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林,趙 婷
1.通用環(huán)球中鐵西安中心醫(yī)院麻醉科,陜西西安 710054;2.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麻醉科,陜西西安 730000
下肢骨折是在老年患者中占比較高的一類骨折,其導致老年患者的肢體功能受限,疼痛又導致患者生存質量低下,加上老年患者機體狀態(tài)較差,其康復時間相對較長,故對老年骨折手術患者進行各方面改善的需求較高,面臨的問題也較多[1-2]。有研究顯示,疼痛不僅僅可對患者造成不適感,且骨折患者的疼痛還與血液流變學有一定關系,因此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進行有效鎮(zhèn)痛的需求相對更高[3-4]。本研究就右美托咪定超前鎮(zhèn)痛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血液流變學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西安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60~78歲,平均(66.6±5.0)歲;骨折部位:股骨頸骨折20例,脛腓骨骨折16例,其他骨折5例;合并疾?。焊哐獕?0例,糖尿病8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61~79歲,平均(66.9±5.1)歲;骨折部位:股骨頸骨折21例,脛腓骨骨折17例,其他骨折3例;合并疾?。焊哐獕?1例,糖尿病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同時本研究經(jīng)西安中心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通過,且患者和(或)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1)男女不限;(2)年齡≥60歲;(3)下肢骨折;(4)意識清楚。排除標準:(1)陳舊性骨折;(2)合并多系統(tǒng)器官功能不全;(3)溝通障礙;(4)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長期應用止痛藥。
1.2方法
1.2.1鎮(zhèn)痛方法 兩組患者中均進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同部位骨折者手術方式及圍術期用藥均相同。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進行術后常規(guī)鎮(zhèn)痛,術后疼痛劇烈時給予哌替啶100 mg肌肉注射鎮(zhèn)痛。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前進行右美托咪定超前鎮(zhèn)痛,術前10 min即以右美托咪定按照0.5 μg/kg進行靜脈泵入。兩組的其他治療及用藥均相同。
1.2.2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評分范圍為0~10分,由患者根據(jù)自身的疼痛感受進行評估,其中0分表示無痛,分值升高表示疼痛感加強,10分表示疼痛感最強[5]。(2)血清疼痛介質:于干預前(麻醉前1 h)及術后12、24、48 h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的靜脈血標本,將血標本離心,離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疼痛介質前列腺素E2(PGE2)、P物質(SP)及緩激肽(BK)的定量檢測。(3)血液流變學:于干預前及術后48 h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的靜脈血標本進行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檢測,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檢測儀檢測血漿黏度、高切及低切全血黏度、血細胞比容(HCT)、紅細胞沉降率(ESR)方程K值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
2.1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的疼痛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2、24、48 h觀察組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的疼痛程度比較分)
2.2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血清疼痛介質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清PGE2、SP、BK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2、24、48 h觀察組患者血清PGE2、SP、BK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血清疼痛介質水平比較
2.3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的血漿黏度及全血黏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血漿黏度及全血黏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8 h觀察組的血漿黏度及全血黏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的血漿黏度及全血黏度比較
2.4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的HCT、ESR方程K值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HCT、ESR方程K值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8 h觀察組的HCT、ESR方程K值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不同時間的HCT、ESR 方程K值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比較
老年下肢骨折手術圍術期的干預點較多,圍術期鎮(zhèn)痛是研究日益增多的一個方面,與之相關的研究也是臨床研究的熱點[6-7]。
右美托咪定超前鎮(zhèn)痛作為在骨科手術中應用率較高的一類鎮(zhèn)痛方式,關于其對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研究較多,但對患者疼痛介質表達及血液流變學狀態(tài)的影響仍缺乏肯定性研究[8-9]。較多研究顯示,血液流變學與機體不良應激密切相關,其過高的表達對于血液循環(huán)的不良影響也相對突出,加上老年患者的血液流變狀態(tài)相對于中青年更高,不利于術后的血供及微循環(huán)狀態(tài)的改善[10],故關于右美托咪定超前鎮(zhèn)痛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意義較大。
本研究就右美托咪定超前鎮(zhèn)痛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血液流變學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不同時間的VAS評分、血清疼痛介質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超前鎮(zhèn)痛的綜合應用效果較好。分析原因,右美托咪定的超前鎮(zhèn)痛對于下丘腦及延髓中樞的神經(jīng)元興奮抑制作用起到了激活作用[11-12],相關的疼痛介質,包括PGE2、SP及BK等分泌得到有效控制,相關的疼痛感受得到控制,與此同時,疼痛應激的控制有效降低了由此導致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升高的狀態(tài),相關的血流狀態(tài)也隨之得到改善,這不僅保證了患者圍術期不適感的控制,也為術后盡快康復奠定了有效的基礎[13-14]。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超前鎮(zhèn)痛可顯著改善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及血液流變學狀態(tài),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