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要:目的:探討整體護理在超分子水楊酸治療面部尋常痤瘡中的應用效果評價。方法:病例選擇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0月的82例面部尋常痤瘡患者并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實行整體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對比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結論:整體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其可以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整體護理;超分子水楊酸;面部尋常痤瘡
痤瘡在臨床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其主要產生于毛囊皮脂腺以及周圍組織,常見于背部、面部以及前胸等皮脂溢出部位。特征性皮疹主要包括丘疹、結節(jié)、膿包、粉刺以及瘢痕等。其產生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導管堵塞、皮脂分泌過多、炎癥免疫反應以及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所致。整體護理是最近幾年臨床應用相對普遍的護理模式,能夠為患者提供心理以及生理層面的護理,效果明顯[1]。本文主要探討整體護理在超分子水楊酸治療面部尋常痤瘡中的應用效果評價,詳情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0月的82例面部尋常痤瘡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齡為(36.50±1.07)歲。實驗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齡為(36.74±1.24)歲。兩組基本信息無明顯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入組的患者中排除長時間服用抗生素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同時傾聽其訴說,對其實行針對性心理指導。實驗組實行整體護理。①治療前護理。輔助患者清潔面部,并照相存檔,為其講述治療方式、配合要點以及需要重視的相關事項,同時和患者保持交流,對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以便對其實行心理指導;輔助患者檢測皮膚,同時對其治療前的皮膚狀態(tài)進行詳細記錄,對于疼痛耐受程度不同的患者,可以通過聽音樂的方式來緩解其心理壓力,減輕其疼痛感。②治療中護理。保持治療室的干凈整潔,并播放舒緩音樂。護理人員要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并配合醫(yī)生開展各項操作,防止藥物進入到鼻腔、口唇以及眼睛中。同時對操作技術的有效性及熟練度加以重視,耐心詢問患者治療區(qū)域是否產生灼熱、瘙癢以及刺痛感。如果存在,則要采取措施進行處理。③治療后護理。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外敷修復面膜半小時;對患者實行健康指導,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飲食清淡;避免紫外線照射;切忌用手直接擠壓痤瘡,防止產生破潰及感染,進而形成膿瘡;耐心詢問患者治療后滿意度,對臨床治療以及護理工作提出建議或者是意見,醫(yī)務人員及時對患者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維護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④心理指導。痤瘡會對外貌產生直接性的影響,患者的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較為嚴重,對此護理人員需和患者保持主動交流,同時對患者的心理問題加以關注,為其提供針對性較強的心理指導,鼓勵支持患者,傾聽其所說,緩解其自卑緊張感。與此同時,還要為患者講述疾病的治療方法以及基本特征,通過案例、圖片等方式來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告知其宣泄內心情緒的正確方式,進而使其可以主動配合臨床治療以及護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通過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情況進行評估,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統(tǒng)計臨床數(shù)據(jù),計量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s)、百分號描述,以t檢驗和χ2比較其顯著性,P<0.05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的總體滿意度顯著低于實驗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痤瘡在臨床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皮膚炎癥性疾病,常見于面部。不管是對患者的社交、生活還是心理健康都會帶來嚴重影響,一些患者甚至還會拒絕和他人交往,進而導致社會孤立。所以,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就顯得非常關鍵。
整體護理是以現(xiàn)代護理觀為基礎所發(fā)展的一種全新的護理干預模式,其不僅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展進行充分重視,還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精神以及心理等層面的合理性需求,進而給予患者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實行整體護理以及身心健康指導,其滿意度明顯提高。并且強化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其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提高其依從性和配合度,這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延續(xù)性以及依從性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接受超分子水楊酸治療的面部尋常痤瘡患者來說,整體護理可以減輕其身心負擔,且對于提高護理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都是極為有利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說明整體護理在超分子水楊酸臨床治療面部尋常痤瘡中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張訓,華穎堅.火針聯(lián)合超分子水楊酸治療輕中度尋常痤瘡的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20(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