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涉槍行為法律責任研究

      2021-08-24 07:11:00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罰金危害性槍支

      周 慧

      (山東警察學院科研處,山東 濟南 250200)

      近年來,“劉大蔚案”“趙春華案”等涉槍案件的判決引發(fā)公眾的關注和討論,并成為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公眾對涉槍案件定罪量刑的標準和法官的機械司法多有批評,認為其泛化了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權利,造成了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與承擔的法律責任不相匹配,并直接促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了關于涉以壓縮氣體為動力的槍支、氣槍鉛彈刑事案件定罪量刑問題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杜鷱汀凡⑽磳ι鏄屝袨榉韶熑蔚脑O置和立案追溯的標準有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而是試圖通過賦予檢察官、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權,達到“涉氣槍”個案的公平正義。事實表明,這難以做到。要想在涉槍案件上實現(xiàn)“罰當其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與行為人承擔的法律責任相適應,還需要對我國涉槍行為法律責任體系進行全面梳理和完善,切實做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不枉不縱,真正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不斷推進人權的法治保障。基于此,筆者擬以上述問題為導向,對非法涉槍行為法律責任進行較為全面的思考,對“如何平衡國家槍支管制和公民基本權利保障”這一命題進行探索。

      涉槍行為,是指制造、銷售、購買、轉讓、運輸、郵寄、儲存、持有、攜帶、使用、進出口槍支等一系列行為。涉槍行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涉槍行為中的“槍支”包含且不限于法定意義上的槍支,還包括能使人產(chǎn)生混淆、造成恐慌的槍形物體,如仿真槍。狹義涉槍行為中的“槍支”僅包含法定意義上的槍支。本文研究的是廣義的涉槍行為。

      涉槍行為的法律責任,包含非法涉槍行為應承擔的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非法涉槍行為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槍支管理刑事法律、行政法律規(guī)定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非法涉槍行為民事責任是指違反槍支管理法律法規(guī),平等主體之間基于人身、財產(chǎn)等損害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1)非法涉槍行為的民事責任主要涉及侵權責任。本文重點探討非法涉槍行為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的現(xiàn)狀及完善思路,以期形成梯級分布、相互銜接、更加科學合理的涉槍行為法律責任追究體系。

      一、涉槍行為法律責任現(xiàn)狀

      (一)刑事法律責任現(xiàn)狀

      非法涉槍行為的刑事法律責任追究主要依據(jù)《刑法》和相關司法解釋,涉槍犯罪的刑罰種類主要有生命刑(2)生命刑涉及《刑法》第125條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刑法》第127條盜竊、搶奪、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罪,《刑法》第369條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刑法》第370條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自由刑(3)自由刑包括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無期徒刑涉及7個罪名,有期徒刑涉及13個罪名,拘役涉及8個罪名,管制涉及3個罪名。、財產(chǎn)刑(4)財產(chǎn)刑包括罰金和沒收財產(chǎn)。罰金涉及6個罪名,沒收財產(chǎn)涉及1個罪名。和資格刑(5)資格刑主要是剝奪政治權利。。

      涉槍行為刑事法律責任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比較突出:一是罪名設置簡單化。在法定槍支意義上,由于槍支種類不同,殺傷力相差巨大,而《刑法》針對同一種行為設置了相同的法定刑,并沒有因為槍支種類不同,殺傷力差異巨大而設置不同的法定刑,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與法律責任的追究不相適應,沒有體現(xiàn)刑罰上的階梯性,如《刑法》第125條(6)《刑法》第125條第1款規(guī)定,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二是罰金刑的作用發(fā)揮不足。罰金刑僅涉及6個罪名,且都是不確定的罰金刑。其中,5個罪名是在采用雙罰制時針對單位設置的。只有走私武器彈藥罪,針對自然人、單位分別設置了罰金刑?!缎谭ā防昧P金刑來引導公眾社會行為選擇的功能不強。三是資格刑只設置了剝奪政治權利。針對企業(yè)違規(guī)制造、銷售槍支和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等犯罪以及個人涉槍犯罪且罪行極其嚴重,應當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行為人應附加適用資格刑。對《刑法》第296條的涉槍行為可以獨立適用資格刑,卻沒有禁業(yè)規(guī)定。四是對涉仿真槍的非法行為的法律責任追究過弱。只是針對走私仿真槍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7)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而對持仿真槍犯罪的行為不認定是持槍犯罪。(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刑法》第263條第7項規(guī)定的“持槍搶劫”,是指行為人使用槍支或者向被害人顯示持有、佩帶的槍支進行搶劫的行為。“槍支”的概念和范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的規(guī)定。仿真槍雖然不是法定意義上的槍支,但是其高仿真性和槍支本身的遠距離殺傷力所造成的威懾力卻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

      (二)行政法律責任現(xiàn)狀

      非法涉槍行為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處罰、行政處分。其中,涉及的行政處罰主要有:申誡罰(警告)、財產(chǎn)罰(罰款、沒收非法財物)、人身罰(行政拘留)、行為罰(吊銷許可證)。非法涉槍行為的行政處分主要體現(xiàn)在《槍支管理法》等(9)除《槍支管理法》外,還包括《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專職守護押運人員槍支使用管理條例》《射擊競技體育運動槍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法律法規(guī)中。

      通過梳理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被追究的行政違法行為都是基于已取得國家許可,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違反國家相關規(guī)定的行為。未取得國家許可,但是違法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較小的行為在行政法律責任追究中被忽略,造成非法涉槍行為的行政法律責任與刑事法律責任銜接度不夠,致使相當一部分情節(jié)輕微、主觀惡性較小的涉槍違法行為要么被追究刑事責任,要么依據(jù)“兩高”《批復》被免于起訴或者免于追究刑事責任,同時也未被追究行政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的追究要么過重或過輕,要么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或給公共安全留有隱患。

      (三)民事法律責任現(xiàn)狀

      立法的根本目的,除了維護公共安全和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外,保障公民的財產(chǎn)權,盡量減少和避免公民財產(chǎn)權等民事權利的減損,也是立法應有之義。非法涉槍行為民事法律責任涉及刑事案件附帶民事賠償、行政案件附帶民事賠償、民事案件/糾紛的民事賠償。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高度重視公共安全、公共利益,關注公法的完善和實施,不斷加大對渉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對公民權利的保障還有待加強,對非法涉槍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關注不夠,對受害人的權利救濟不夠。

      當前,對涉槍違法犯罪行為,更多的是追究具體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對涉案槍支的制造企業(yè)、銷售企業(yè)、運輸企業(yè)卻沒有順藤摸瓜,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如天津的“趙春華案”中,只是追究了一個50多歲的擺射擊攤婦女的責任,而未關注其背后的槍支來源問題。尤其是某些不良企業(yè),故意混淆玩具槍、仿真槍和槍支的區(qū)別,加之市場監(jiān)管不到位,造成傷害兒童的情況屢見不鮮。對這類企業(yè),除深挖細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外,還應當對其提起集體訴訟,讓其承擔對受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二、涉槍行為法律責任追究的特點

      當前涉槍行為法律責任追究存在著行政法律責任弱化,入刑標準低,部分非法涉槍行為責任追究過嚴、執(zhí)法量刑“一刀切”、立法不細等問題。

      (一)法律責任規(guī)制的重刑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逐步加強了對槍支的管制,在對槍支從嚴管制的政策導向下,我國對涉槍犯罪的打擊也日趨從嚴,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法定槍支的致傷力標準大幅下降,槍口比動能大于等于1.8J/cm2的槍形物體一律認定為槍支,擴大了涉槍犯罪的打擊面,并推升了個案量刑。二是將涉槍案件的最高法定刑由無期徒刑提升至死刑。[1]目前,我國《刑法》中有關涉槍行為的罪名中,有7個非法涉槍行為的選擇性罪名(共13個單一罪名 )包含“無期徒刑或死刑”。三是將槍支彈藥的數(shù)量作為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據(jù),忽視渉案人員的主觀惡性和涉案行為社會危害性的大小。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完全以槍支數(shù)量做為定罪量刑的依據(jù),如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軍用槍支1支以上的,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以火藥為動力發(fā)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1支以上或者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他非軍用槍支2支以上的,即被追究刑事責任,與現(xiàn)代刑法提但的責任主義不相契合。

      實踐證明,我國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從嚴管制槍支的政策,對于維護公共安全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必須長期堅持。同時應該看到,如趙春華案、劉大蔚案等體現(xiàn)出的忽視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的“一律從嚴”、一律入罪并從重懲處,與民眾的正義直覺產(chǎn)生了對立,嚴重影響了民眾對司法判決的接受度和司法權威。[2]這與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讓公眾在每個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二)法律責任規(guī)制的缺位化

      法律責任追究是一個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體系。針對侵害的客體、社會危害性和主觀惡性的不同,刑事、行政、民事法律責任共同構成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并由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刑法具有最后性和終局性,是所有部門法的后盾與保障。因此,應當根據(jù)行為社會危害性的大小,應當合理配置法律責任,做到行政、刑事法律責任的無縫銜接,民事法律責任的合理保障,盡量避免刑罰的使用。犯罪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因此違法行為的范疇應覆蓋犯罪行為。但是部分非法涉槍行為在《刑法》中有法律責任的規(guī)制,而在行政法律法規(guī)中卻無相應的法條加以規(guī)制,造成目前我國槍支管理法律責任不相銜接。對這部分行為,如果情節(jié)較輕、行為人主觀惡性較小,不構成犯罪或者免于追究刑事責任的,行政法律法規(guī)應明確規(guī)定,由行為人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參見表1)。

      表1 部分法條對照表

      以上可見,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等10個罪名,沒有行政法律責任的銜接,行政法律責任弱化、缺位,凸顯了我國在非法涉槍行為法律責任配制上存在較為明顯的漏洞。很多非法涉槍行為直接入刑,而沒有行政法律責任的梯度接續(xù),導致目前部分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主觀上不以危害公共安全為目的的行為在免于刑事責任追究的同時,也不需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例如,根據(jù)《批復》精神,對不以犯罪為目的,出于娛樂、休閑、收藏或者追求經(jīng)濟利益為目的的買賣、持有以壓縮氣體為動力的低致傷力槍支的行為,予以從寬處理。《批復》下發(fā)以后,我國有多起涉及非法持有、買賣氣槍、氣槍鉛彈案,檢察機關作出了不起訴的決定或者法院作出緩刑或者免于追究刑事責任的裁判。然而,《批復》只是對某些涉氣槍和氣槍鉛彈的行為免于刑事法律責任追究,這部分行為人違反槍支管理法律法規(guī)仍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而現(xiàn)實卻是,現(xiàn)行的涉槍行政法律法規(guī)對非法涉氣槍且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沒有設置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應當說,在刑事責任相對提檔的情況下,應對不起訴或者免于追究刑事責任的涉槍違法行為追究行政責任,才能避免一些免予刑事追究的涉槍行為落入制度設置的銜接空隙,[3]從而避免社會評價的模糊,使公眾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誤以為這些行為不違法,或者不用承擔法律責任。[4]這樣也才能避免違法犯罪行為人鉆法律的空子,給公共安全造成現(xiàn)實威脅。

      (三)法律責任規(guī)制的簡單化

      1.法律責任規(guī)制“一刀切”

      《刑法》第125條針對“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的”行為,規(guī)定了相應的法定刑。該法條對罪狀的描述十分簡單,既未區(qū)分槍支的種類、致傷力的大小,也未區(qū)分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解釋》更是完全以槍支彈藥數(shù)量作為判定有期徒刑、無期徒刑還是死刑的依據(jù)。(10)《解釋》第1條規(guī)定:“個人或者單位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以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定罪處罰:(一)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軍用槍支一支以上的;(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以火藥為動力發(fā)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他非軍用槍支二支以上的;(三)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軍用子彈十發(fā)以上、氣槍鉛彈五百發(fā)以上或者其他非軍用子彈一百發(fā)以上的等?!睂嶋H上,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槍支的行為涉及主觀惡性(是意圖危害公共安全,還是用于休閑、娛樂、放牧、護林、看家護院)和社會危害性(不同種類槍支的社會危害性差距巨大),但是無論是《刑法》第125條還是《解釋》都沒有根據(jù)以上不同情況而對法律責任進行具體劃分,只是單純考量數(shù)量、數(shù)值,“兩高”《批復》也未對涉槍行為的情形進行劃分,而是賦予法官和檢察官極大的自由裁量權,由法官、檢察官根據(jù)案情決定是否入罪以及量刑,極易導致裁量標準不一,司法公平性難以保障。我國臺灣地區(qū)的“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以下簡稱“管制條例”)在法律責任追究方面的一些規(guī)定相對細化,易于操作,可加以借鑒。

      一是同一行為針對不同的犯罪對象,法律責任不同。我國臺灣地區(qū)“管制條例”對于針對不同犯罪對象的同一行為,配置了不同的法定刑(見表2)。

      表2 同一行為針對不同犯罪對象的不同法律責任

      二是同一犯罪對象針對不同行為,法律責任不同。我國臺灣地區(qū)“管制條例”第7條對于針對同一犯罪對象的不同行為的,配置了不同的法定刑(見表3)。

      表3 同一犯罪對象的不同犯罪行為的法律責任

      2.法律責任規(guī)制未充分考慮主觀惡性

      我國《刑法》和《解釋》在法律責任追究上都未關注涉槍行為人的主觀惡性。根據(jù)刑法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行為人的主觀惡性是衡量其行為社會危害性的重要方面,在定罪量刑時應當區(qū)別對待。我國臺灣地區(qū)“管制條例”第 7 條規(guī)定:“……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犯前二項之罪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處徒刑者,并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第 9 條規(guī)定:“……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睂Ψ且苑缸餅槟康牡姆缸镄袨椋ǘㄐ虅t較輕。(11)我國臺灣地區(qū)“管制條例”第9條規(guī)定,未經(jīng)許可,制造、販賣、轉讓、出租或出借魚槍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50萬元以下罰金。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犯前項之罪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

      由于我們在立法時未充分考慮到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在司法實踐中,“唯數(shù)量論”“唯數(shù)值論”“機械執(zhí)法”“教條執(zhí)法”導致“趙春華案”“劉大蔚案”量刑過重,既不符合普通民眾的樸素認知,形成爭議,又不能很好地保障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等權利,無法彰顯司法公平公正,也對公共形象造成一定損害。

      3.法律責任規(guī)制未充分考慮具體情節(jié)

      我國《刑法》第61條規(guī)定,對犯罪分子決定刑罰時,應當根據(jù)犯罪事實、犯罪性質、犯罪情節(jié)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guī)定判處。然而《刑法》涉槍條文中,沒有加減刑的相關規(guī)定。我國臺灣地區(qū)“管制條例”第 7 條規(guī)定:“……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以強盜、搶奪、竊盜或其他非法方法,持有依法執(zhí)行公務之人所持有之第一項所列槍炮、彈藥者,得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钡?18 條規(guī)定:“……犯本條例之罪,于偵查或審判中自白……減輕或免除其刑。拒絕供述或供述不實者,得加重其刑至三分之一。” 這些規(guī)定比較具體,也切合司法實際。

      4.適用罰金刑比較局限

      如前文所述,《刑法》中只對6個涉槍罪名設置了針對單位的罰金刑,其中針對個人的走私武器、彈藥罪也設置了罰金刑,但都是不確定的罰金刑。而非法涉槍行為,除了部分以直接危害公共安全為目的之外,相當部分是為了獲取經(jīng)濟利益,給這部分犯罪行為配置罰金刑,特別是確定的罰金刑,可以增加其犯罪成本,使其更加明確行為的嚴重后果,增強法律威懾力,從而有效遏制此類犯罪的發(fā)生。例如,我國臺灣地區(qū)“管制條例”第7條至第14條,判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的同時,都并科相對確定的罰金刑,且數(shù)額巨大。例如,第 7 條根據(jù)不同的犯罪行為和主觀惡性,除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死刑外,還分別并科新臺幣3000萬元以下罰金、1000萬元以下罰金、5000萬元以下罰金。

      5.法律責任銜接不到位

      我國涉槍行為刑事法律責任追究主要依據(jù)《刑法》,行政法律責任追究主要依據(jù)《槍支管理法》等行政法律法規(guī),沒有明確的涉槍民事法律責任的規(guī)制。以上法律法規(guī)相對獨立,彼此沒有有效銜接,致使部分行為的法律責任要么被追究過重,要么掉入法律規(guī)制的空檔,不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公共安全。如前文所述,涉氣槍和氣槍鉛彈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在涉槍的行政法律法規(guī)中沒有規(guī)制。因此,主觀惡性低、社會危害性小的上述違法行為人,要么被追究刑事法律責任,承擔嚴厲的法定刑,要么連行政法律責任也不用承擔,在法律責任追究上呈現(xiàn)為畸輕畸重的現(xiàn)象。

      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管制條例”雖然只有短短的25條(12)實際只有17條有8條已被刪除。,卻涵蓋了刑事法律責任追究(13)第5-2條、第7條、第8條、第9條、第12條、第13條、第14條、第15條、第16條、第18條。、行政法律責任追究(14)第6-1條、第20條、第20-1條。和行政法律補償(15)參見下文第 5-2 條的規(guī)定。,在規(guī)范體系上較為嚴密和科學。我國臺灣地區(qū)在行為人權利保障方面的規(guī)定較為全面和細致,如 “管制條例” 第2-5條規(guī)定,依本“條例”許可之槍炮、彈藥、刀械,有下列情形之一,撤銷或廢止其許可;其持有之槍炮、彈藥、刀械,由主管機關給價收購。以上規(guī)定兼顧了保障合法權利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平衡。

      三、涉槍行為法律責任的完善

      非法涉槍行為大部分是行政犯?!度嫱七M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健全行政執(zhí)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實現(xiàn)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盵5]社會危害性一般,以行政、民事等非刑事制裁方式能實現(xiàn)對法律關系的保障和恢復的,就沒有必要進行刑事法律責任追究;如果社會危害嚴重,靠非刑事制裁的方式無法實現(xiàn)對法律關系的有效恢復和救濟的,應追究刑事法律責任。立法者應根據(jù)法益侵害的程度,在涉槍行為法律責任追究上做出不同的選擇。

      (一)健全刑事法律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

      1.慎用死刑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生命權是人最重要的權利,是其他權利的基礎和支柱,值得特別關注。目前我國《刑法》中共有5個涉槍行為的選擇性罪名(10個單一罪名)設置了死刑,因此,對保留死刑的罪名進行梳理,且慎用死刑的理念加以探討,十分必要。

      一是減少死刑。陳興良教授認為,“危害國防利益罪的兩個死刑罪名(16)兩個死刑罪名是: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瓫]有必要設立”[6];非法涉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17)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盜竊、搶奪、搶劫槍支、彈藥罪。,“均不涉及對人身的重大損害,尤其是渉槍犯罪,屬于危險物品的管理問題,不應設置死刑”[7]。

      二是嚴格適用死刑?!拔覈谭倓t規(guī)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至于究竟達到何種程度屬于罪行極其嚴重,刑法未作具體規(guī)定?!盵8]對此,司法機關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建議通過司法解釋,借鑒域外立法例,細化渉槍犯罪的死刑適用條件。只有非法涉槍行為人主觀惡性強、涉案槍支殺傷力大、涉案槍支數(shù)量多三個條件全部具備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死刑。針對具體犯罪情形,應按照槍支致傷力和主觀惡性大小細化量刑幅度,最大限度減少死刑的適用,避免以槍支數(shù)量“機械司法”“教條司法”,保障公民的生命權。

      2.細化自由刑

      我國《刑法》規(guī)范涉槍犯罪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罪狀表述的簡單化,這導致了法官、檢察官在司法適用上的機械化,從而造成法律責任與罪行不相適應。應根據(jù)主觀惡性、社會危害性和具體犯罪情節(jié),細化量刑幅度,規(guī)制法官、檢察官的自由裁量權,避免刑罰適用的畸輕畸重,貫徹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針對不同犯罪行為人的具體情況作出不同判決,使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與承擔的法律責任相一致,實現(xiàn)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一是對同一行為根據(jù)槍支種類不同設定不同的法律責任。借鑒域外立法例的規(guī)定,依據(jù)槍支致傷力不同合理進行分類。第一類:手槍、沖鋒槍、步槍、班用機槍、防暴槍;第二類:獵槍、氣槍、麻醉槍、彩彈槍;第三類:槍口比動能(致傷力)大于等于16 J/cm2小于普通氣槍致傷力標準的槍支;第四類:槍口比動能(致傷力)大于等于1.8 J/cm2小于16 J/cm2的槍支。以槍支種類為依據(jù),細化《刑法》涉槍的各個法條。

      二是在涉槍行為客觀要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區(qū)分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對“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涉槍的行為應嚴厲處罰??梢越梃b域外立法例的相關規(guī)定,區(qū)分主觀惡性,是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還是用于打獵放牧、看家護院生活之用,抑或單純用于休閑娛樂。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進一步細化量刑幅度,對主觀惡性強、意圖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的涉槍行為嚴厲處罰,反之則從輕處罰。

      3.擴大罰金型

      如前文所述,我國《刑法》涉槍犯罪中,只有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等6個罪名設置了罰金刑,法官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自行裁量罰金數(shù)額。從司法實踐來看,應借鑒域外立法經(jīng)驗,擴大罰金刑的適用范圍,提升罰金的數(shù)額,制定相對確定的罰金刑,確保司法公平。對犯罪情節(jié)輕微的短期自由刑,可考慮判處緩刑并處罰金,或者單處罰金。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涉槍犯罪,并處巨額罰金。避免目前對部分主觀惡性不大的涉氣槍和氣槍鉛彈行為追究過重的刑事責任(主要是自由刑),而免于刑事責任又明顯處罰太輕的情況出現(xiàn)。

      4.增設資格刑

      根據(jù)《刑法》第37條的規(guī)定,在保留現(xiàn)行的剝奪政治權利刑罰設置的同時,對于涉槍犯罪行為人,特別是基于工作便利明知故犯的人(如槍支制造、銷售企業(yè)人員或公務用槍、民用槍支持槍人員), “需要借鑒域外廣泛資格禁止和禁止令制度,禁止涉槍犯罪行為人從事特定職業(yè)或者在一定年限內(nèi)剝奪其持槍資格,并建立資格刑監(jiān)督考察制度?!盵9]

      5.明確持仿真槍犯罪的法律責任

      目前,我國只有符合法定意義的槍支才能構成涉槍違法犯罪,因此,使用仿真槍實施犯罪,在法律層面并不認定為涉槍犯罪,但這種行為卻極易嚴重擾亂公共秩序,造成民眾的恐慌。追究法律責任的根本目的是確保公共安全等重要法益不受傷害,如若持有槍形物體,但并未對社會造成危害,如收藏、自娛自樂等行為,則應處罰較輕;反之,即使持有不能發(fā)射或殺傷力較低的槍形物體實施犯罪,基于槍支的遠距離控制力和社會威懾力,仍然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則需嚴厲打擊。因此,對仿真槍應區(qū)別對待,除打擊制造、銷售者外,對普通人基于休閑娛樂持有、未攜帶到公共場所造成社會恐慌的,不建議追究法律責任。如攜帶到公共場所可予以沒收,并視情節(jié)輕重追究行政責任。如持仿真槍實施犯罪,則應參照我國香港地區(qū)《火器及彈藥條例》,按照持槍犯罪嚴厲打擊。香港地區(qū)《火器及彈藥條例》第20條規(guī)定,年齡在15歲以下或者經(jīng)營仿制火器的或者不以犯罪為目的而管有仿制火器的,不作犯罪處理。但是對于以犯罪為目的的持有仿制火器的行為與持有槍支彈藥的行為法律責任同等,在定罪量刑上與火器別無二致,打擊極為嚴厲。香港法例《火器及彈藥條例》第17條、第18條、第19條都有明確規(guī)定。

      (二)完善行政法律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

      行政法律責任追究是預防犯罪的重要防線,尚未構成犯罪或者免于刑事處罰的涉槍違法行為應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胺缸锉仨氝`法,而違法未必犯罪?!盵10]二者應以是否“情節(jié)嚴重”“情節(jié)惡劣”作為區(qū)分標準。因此,涉槍犯罪首先以構成涉槍違法行為為前置條件,在情節(jié)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達不到刑事立案追訴標準的情況下,應當追究其行政法律責任。因此,應修訂涉槍的行政法律法規(guī),將部分沒有造成現(xiàn)實社會危害或者危害輕微的涉槍犯罪調(diào)整為涉槍行政違法行為,與《刑法》相銜接,在《槍支管理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規(guī)定行政處罰。

      1.增加涉槍違法行為的種類

      一是增加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致傷力較低的槍支、彈藥等應受行政處罰的行為,與《刑法》第125條相銜接。避免由于在行政法上沒有行政違法行為的對應,導致在司法實踐中,要么入刑,要么因為情節(jié)較輕,直接免于刑事處罰及行政處罰。

      二是增加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等應受行政處罰的行為,與《刑法》第128條(18)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相銜接。在對槍支合理分類的基礎上,對非法持有、私藏致傷力較低的槍支或者無法發(fā)射、經(jīng)加裝零部件或者除銹后仍然不能發(fā)射的槍支,可以運用行政法進行處罰。

      三是增加過失損壞武器裝備等應受行政處罰的行為,與《刑法》第369條(19)過失損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相銜接。充分考慮過失損壞武器裝備(含槍支彈藥)情節(jié)輕重,避免出現(xiàn)相關行為一律入刑,導致責任與損害不對應。

      四是增加過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等應受行政處罰的行為,與《刑法》第370條(20)過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相銜接。過失提供武器裝備(含槍支彈藥)有情節(jié)輕重的區(qū)別,一律入刑不符合責任與損害相當?shù)脑瓌t。

      五是增加走私仿真槍等應受行政處罰的行為,與《刑法》第151條(21)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相銜接。走私仿真槍不以牟利或者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為目的,且情節(jié)較輕的,可以追究相應的行政責任。

      六是增加對運輸、郵寄、儲存仿真槍行為的處罰。對涉仿真槍違法行為應當從源頭治理。《槍支管理法》第44條只對制造、銷售仿真槍的行為予以處罰,不足以對涉仿真槍的非法行為進行全面查處。對運輸、郵寄、儲存仿真槍,未構成犯罪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和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范圍予以行政處罰。

      2.完善涉槍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是增大罰款的適用。在目前非法涉槍行為行政法律責任追究中,有6種行為設置了罰款,分別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32條(22)“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的行為”“非法攜帶槍支彈藥進入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行為”。,可以并處200-500元以下罰款;《槍支管理法》第43條、第44條(23)“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出租出借槍支的行為”和“未按規(guī)定的技術標準制造民用槍支的”“在禁止攜帶槍支的區(qū)域場所攜帶槍支的”“不上繳報廢槍支的”。,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罰款。除此之外,可以增加涉槍違法行為罰款的范圍。

      二是增加暫扣許可證、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違法所得等處罰種類。目前對單位違法只設置了吊銷許可證和罰款的處罰種類,對單位違法(如射擊競技體育運動單位、狩獵場、營業(yè)性射擊場等)可增加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暫扣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等行政處罰種類,使違法單位終止經(jīng)濟活動,發(fā)揮預防作用。對個人(公務用槍持槍人員和民用槍支持槍人員)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可以增加暫扣或吊銷持槍許可證的處罰種類。

      3.合理設置行政處罰的力度

      對個人和單位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視違法情節(jié)的輕重選擇單處或者并處申誡罰、財產(chǎn)罰、人身罰、行為罰,并加大罰款的數(shù)額。特別是針對單位違法,設置相對確定的罰款數(shù)額,如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設置10-50萬元的罰款;對個人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設置5000-100000元的罰款,增強法律的威懾力。

      4.依法進行補償

      依據(jù)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對因法律法規(guī)的調(diào)整而給行政相對人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1996年10月1日《槍支管理法》實施后,對于之前依據(jù)《槍支管理辦法》取得槍證(24)包括公用槍槍證、專用槍槍證、獵槍證、氣槍證等。但是不符合《槍支管理法》新規(guī)定的配備、配置范圍的槍支,一律收回,沒有給予相關單位和個人任何補償。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相對人的權益。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推進,應更好地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利,對因法律法規(guī)的調(diào)整而使行政相對人遭受損失的,應給予相應的補償。

      總之,健全行政法律責任,可以有效銜接刑事責任,阻遏責任追究過度升級。因此,“如果行政責任的實現(xiàn)足以將被行政違法行為破壞的行政管理秩序恢復到行政犯發(fā)生前的正常狀態(tài),則刑事訴訟程序的啟動和刑事責任的實現(xiàn)沒有必要,只需啟動行政程序實現(xiàn)行政責任即可。通過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實現(xiàn)的合力,有效預防行政違法行為的再次發(fā)生,以共同維護和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盵11]

      (三)關注民事法律責任追究

      非法涉槍行為法律責任追究不僅要關注公共安全的維護和社會秩序的恢復,還應高度關注受害人權利的保障和救濟。設置面向社會公眾的槍支性能司法鑒定機構,便于合法的槍支使用人員提起基于槍支故障的損害賠償訴訟。此外,在審理涉槍刑事、行政案件的同時,應注意建立協(xié)助受害人啟動刑事、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的民事責任追究機制。同時,對非法制造、買賣、運輸仿真槍,造成人員傷亡的,引入集體訴訟制度,讓其在承擔相應的刑事或者行政責任的同時,對受害人給予相應的賠償。這既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被損害的法益,也能標本兼治,對減少、杜絕非法制造槍支和仿真槍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結 語

      綜上,在我國對非法涉槍行為嚴厲打擊的大背景之下,人民群眾人身財產(chǎn)安全得到較好保障,社會安全感穩(wěn)步提升。與此同時,隨著公共安全問題復雜性的加劇和群眾生產(chǎn)、生活、娛樂需求的豐富,一味從嚴,不區(qū)分主觀惡性和行為社會危害性大小的涉槍行為法律責任追究機制已不適應建設更加自由、公正、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需求?!艾F(xiàn)代民主國家最根本的任務和目標之一,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防止和排除來自任何方面的侵害,包括國家本身的侵害。”[12]在涉槍行為法律責任問題上,應注意平衡安全與人權,進一步完善非法涉槍行為法律責任追究機制,“使之梯級分布、相互銜接,充分發(fā)揮行政責任、民事責任追究機制以及阻遏責任追究過度升級的作用,體現(xiàn)刑法的謙抑性”[13]。一方面,要將公共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不斷健全和完善我國在槍支管理和責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律規(guī)范,防范各類涉槍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視涉槍行為人權利保障問題,全面衡量其主觀惡性和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做到寬嚴相濟,罰當其罪,增進公民的社會信任感與認同感。通過以上措施,達到既嚴厲打擊涉槍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公共安全,又充分保障涉槍人員的生命、財產(chǎn)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目的。

      猜你喜歡
      罰金危害性槍支
      豬大腸桿菌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危害性
      河南丹江口庫區(qū)滑坡危害性評價及防治對策
      罰金刑執(zhí)行難的立法解決路徑
      法制博覽(2020年8期)2020-11-30 02:25:25
      廢舊電池浸出液對銅錢草危害性的研究
      罰金刑立法研究
      法制博覽(2019年15期)2019-12-15 09:42:28
      巴西成為全球因槍支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
      “槍支共享”
      澳大利亞民眾上繳逾5.7萬支非法持有槍支
      世界知識(2018年6期)2018-04-23 03:26:52
      罰金刑之二律背反困境及其出路
      法大研究生(2017年2期)2017-04-18 09:06:16
      假新聞的社會危害性及根源分析
      新聞傳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10:16
      中卫市| 东海县| 梁平县| 土默特右旗| 南澳县| 崇信县| 司法| 潞城市| 新民市| 虹口区| 同江市| 泰兴市| 龙南县| 乳山市| 高青县| 宁德市| 淳安县| 赣榆县| 荃湾区| 平罗县| 东乡族自治县| 二手房| 阜新| 临沧市| 西吉县| 海伦市| 璧山县| 定南县| 鲁山县| 易门县| 堆龙德庆县| 景宁| 张家港市| 宁明县| 新余市| 涞源县| 安远县| 苏州市| 阜南县| 诸暨市| 东兴市|