器身正面有3道凹槽磨痕,背面光滑,有打磨痕跡。殘長14.2、殘寬8.4、厚5厘米(圖五,4)。標本LC:3,較為完整。青灰色,細砂巖。殘存形狀不規(guī)則,器身有磨制形成的深淺不一的凹槽。長9.2、寬6.4、厚6.1厘米(圖五,3)。標本LC:1,殘損嚴重。青灰色,細砂巖。器身光滑,磨制痕跡明顯,有磨制形成的凹槽。殘長21.4、殘寬13.6、厚6.4厘米(圖五,1)。標本LC:2,殘損嚴重。青灰色。殘存呈方形,臺面上有磨制形成的凹槽。殘長14、寬8.5、厚5.2~7.2厘米(圖五,2)。

      刮削器 3件。標本LCH1:2,完整?;液稚?。整體形狀似三角形,打制出來的刃部比較明顯。長8.1、寬7.5、厚2.7厘米(圖五,7)。標本LC:5,完整?;野咨瑤r質(zhì)不詳。打制刃部明顯。長11.2、寬7.6、厚3.7厘米(圖五,5)。標本LC:6,完整。青藍色,巖質(zhì)不詳。打制刃部明顯。長7.8、寬7.2、厚2.7厘米(圖五,6)。

      圖五 車道溝遺址采集標本(二)

      石核 1件。標本LC:7,完整。青藍色,巖質(zhì)不詳。長6.9、寬4.2、厚2.8厘米(圖五,12)。

      骨錐 2件。標本LCH1:4,尾部殘?;野咨?,磨制痕跡明顯。器身有一凹槽,槽內(nèi)有一人為穿孔,用途不明。長7.8、寬1.1、厚0.5厘米(圖五,10)。標本LCH1:5,完整?;野咨?,器身有用利器刮削的痕跡。長8.4、寬3.1、厚2.8厘米(圖五,14)。

      鹿角器 1件。標本LCH1:15,尾部殘。用鹿角磨制而成。殘長8.6、寬3.8、厚2厘米(圖五,13)。

      (五)沙塘北塬遺址

      該遺址位于沙塘鎮(zhèn)北側(cè)臺地上,地勢較為平整,臺地被水沖割成多塊小臺地,現(xiàn)在被開墾為田地。臺地南側(cè)為斷崖,破壞較為嚴重。斷面上發(fā)現(xiàn)有白灰面房址、灰坑、陶窯等遺跡。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別于2013、2015、2016年對沙塘北塬遺址進行過考古發(fā)掘[2]。

      采集陶片較少,陶質(zhì)以夾砂為主,泥質(zhì)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紋飾以籃紋為主,麻點紋和和素面次之,另外還有少量的繩紋、戳印紋、附加堆紋等??杀嫫餍斡泄?、斝、盆、豆等。另外隆德縣文物管理所收藏有沙塘北塬遺址出土的2件陶缽,1件泥質(zhì)素面紅陶 ,另1件紅底黑彩。

      單耳罐 1件。標本LS:4,殘口沿。夾砂紅陶。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凸棱,單耳。沿外還有一周附加堆紋,其下飾斜向籃紋,腹部飾豎向繩紋。器身有煙炱痕跡。口徑21.2、殘高12厘米(圖六,2)。

      大口罐 1件。標本LS:3,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喇叭口,尖圓唇,高領(lǐng)。素面??趶?2、殘高7厘米(圖六,7)。

      小口罐 2件。殘口沿。夾砂紅陶。標本LS:6,侈口,尖圓唇,微束頸。領(lǐng)部飾斜向籃紋,腹部飾麻點紋。器身有煙炱痕跡。口徑12、殘高9.8厘米(圖六,9)。標本LS:10,侈口,尖圓唇,微束頸??谘赝鈧?cè)一周附加泥條,領(lǐng)部飾斜向籃紋,腹部飾豎向繩紋。器身有煙炱痕跡??趶?5.4、殘高7.6厘米(圖六,10)。

      圖六 沙塘北塬、許溝遺址采集標本

      器底 1件。標本LS:8,陶罐底部。泥質(zhì)紅陶。斜直腹,平底。器身飾有斜向籃紋。口徑14、殘高15.4厘米(圖六,14)。

      斝 1件。標本LS:2,殘口沿。夾砂紅陶。斂口,方唇,直腹,腹部有雙耳??谘靥幱腥芟壹y,耳部有戳印紋,余皆素面。器身有煙炱痕跡??趶?0.2、殘高16厘米(圖六,1)。

      盆 1件。標本LS:7,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敞口,尖唇,平沿,上腹斜直。沿外有附加泥條,器身飾斜向籃紋??趶?8.8、殘高6.6厘米(圖六,6)。

      豆 1件。標本LS:5,豆座殘片。泥質(zhì)紅陶。座呈倒喇叭口狀,器身有1破損孔。器身飾斜向籃紋。底徑16、殘高8.8厘米(圖六,15)。

      陶紡輪 1件。標本LS:1,殘。夾粗砂紅陶,圓餅狀,中間稍凹,中間有一孔,單面鉆。頂面直徑4.3、底面直徑6.3、高2.4、孔徑0.96~1厘米(圖六,17)。

      陶刀 1件。標本LS:9,基本完整。泥質(zhì)紅陶。殘存呈長方形,中間有一雙面對鉆小孔。器身有附加泥條及斜向籃紋。長8.4、寬4.1、厚0.8、孔徑0.9厘米(圖六,16)。

      (六)許溝遺址

      遺址位于渝河南岸許溝村南側(cè)坡地上,地形東高西底,坡地已經(jīng)開墾成梯田,斷面上可以看到灰坑、灰層等遺跡,破壞較為嚴重。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

      陶片大多分布在半山腰,陶質(zhì)以夾砂為主,泥質(zhì)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褐陶次之,灰陶較少。紋飾以麻點紋為主,籃紋次之,還有繩紋、刻劃紋、素面、附加堆紋等??杀嫫餍蝺H有罐、缸2類。

      三耳罐 1件。標本LX:4,夾砂紅陶。侈口,尖圓唇,束頸,下腹斜坡,平底,頸部附三耳。上腹素面,下腹有豎向刻劃紋飾。口徑11.6、底徑5.6、高9厘米(圖六,12)。

      小口罐 4件。根據(jù)口沿形制分為三型。

      A型 2件。標本LX:2,殘口沿。夾砂紅陶。侈口,方唇,微束頸。沿下有刮劃痕跡,上腹有麻點紋??趶?5、殘高14.2厘米(圖六,3)。標本LX:7,殘口沿。夾砂陶,內(nèi)外壁為灰色,中間紅色。侈口,方唇,微束頸。器身麻點紋??趶?3.4、殘高8厘米(圖六,4)。

      B型 1件。標本LX:5,殘口沿。夾砂紅陶。侈口,尖圓唇,高領(lǐng)。領(lǐng)部飾有斜向籃紋,腹部飾麻點紋??趶?1.8、殘高6.4厘米(圖六,11)。

      C型 1件。標本LX:3,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方唇,高領(lǐng)。器身飾豎向繩紋??趶?8、殘高9厘米(圖六,8)。

      器底 1件。標本LX:1,罐底,口沿及上腹殘缺。泥質(zhì)紅陶。下腹微弧,平底稍內(nèi)凹。器身飾有籃紋。底徑13、殘高10.8厘米(圖六,18)。

      缸 1件。標本LX:8,殘口沿。夾砂紅陶??谖⒊蓿酱?。器身飾有麻點紋,其上有2周附加泥條??趶?3.4、殘高5.6厘米(圖六,5)。

      罐 1件。標本LX:6,腹部殘片。夾砂陶,外為紅色,內(nèi)為灰色。器身有柱形扳手。器身有麻點紋。殘長9、殘寬8厘米(圖六,13)。

      (七)清泉遺址

      遺址位于清泉村北側(cè)的坡地及臺地上,地形北高南底,南距渝河約300米。遺址區(qū)斷面暴露有白灰面房址、墓葬、灰坑及陶窯等遺跡,面積約8000平方米。

      遺址地表上散落較多的陶片,陶質(zhì)以泥質(zhì)為主,夾砂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紅陶陶色多不純正,偏褐色。紋飾以籃紋為主,其次為素面,另外還有繩紋、刻劃紋、刻劃紋、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形主要有罐、盆。另外還采集到石器等小件。

      單耳罐 1件。標本LQ:1,殘。夾粗砂紅陶。侈口,圓唇,矮領(lǐng),上腹較圓,有單耳。耳上附有一道泥條,頸部有一周共11個附加泥餅,腹部有交錯刻劃紋飾??趶?1.8、殘高7厘米(圖七,6)。

      圖七 清泉、張樹、辛坪北山、聯(lián)財北山遺址采集標本

      大口罐 4件。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標本LQ:4,喇叭口,尖圓唇,口沿外側(cè)有一周附加泥條,其下飾有橫向籃紋和刮抹形成的豎向微痕。口徑17.6、殘高7厘米(圖七,3)。標本LQ:5,喇叭口,尖圓唇,束頸??谘赝庥幸恢芨郊幽鄺l,其下飾有橫向籃紋??趶?9.2、殘高4.2厘米(圖七,4)。標本LQ:7,近喇叭口,方唇,束頸。飾有橫向籃紋。口徑16.4、殘高3.8厘米(圖七,5)。標本LQ:9,口沿殘缺。泥質(zhì)紅陶,腹部微鼓,下腹斜直,平底。上腹素面,下腹飾有斜向籃紋。腹徑30、底徑14、殘高32.8厘米(圖七,1)。

      盆 1件。標本LQ:8,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方唇。唇外側(cè)有一周附加泥條,器身飾籃紋??趶?5.6、殘高3厘米(圖七,10)。

      磨石 1件。標本LQ:2,殘損。青灰色,砂巖。近方形,磨制面光滑。殘長10.2、殘寬6、殘厚3.6厘米(圖七,19)。

      石器 1件。標本LQ:6,基本完整?;野咨瑤r質(zhì)不詳。殘存近梯形,前端使用痕跡明顯。長7.6、寬7、厚4.2厘米(圖七,20)。

      陶手握 1件。標本LQ:3,稍殘。泥質(zhì)灰陶,素面。長9、寬4厘米。

      (八)張樹遺址

      張樹遺址位于張樹村北側(cè)的臺地上,現(xiàn)已被開墾成梯田。地表散落有少量的陶片,當?shù)鼐用裨谄秸恋貢r挖出過紅陶罐。因暴露的遺跡及散落的陶片較少,無法斷定其具體面積。采集的標本也較少,僅有罐、盆各1件。

      罐 1件。標本LZ:1,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喇叭口,圓唇,束頸。素面。口徑17、殘高7.4厘米(圖七,2)。

      盆 1件。標本LZ:2,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尖圓唇,素面??趶?6、底徑8.8、高5厘米(圖七,18)。

      (九)龐家溝遺址

      遺址位于隆德縣神林鄉(xiāng)龐莊村北側(cè)的二階臺地上,地形相對平緩,遺址區(qū)已經(jīng)被開墾成梯田,青蘭高速在遺址北側(cè)穿過,在暴露的斷面上發(fā)現(xiàn)有灰坑、窯洞式房址整、陶窯等遺跡,地表散落有較多的陶片,面積約6萬平方米。

      陶片以夾砂陶為主,泥質(zhì)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紋飾以籃紋為主、麻點紋和素面次之,還有繩紋、附加堆紋、線紋等。可辨器形有罐、盆、豆、尖底瓶。采集石器和骨器各1件。

      雙耳罐 1件。標本LPH1:1,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尖唇,束頸,腹微鼓,口沿和上腹有雙耳。器身及耳均素面??趶?0.8、腹徑16.4、殘高13厘米(圖八,4)。

      大口罐 2件。標本LPH1:9,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喇叭口,圓唇,束頸。素面。口徑22、殘高16厘米(圖八,1)。標本LP:4,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喇叭口,圓唇,束頸。素面??趶?9.8、殘高3.2厘米(圖八,2)。

      小口罐 3件。根據(jù)口沿又可以分為二型。

      A型 3件。殘口沿。夾砂紅陶。標本LPH1:2,侈口,圓唇。沿外有一周附加泥條,頸部飾有籃紋,腹部飾有豎向繩紋。口徑14.8、殘高8.1厘米(圖八,7)。標本LPH1:8,侈口,尖圓唇。器身及口沿均有壓印繩紋,部分繩紋被抹去,口沿外側(cè)還有一周附加泥條。口徑19.4、殘高5.8厘米(圖八,8)。標本LPH1:4,侈口,圓唇。器身有模糊繩紋,在繩紋上有兩道附加堆紋。器身有煙炱痕跡。殘長5、殘寬5厘米(圖八,6)。

      B型 1件。標本LPH1:10,殘口沿。夾砂紅陶??谖⒊?,花邊口沿,高領(lǐng)。器身飾有麻點紋。器身有煙炱痕跡??趶?、殘高9厘米(圖八,9)。

      缸 1件。標本LPH1:3,殘口沿。夾砂紅陶??谖⒊蓿酱?。領(lǐng)部飾有籃紋,腹部飾麻點紋,兩種紋飾用兩道附加堆紋隔開。口徑42、殘高10.4厘米(圖八,14)。

      圖八 龐家溝、上堡子遺址采集標本

      盆 2件。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標本LP:2,侈口,圓唇,平沿稍斜,弧腹。沿外一周附加堆紋,器身飾籃紋??趶?0.8、殘高8.2厘米(圖八,17)。標本LP:3,侈口,方唇,弧腹。沿外一周附加堆紋,器身飾籃紋??趶?3.4、殘高5厘米(圖八,16)。

      豆 1件。標本LPH1:7,僅余豆盞。泥質(zhì)紅褐陶,敞口,方唇,腹近斜直。外壁飾有籃紋??趶?8、殘高4厘米(圖八,15)。

      陶片 1件。標本LP:1,尖底瓶頸部和腹部殘片。泥質(zhì)紅陶。飾有交錯線紋。殘長2.7、殘寬3.3厘米(圖八,3)。

      石器 1件。標本LPH1:5,殘。青黑色,殘存呈長方形,中有一單面鉆鉆孔。殘長3.5、殘寬4.5、厚1.2、孔徑1.2厘米(圖八,20)。

      骨匕 1件。標本LPH1:6,尾部稍殘?;野咨?,用鹿角磨制而成。前端雙面刃,器身有人為挖制缺口。長14.4、寬2厘米(圖八,22)。

      (一〇)神林上堡子遺址

      遺址位于隆德縣神林鄉(xiāng)上堡子村北側(cè)的渝河二階臺地上。遺址已被開墾等梯田,部分斷面上可以看到灰坑及白灰皮房址等遺跡現(xiàn)象。面積約1萬平方米。

      采集有較多陶片,陶質(zhì)以夾砂為主,泥質(zhì)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紋飾以麻點紋為主,籃紋和素面次之,另外還有附加堆紋、繩紋、刻劃紋等;可辨器形有罐、盆等;另外還有零星的石器。

      單耳罐 1件。標本LSB:6,殘口沿。夾砂灰陶。侈口,尖圓唇。器身有豎向刻劃紋飾 。殘寬3.8、殘高5.4厘米(圖八,5)。

      小口罐 4件。根據(jù)口沿可分為二型。

      A型 2件。標本LSB:1,殘口沿。夾砂紅陶。侈口,圓唇,微束頸。頸部飾斜向籃紋,腹部飾豎向繩紋。器身有煙炱痕跡??趶?7.2、殘高12.4厘米(圖八,10)。標本LSB:2,器型紋飾同上??趶?5.2、殘高10.2厘米(圖八,11)。

      B型 2件。殘口沿。夾細砂紅陶。標本LSB:4,侈口,圓唇,沿稍內(nèi)斜,高領(lǐng)。頸部飾橫向籃紋,腹部飾豎向繩紋??趶?6.4、殘高8.6厘米(圖八,13)。標本LSB:5,侈口,尖圓唇,沿稍內(nèi)斜,高領(lǐng)。頸部飾斜向籃紋。口徑12.4、殘高7.8厘米(圖八,12)。

      盆 1件。標本LSB:3,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尖唇,小平沿,稍外斜,斜直腹。器身飾橫向籃紋??趶?0、殘高7.2厘米(圖八,18)。

      石刀 1件。標本LSB:8,殘。青灰色,雙面刃。殘長5.2、殘寬4.6、厚0.2厘米(圖八,19)。

      石器 1件。標本LSB:7,基本完整?;疑渴治仗幋蛑坪圹E明顯。長18.9、寬10.2、厚3.8厘米(圖八,21)。

      (一一)辛坪北山遺址

      遺址位于神林鄉(xiāng)辛坪村北側(cè)的坡地上,整個遺址被開墾成梯田,地形北高南底,在斷面上發(fā)現(xiàn)有灰坑、白灰皮房址等遺跡現(xiàn)象。面積約2萬平方米。

      采集陶片陶質(zhì)以泥質(zhì)為主,夾砂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紋飾以籃紋為主,麻點紋次之,素面再次,另外還有少量的繩紋、附加堆紋、戳印紋等??杀嫫餍斡泄蕖⑴?。

      小口罐 根據(jù)口沿可分為二型。

      A型 2件。殘口沿。夾砂紅陶。標本LXB:1,侈口,圓唇,高領(lǐng)。領(lǐng)部有斜向籃紋,器身飾豎向繩紋。器身有煙炱痕跡??趶?.8、殘高10厘米(圖七,12)。標本LXB:4,侈口,尖唇,高領(lǐng)。領(lǐng)部有一周附加堆紋??趶?4.2、殘高7.8厘米(圖七,13)。

      B型 2件。殘口沿。夾砂紅陶。標本LXB:6,侈口,圓唇。領(lǐng)部素面,器身飾豎向繩紋。器身有煙炱痕跡。口徑16.8、殘高9.2厘米(圖七,14)。標本LXB:2,侈口,圓唇。器身有2周壓印紋飾及麻點紋。器身有煙炱痕跡。殘寬8.4、殘高12.1、厚0.6厘米(圖七,15)。

      帶鋬罐 1件。標本LXB:3,殘口沿。夾細砂紅陶。斂口,方唇,腹部有一方柱形扳。器身素面。扳手處有煙炱痕跡。殘寬7.5、殘高7.5厘米(圖七,16)。

      盆 1件。標本LXB:5,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侈口,尖唇,方沿稍內(nèi)斜,斜直腹,器身有一鉆孔。器身飾有斜向籃紋。殘寬10.2、殘高6.4、厚0.6、孔徑0.8~1.2厘米(圖七,17)。

      (一二)周家嘴頭遺址

      遺址位于神林鄉(xiāng)雙村西側(cè)的朱家河和渝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東部與山地相連,南、西、北三面與河床相連,地形中部較高,四周較低。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198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所在地現(xiàn)大多被開辟為梯田,斷面上發(fā)現(xiàn)有白灰皮房址及陶窯等遺跡。遺址面積6萬平發(fā)米左右。

      遺址地面上散落有較多的仰韶文化陶片,陶質(zhì)以泥質(zhì)為主,夾砂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陶色多不純正,偏褐色。紋飾以素面為主,其次為繩紋,另外還有少量的籃紋、戳印紋、弦紋、附加堆紋等。還有少量的彩陶??杀嫫餍斡泄?、缸、甕、盆、缽、尖底瓶。

      斂口罐 4件。根據(jù)口沿形態(tài),可分為三型。

      A型 2件。殘口沿。夾粗砂紅陶。標本LZJ:5,斂口,方唇,斜沿,沿上有一周淺槽。器身飾有豎向繩紋。口徑30、殘高3.6厘米(圖九,1)。標本LZJ:13,斂口,方唇,斜沿,沿內(nèi)有一圈凹槽。唇下有一周附加堆紋,口沿、唇及器身通體飾有粗繩紋。口徑33、殘高5.6厘米(圖九,2)。

      B型 1件。標本LZJ:10,殘口沿。夾粗砂紅陶。斂口,方唇,斜沿。器身飾有斜向繩紋??趶?5.4、殘高4.6厘米(圖九,4)。

      C型 1件。標本LZJ:3,斂口,尖圓唇,沿內(nèi)斜。器身飾有斜向繩紋,在繩紋上有附加堆紋,其上有手指壓印紋。口徑31.6、殘高6.6厘米(圖九,3)。

      圖九 周家嘴頭遺址采集標本

      寬沿缸 1件。標本LZJ:12,殘口沿。夾粗砂紅陶。直口,圓唇,平沿。唇上有壓印紋,器身飾有斜向粗繩紋??趶?0.4、殘高3.6厘米(圖九,6)。

      厚唇缸 1件。標本LZJ:4,殘口沿。夾粗砂紅陶。斂口,平沿。沿下飾有附加堆紋,中間有手指壓印紋,器身有橫向繩紋??趶?1、殘高8.8厘米(圖九,12)。

      甕 1件。標本LZJ:2,殘口沿。夾粗砂紅陶。斂口,平沿,沿邊斜貼于罐身,上腹較圓。器身飾有交錯繩紋??趶?0.2、殘高4.6厘米(圖九,5)。

      寬平沿盆 2件。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標本LZJ:7,斂口,寬平沿,尖圓唇。素面??趶?7、殘高5.6厘米(圖九,7)。標本LZJ:1,斂口,寬平沿,圓唇,上腹微鼓,下腹斜收。素面??趶?3.2、殘高10厘米(圖九,8)。

      缽 3件。根據(jù)口沿形態(tài)可分為二型。

      A型 2件。標本LZJ:6,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斂口,腹微鼓。下腹斜直。素面??趶?9.6、殘高8.4厘米(圖九,9)。標本LZJ:9,殘口沿。泥質(zhì)灰陶。斂口,尖唇,內(nèi)斜,上腹微鼓,最大腹徑處有一周淺槽??趶?5、腹徑39、殘高5厘米(圖九,10)。

      B型 1件。標本LZJ:8,殘口沿。泥質(zhì)紅陶。斂口,尖唇,折肩,下腹斜直??趶?8.6、腹徑22.6、殘高4.4厘米(圖九,11)。

      殘?zhí)掌?1件。標本LZJ:11,泥質(zhì)紅陶。陶色不純正,呈桔紅色,紅底黑彩。殘長4.7、殘寬3、厚0.3厘米(圖九,12)。

      (一三)聯(lián)財北山遺址

      遺址位于聯(lián)財鎮(zhèn)北側(cè)的坡地上,地形北高南低,青蘭高速在遺址北側(cè)穿過。遺址區(qū)現(xiàn)多已被開墾成梯田,在斷面上發(fā)現(xiàn)有白灰皮、灰坑、紅燒土堆積等遺跡現(xiàn)象。遺址面積1.2萬平方米左右。

      采集陶片以泥質(zhì)為主,夾砂次之。陶色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紋飾以麻點紋為主,素面次之,另外還有籃紋、繩紋、附加堆紋等??杀嫫餍斡泄?、缸、豆。

      缸 1件。標本LL:3,殘口沿。夾砂紅陶。近直口,方唇,斜直腹。唇上有壓印小窩點,沿外有一周附加泥條,器身飾有麻點紋。殘寬8.8、殘高7.2厘米(圖七,11)。

      豆 1件。標本LL:2,豆柄、豆座殘片。泥質(zhì)紅陶。豆座呈高圈足狀,平底。素面。底徑15.8、殘高8.8厘米(圖七,7)。

      器底 1件。標本LL:1,殘,僅余罐腹部及底部。夾砂紅陶。腹部微弧,平底。器身飾麻點紋。器身有煙炱痕跡。底徑8.8、殘高6.8厘米(圖七,8)。

      二、初步認識

      經(jīng)過調(diào)查,渝河及其支流分布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主要包含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在調(diào)查的31處遺址中,單純的仰韶文化遺址有2處,包含仰韶文化和龍山時期遺存的遺址有3處,其他均為單純的龍山時期遺址。從遺址分布密度來看,仰韶文化分遺址分布較為分散,密度相對較小,而龍山時期遺址分布密度相對較大,平均每8平方公里就分布一處龍山時期遺址。從遺址規(guī)模來看,這些遺址的面積大多1~2萬平方米左右,5~10萬平方米的遺址4處。因此渝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規(guī)模較小,沒有出現(xiàn)較大規(guī)模的中心聚落遺址。

      渝河流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的仰韶文化遺存主要包含早、中、晚三期。仰韶早期遺存與大地灣二期[3]及隴縣原子頭三期遺存[4]文化面貌接近,屬于半坡文化的史家類型;仰韶中期遺存與大地灣二期遺存接近,屬于廟底溝文化遺存;仰韶晚期遺存與大地灣四期接近,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寧夏南部仰韶文化早、中期遺存是首次在寧夏南部發(fā)現(xiàn),這對研究仰韶文化的傳播及地域類型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渝河流域的龍山時期文化遺存豐富,其文化內(nèi)涵相對較單一,關(guān)于這類文化遺存學(xué)界存在著不同的認識。絕大多數(shù)學(xué)者將這類遺存直接歸入齊家文化,但也有學(xué)者認為將這類遺存單獨命名,我們同意將寧夏南部龍山時期遺存單獨命名的觀點。通過調(diào)查采集的陶器標本來看,渝河流域的龍山時期遺存雖然在器類上與齊家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但文化內(nèi)涵與齊家文化有一定的區(qū)別。渝河流域龍山時期遺存陶器器形主要有小口罐、花邊罐、單耳罐、雙耳罐、高領(lǐng)罐、斝、盆等,以紅陶為主,夾砂陶多于泥質(zhì)陶,紋飾有繩紋、籃紋、麻點紋及附加堆紋等,帶耳器耳部較小,器形整體矮胖,空三足器流行斝。而齊家文化流行的高領(lǐng)單、雙大耳罐等自身特征明顯的器形在渝河流域不見,齊家文化陶器器型整體瘦高,空三足器多為鬲,斝很少。因此我們認為將渝河流域龍山時期遺存與齊家文化是兩種性質(zhì)不同、年代有別的考古學(xué)文化,渝河流域的龍山遺存在年代上應(yīng)該早于齊家文化。從陶器特征來看,渝河流域龍山時期遺存與菜園文化有一定的淵源,應(yīng)該是從菜園文化[5]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新的考古學(xué)文化,并在發(fā)展過程中與關(guān)中地區(qū)的客省莊二期文化存在著較多的交流與融合。

      通過調(diào)查,我們對渝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存的分布及內(nèi)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一步還將對寧夏南部的葫蘆河和清水河上游地區(qū)開展系統(tǒng)的考古調(diào)查,對研究寧夏南部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內(nèi)涵與性質(zhì)及與周鄰地區(qū)考古學(xué)文化的關(guān)系提供新的材料。

      附記:本次調(diào)查得到隆德縣文物管理所劉世友所長等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執(zhí)筆:楊 劍 王曉陽 霍 耀

      [1]北京大學(xué)考古實習(xí)隊等.隆德頁河子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報告[C]//考古學(xué)研究(三).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7:158-195.

      [2]a.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寧夏隆德沙塘北塬遺址2013年發(fā)掘簡報[J].文博,2017(12).b.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xué)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寧夏隆德沙塘北塬遺址2015年發(fā)掘簡報[J].考古,2018(5).

      [3]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灣--新石器遺址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4]寶雞市考古工作隊等.隴縣原子頭[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5]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寧夏菜園—新石器時代遺址、墓葬發(fā)掘報告[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圓唇器身素面
      老年人(2024年12期)2024-12-31 00:00:00
      西漢羽觴龍紋銅燈
      澄邁福安窯出土瓷器鑒賞
      收藏與投資(2022年7期)2022-08-02 08:27:56
      天降大福喜成雙
      寶藏(2021年3期)2021-12-03 22:55:22
      論圓唇在聲樂教學(xué)中的效果
      北方音樂(2019年12期)2019-08-21 02:14:09
      素面
      一種使用接觸傳感器且可減震的變壓器
      素面
      河南三門峽出土宋代瓷器精品賞析(一)
      收藏界(2015年12期)2015-05-30 10:48:04
      世界首臺27/1000千伏高變比變壓器通過局放實驗
      泸州市| 苏州市| 双流县| 石棉县| 辉县市| 奉新县| 康马县| 任丘市| 泾阳县| 高陵县| 达州市| 恩施市| 兴宁市| 棋牌| 格尔木市| 安庆市| 莱西市| 曲水县| 三门县| 峨眉山市| 巍山| 三河市| 昭觉县| 阳朔县| 宜兰县| 葫芦岛市| 德阳市| 满城县| 迭部县| 文登市| 宜黄县| 扬州市| 射阳县| 双江| 阜新市| 绥芬河市| 平远县| 乌鲁木齐县| 景东| 莫力|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