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杏流
摘 要:閱讀名著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會學生“三步”走,進“四層”,能讓學生在名著中汲取能量,把閱讀名著作為一種享受。
關鍵詞:名著導讀;三步四層讀書法;瀏覽法;略讀法;精讀法;創(chuàng)新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好的書籍無異于照亮人情美和道德美的燈塔,是健康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光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廣泛地閱讀各種讀物,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并要求學生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課外閱讀活動開展起來,讓學生從無趣的閱讀中解脫出來。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讀,善讀。
一、 名著導讀的重要性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币粋€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語文課本上,顯然是不夠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yǎng)成的。閱讀名著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名著導讀,即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對經典作品產生閱讀的興趣,學會閱讀,并能夠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名著導讀的目的是,通過閱讀教學對學生潛在的理解力、個性化的自我創(chuàng)造過程進行喚醒。
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整本書閱讀的關鍵,也是通往文學藝術殿堂的鑰匙。葉圣陶先生說:“閱讀程度不夠的原因,閱讀太少是一個,閱讀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個?!泵喿x,不同于瀏覽通俗讀物,也不同于傳統(tǒng)教材中的篇章閱讀或片段式閱讀,因此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非常重要。
二、 閱讀名著分“三步”走,進“四層”
“三步四層”讀書法,能讓學生從讀中品,從品中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三步:第一步,運用瀏覽法,獲知內容梗概。第二步,運用略讀法,了解全書內容。第三步,運用精讀法,透徹掌握全書。四層:認知層、理解層、評價層、創(chuàng)新層。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分“三步”走,進入“四層”境界。閱讀名著使用瀏覽法,感知全書主要內容;利用略讀法,快速讀完全書,了解全書的故事情節(jié),可到達認知層面;使用精讀法,重點研讀相關情節(jié),真正透徹掌握全書,并能夠在自己的閱讀中發(fā)揮無形的作用,即到達理解、評價、創(chuàng)新的層面。
(一)“三步”走
1. 瀏覽知梗概
瀏覽主要是關注文本的關鍵位置:第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題目和書名,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主要內容。第二是目錄、序言、提要、索引等,這些將會幫助讀者理解書籍大體框架、基本思路。第三是正文,這一部分瀏覽的關鍵是開頭、結尾以及中間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將這些關鍵部分瀏覽完畢,會對文章或書籍形成總體印象,如果經回憶有不夠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處,可再作必要的重點補閱?!端疂G傳》篇幅長,人物眾多,教師可指導學生在閱讀此書前,先利用瀏覽法獲知書中的故事梗概。
2. 略讀知內容
略讀就是運用一個人可能達到的最快速度進行的一種閱讀方式,也是提綱挈領地把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閱讀方式。略讀應當以最快的閱讀速度閱讀書籍。略讀類似于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個學生略讀的速度不一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會明顯加快。
很多人看到“略讀”和“瀏覽”,往往認為這兩種讀書的方法是相同的。實際上無論從方法、目的和結果上看,這兩種閱讀方法都很不相同。
從字面上理解,“略讀”是一種“讀”,而“瀏覽”則是在“找”。
“略讀”,是在閱讀過程中有重點地讀,而不是逐字逐句地讀?!奥宰x”是一種快速讀完一本書的方法,其結果是大致了解一本書的內容,但缺乏深入理解。略讀只能算是閱讀一本書的第一遍,而這第一遍的意義深遠,因為它可以為后面的精讀提供指引,
從而提高閱讀的整體效率。
“瀏覽”則是在一本書中尋找。找什么呢?找你想要的信息。瀏覽的速度要比“略讀”快很多,你可以很快地一頁一頁翻書尋找,瀏覽是有目的地尋找。如瀏覽《水滸傳》,只需要找到全書的主要內容,即宋江等英雄被迫走上梁山聚義,后被朝廷招安,立下很多功,最后宋江被毒死,集團被瓦解。而略讀,需要了解更多,如英雄的出身、特點、所做的事情。
在“略讀”和“瀏覽”的過程中,不要沉迷書中,否則會大大降低閱讀效率和理解能力。需要先對整本書產生整體的概念,才便于理解更細微的章節(jié)段落。如,林沖是個怎樣的人?單讀某一段、某一章是無法理解的,只有略讀完全文,才能全面正確地分析他的人物形象。略讀的要領很簡單,學生看完回目,全書的大意就能略知一二了。然后讀每章中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注意力集中于重要字眼,就能很快地看完全篇,獲得完整印象。
3. 精讀悟靈魂
精讀是一種在讀的過程中思考的方式。精讀是把書本讀懂,讀透。精讀目的是提高閱讀水平,在自己的基礎閱讀能力上思考文本,從而提高學生能力。
精讀一本書需要對重點語段進行反復思考,前后文要反復核對,事例、規(guī)律、結論之間的邏輯要反復推敲,看到作者行文時的思路的同時,也把握作者的脈搏,從而真正透徹掌握一本書,并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揮無形的作用。《水滸傳》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立體的,學生要讀出人物的立體感,就要對人物相關的篇章段落進行精讀,如楊志。精讀楊志賣刀的情節(jié),要能讀出楊志的無奈。
(二)進“四層”
“四層”是指認知上的四個層面,包括認知層、理解層、評價層、創(chuàng)新層。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名著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熟悉情節(jié)的基礎上,對整本書的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以及社會價值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在理據兼?zhèn)涞幕A上形成獨到的自我見解的學術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