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璇一
摘 要:幼兒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這樣一個大集體中,其角色、生活內(nèi)容、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弊端,使得他們?nèi)狈εc人分享的意識,不會與同伴相處,總以自我為中心,具有非常強烈的獨占意識。孩子們都喜歡玩具,特別是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玩具更是他們的最愛。我們班小朋友就非常喜歡玩玩具,她與玩具之間也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關(guān)鍵詞:分享意識 感受 分享
片段一:玩具是我的
“這是我的,老師,他搶我的玩具,”突然,由建構(gòu)角傳來妍妍的告狀聲。只見妍妍正憋足了勁兒與佑佑爭奪一塊積木,她的兩只小手緊緊地攥住積木的一角。佑佑也毫不示弱,并最終贏得了勝利,嘴里還不忘說:“是我先拿到的。”眼見玩具被佑佑奪去,妍妍開始使出她的“殺手锏”,小嘴一癟,哇哇大哭起來。
見此情景,我也假裝“哇哇大哭”,妍妍停止了哭泣,看著我。我說:“玩具寶寶哭了,他說喜歡和佑佑、妍妍一起玩?!?/p>
分析:針對妍妍因為得不到玩具而產(chǎn)生的哭鬧的行為,我采用移情的方法,將使她淡忘剛才玩具“被搶”的不愉快,走出難過的情緒,并以替玩具寶寶傳話的方式告訴妍妍,玩具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玩。
在游戲的講評環(huán)節(jié),我刻意請建構(gòu)區(qū)的其他孩子說一說他和誰一起玩玩具的,并表揚他們懂得和朋友一起玩玩具,同時我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好模仿是小班幼兒非常突出的特點,大量的模仿正是這個年齡的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育實踐中,我注重運用榜樣示范法,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片段二:我和朋友一起玩
這一天,妍妍來園后,沒有直接去玩玩具,而是選擇坐在小椅子上。我走過去問她,“妍妍,為什么不去玩玩具呀?”“老師,我要等朋友來了一起去玩?!薄盀槭裁匆团笥岩黄鹜嫜??”我追問她?!巴婢邔殞毾矚g跟我們一起玩呀?!?“妍妍真棒,知道要和朋友一起玩玩具,朋友一定會非常高興,更加喜歡你?!甭牭轿以诳渌@得非常高興。那天的妍妍,沒有“霸占”玩具。
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家園共育,妍妍有了積極的轉(zhuǎn)變,她愿意與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了。對于妍妍的這一進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為了強化她的這一良好行為,我采用獎勵小紅花的激勵機制,強化妍妍與朋友分享玩具的這一積極行為。
為了幫助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我設(shè)計了一節(jié)集體教學活動《小豬胖胖》,孩子們了解到胖胖與朋友們分享了好吃的之后,胖胖和朋友都非常高興。孩子們還說到了許多可以分享的東西,如:玩具、快樂、食物。從那之后,陸續(xù)有多名幼兒拿來小零食與大家分享。
片段三:分享真開心
這天一早,只見妍妍拎著一個大袋子,邊進教室邊興奮地說:“朱老師,我?guī)砹嗽S多玩具,可好玩啦,快來看呀?!薄皫н@么多玩具干什么呀?”我問她?!拔乙团笥逊窒硌?,”妍妍回答我[1]。
自由活動時間,有幾名孩子沒有自帶的玩具,妍妍就把她帶來的玩具借給他們玩,拿到玩具后,這幾名孩子高興地圍著妍妍。妍妍和朋友們一起開心的分享著她的玩具。
分析:妍妍拿了許多玩具來幼兒園與朋友分享,當朋友們拿到她分享給大家的玩具后,都高興的圍著她,妍妍從中體會到了被朋友喜歡的快樂,知道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能幫助她贏得朋友的喜愛。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共同努力,妍妍從最初的爭搶玩具,到愿意與朋友一起玩,再到主動和朋友分享玩具,這其中的進步讓作為老師的我以及家長都深感欣慰,相信妍妍的分享行為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評析與措施:
孩子的不良習慣許多是在自小的養(yǎng)育中就開始了?,F(xiàn)代獨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對孩子的愛往往是單向的。這種單向的愛,使孩子只會享受家人的關(guān)懷、照顧,而不知道還要去關(guān)心別人。我們要根據(jù)幼兒自我中心的心理特點,在日常生活中耐心持久地加以引導,如引導幼兒能將好吃的、好玩的與他人分享,讓幼兒逐漸體驗到除自己以外還有他人的存在,讓幼兒逐漸擺脫“自我中心”狀態(tài)[2]。
在以上三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妍妍從最初的與同伴爭搶玩具——愿意與朋友一起玩玩具——最后主動拿玩具與朋友分享,她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她的進步背后,不但有她自身的努力,還離不開老師們及家長的悉心教育。
(一)移情策略
當孩子有異常情緒的時候,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設(shè)法緩解孩子的異常情緒。盡量避免或減少爭執(zhí),可轉(zhuǎn)移情緒,讓氣氛變得溫和。當妍妍因玩具被“搶”而傷心時,教師適時介入,幫助妍妍走出不佳的情緒,同時引導她關(guān)注玩具寶寶的心情,并借助玩具寶寶之口讓她知道要與朋友一起玩玩具。
(二)榜樣示范
模仿是3-4歲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行為習慣方面。我們可有意識地為幼兒樹立榜樣,讓幼兒從簡單地進行模仿,逐漸變?yōu)樽约航?jīng)驗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孩子負面的行為自然會得到相應的改善。
(三)家園共育
妍妍是家中的獨生女,家人都十分寵她,有什么好東西都先讓給她,使得妍妍認為好東西都應該先給她。家人的寵溺,滋長了妍妍自私的行為。與家長溝通聯(lián)系,擺正她在家中的位置,注意隨機引導。
當妍妍愿意嘗試與朋友一同玩玩具時,我發(fā)現(xiàn)了她的這一進步,在集體面前表揚她,并采用獎勵機制來強化她的這一行為,同時采用集體教學的模式,以情境化的教學,讓孩子們體會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
后來,妍妍通過自己帶玩具,主動與大家分享,收獲了滿滿的友誼,從而體驗到了分享帶來的快樂,這種快樂令她有了繼續(xù)分享的動力。
我相信妍妍的分享之路仍將繼續(xù)……
參考文獻:
[1] 陸璇.淺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財富時代,2020(07):204.
[2] 劉芬.幼兒品德養(yǎng)成之“分享與謙讓”[J].華夏教師,2020(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